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行书字体木字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行书字体木字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两年多田楷,麻木了,有什么指点?
首先说,你的田楷已经写得不错了。
田楷是在欧楷的基础上,加上田自己的一些笔意的书体,同时,田氏家族把一些用笔和学书的步骤规范化,比较容易学,你写了两年写成这样已经学到了田楷的六七成,应该不错了。
其次,在田楷上花两年时间不少了。
学书无止境,活到才学到老,是每一位学书法的人心底认同的理念。但在一种书体上花太久的时间则不可取,当然,有的字体则需要多年功力去练习揣摩,甚至一生。
田楷作为一种比较规范化的字,有着可循的书写规律,甚至不用看欧阳询字帖,在网上搜索一些免费的视频都可以找到很多田字的教学。这种规范化的模式很容易让书法练习步入瓶颈期,两年时间重复太多的套路有些浪费时间。
第三,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就不麻木了。
中国书法渊源流长,古往今来,灿若星河,我们学书法切莫钻进一家而错过琳琅满目的风景。
不知题主是否只抱住一根稻草在风中摇曳?不知题主是否曾经抬头看一下窗外的春色?不知题主麻木的背后可有一颗领略峰顶的心境?建议放下田字到外面看一看吧!
到外面你会看到书圣王羲之的闲庭信步,到外面你会看到米芾的沉着痛快,到外面你会看到赵孟fu的流光艳美,到外面你会看到文徵明的小巧雅致……
总而言之,解决麻木最好的良药是让你花心,让你移情别恋,让你爱上古人书桌案几的千年遗风……
如果你还不明白,就姑且拿怀仁的集字《圣教序》学学吧,毕竟,这是一部田字还能沾上点边的法帖。
麻木了说明你还有救,从你的这两幅字看得出来你想从田楷中走出来并不是一味地完全模仿他而是加入了一些行书用笔并把笔画写的更瘦了一些想更接近欧楷。我的建议呢就是不要再学田楷了,按照你的领会能力应该从一开始就取法乎上学欧公,当然欧阳询是在学隶书、魏碑、褚遂良的基础上才形成自己的风格,如果你自己对九成宫原碑进行结字你会发现欧楷的笔法里面更多的是含有隶书的用笔,你可以练一下隶书中的《礼器碑》再来写欧。顺附上本人之前的拙作,我欧楷写的少主攻颜楷和小楷仅供参考
这两幅田楷字写得很好,有田楷的风范。
现在有些人把田楷说得一无是处,这种认识未免太偏了吧。田楷为什么受到那么多人的喜欢和欢迎,自然有其道理。我们说田楷好看秀美,就非得要同欧楷一比高下吗?试问:欧楷与颜楷比、与柳体比又能谁高谁低呢?还是一句俗话说得好,萝卜***各人所爱,田楷没有欧楷的险俊挺拔,也达不到欧楷那样的高度和影响力,但田楷易学好上手,这就是初学者喜欢的原因吧。
你说学田楷两年,麻木了,我想一定是遇到瓶颈了吧。这时不仿暂停下手中的笔,多看看,多想想。看史上各家楷书名帖,尤其要多看多临欧阳询的《九成宫醴泉铭》,得其险绝俊拨之笔法。另外,颜体的血脉、柳体的筋骨也要深刻领会;想自己的楷书究竟存在哪些问题,为何不能再有所突破了?要仔细揣摩,反复比对,才能发现问题,从而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经过多看多想过后,再临写一年半载,你会忽然发现自己不知不觉有了较大的进步。
你好,从你临习上看,你主要临习的是田英章的楷书!我的观点是不建议学习田英章,作为欧体楷书初学者可以先从临摹他的哥哥田蕴章教授的欧体楷书入手!这里我不做过多解释,如果想要了解深层原因,我们可以再交流!
回归问题本身,从您两年写的效果来看,有较好的基本功了,可以直接选择欧公碑帖进行临习,比如九成宫!临习的方法是精临,就是一个字一个字的临习!精临也有以下需要注意的:
1.选择笔画少的字开始,比如九成宫三个字就可以先写九字,再比如人字,下字,木字等等,把基本笔画练好,过关!
2.选择清晰的字临,毕竟是碑帖,有些字残损的地方较多,可以先不临习!
3.再强调是精临,精就是盯住一个字反复练习,写的酷似原贴,再临下一个字,一天能这样写好3个字就很好了!正所谓百字一练,不如一字百练
以上是我的愚见,图片为我临习日课,仅供参考!
题主所附作品初看还是不错的,田氏楷书意趣清晰,但如果和田英章的楷书比较一下,就会发现一些问题。这里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无论是学习书法或者说对书法的欣赏,无一例外都会从点画、结构、章法三个方面来做起。
初看题主所附作品的点画造型,感觉有些甜媚之其为,显得力度不够,点画位置处理感觉不到位,如“花”字的草字头,特别是右部的左尖横,有些太低了,使得整个字都不够精神。“密”字的宝盖头的横钩的出钩前的部分,粗细过渡不自然,笔力有些飘。“下”字的竖画感觉太斜,整个字重心不稳。
结构方面,整体上有些散,田英章的楷书虽然颇多争议,但其严谨的点画、笔法和结构是有目共睹的。结构空间均匀而严谨,,与书朗中见密不透风,因为严谨密匀,而有印刷体或馆阁体之说。但题主的作品,显然在字形上有些形神具散,加上笔有些弱 ,使得作品的精气神不足。
虽然能够临摹学习到这个程度是非常值得点赞的,但不能因为努力的功夫而忽略了书法的法度森严问题,所以在书法的品评上面往往是非常苛刻的。如此才利于学习书法的进步与提高。在章法处理上与田英章的楷书比较,同样有一些问题,我们看田英章的楷书的章法,可以说是完全网格化的规矩,横看竖看都显得整齐有加,而题主所附作品的字,似乎没有做到横竖都能够平齐,如“园”字和其临近的“归”字比较,在章法上显然有有些高了,可能是因为上面的“田”字,缩格的原因吧,“园”字有些偏上,显得不够和谐融洽。“心头”的“头”字左部感觉不规范,或许是一个异体字。“处”字下部的处理有些不到位,有些模糊,就是捺画起笔的点画线条太挤,没有处理好。“九”字的结构也没有处理好,这个字虽然笔画少,但写好非常难。都无法和欧阳询《九成宫》中的那个九字相提并论。
落款有些草率,前一件作品的落款两行字上半部分显得疏,下半部分有些挤了,整体看落款头重脚脚轻。两个落款字中的“书”在字的横非常无力而前难看。“岁”字的山部左短竖处没有处理好。点画交待不清。
虽然对田英章的楷书不是特别看好,就是那种刻厉之气太过,但就楷书的法度严谨,点画的力度和作品的精气神方面,并不是一无是处。我们和田英章的作品比较一下,就可以看出不少的问题。单就落款来说吧,田英章楷书的落款字字都丰富是是在界格中书写一般。字见间距非常均匀,和其作品也比较匹配。如“岁”字的写法,其“山”字头的点画就比较坚实,用笔节奏清晰如楷,似乎又优秀魏碑的方笔笔法。而题主所写的就太过于草率不径了。就没有按照毛笔书法的笔法去写,非常草率。田英章的楷书可以说一丝一毫都不见苟且敷衍之气。可惜少了些许敦厚蕴藉之气。呆板有余,灵动不足。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行书字体木字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行书字体木字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