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艺术展小篆字体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艺术展小篆字体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篆刻好的东西发现有个错别字该怎么办?
已经篆刻好的印章发现了错别字,当然只能磨掉重新刻了。因为篆刻对入印文字考究是很严格的,印刻得再好,入印文字错了,就不是一枚合格的印,更谈不上是一枚好印。现在各大书画篆刻展都加强了对文字及释文的要求,也充分说明了这个问题。如今年湖南省第七届书法篆刻展、全国第八届篆刻艺术展征稿启事中均有明确要求:
在实际创作中,错别字主要有三种情况。一是对篆书(包括甲、金等入印字体)学习不够,理解不深,对文字源流不清楚而导致的错别字。我曾经在一次培训的课余,顺手写过一个印稿:白发学童。培训回来后整理时才发现“发”字用错了,将“髮”错写为“發”。二是“造字”错误。篆刻中,我们经常会碰到字典中没有的字,那么我们有可能要借用通***字,甚至要运用“六书”造字法,或者从有相近传承关系的字体当中去借用并加以改造,为我所用。这种情况一般要在边款中说明,或者在作品释文中说明。明清印人边款中多有这类例子,如赵之谦在“茶梦轩”一印边款上说:“说文无茶字,汉茶宣、茶宏、茶信印皆从木,与茶正同,疑茶之为茶,由此生误。”这里可看到赵之谦治印的严谨态度和他学识的广博。三是认识、理解都正确,写稿刻印时出现笔误、刀误。
所以平时我们除了多看多写多练之外,还要多看看说文解字,文字源流,契文举例、名原等古文字考证书籍,同时还要掌握汉字造字法“六书”的基本原理。当然所读印谱、工具书、字典、考证书籍还得是大出版社出版的正规书刊,是篆刻界公认并推荐的版本。通***、借用、“造字”的情况,只要符合约定俗成的规律并加以说明,印章是可用的;认识错误、偏差的和笔误、刀误的作品那就只能磨掉重刻了。
重新再刻,虽然已经刻好了,但是作品有缺陷就是要改正,这也不是什么惊世的作品,没有必要一定要保留这一个印章。
我认为,一个作品,在我们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我们要避免它的缺陷。你不管这个作品是好还是坏,它就是你的作品,作者对于作品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着作者的所做所为。
作者费劲九牛二虎之力创作一个作品,一定希望这个作品完整。艺术品,我们要尽量的追求完美。不能马虎掉任何一个细节。
可以更加形象的做一个比喻,比如说作品就像是一个作者的孩子一样。第一步,在这个孩子出生之前,作者对它充满了想象,并且为这个孩子制作未来的构想规划,精心***着怎样成为一个好的父母,争取让自己的孩子优秀。第二步,在孩子出生以后他需要慢慢长大,这个过程也正是作品创作慢慢实现的过程,小心翼翼的培育着这个孩子,生怕有什么差错,总是将最好的给他享受,对他充满了满满的爱。第三步,孩子长大成人,作品算是完成,孩子健康优秀那必然是好事,如果这个作品有了缺陷就相当于是你的孩子身上有了缺陷。
这也就意味着你教育的失败,一个作品的失败。最后有了问题一定是中间有一个部分出了差错。对于孩子而言,可能是你的教育方式不对,也可能是你没有尽自己的能力给孩子足够的营养。对于作品而言,可能是你在作品设计之初就不够严谨,创作的时候又不够仔细。一系列问题导致失败。
一样的道理,不能马虎,不能放任自己,争取做好每一个细节。
最好的办法是把原刻制的作品打磨掉,恢复到生料的原状,再重新刻制。刻制前,应该把要刻的内容先用毛笔写上,或者粗写出一个轮廓,之后再下刀雕刻。
俺也在学篆刻。现在得空就跟着老师学,先看一段时间再进行操作。老师要求很严,他根本不让我动刀,尽让***杂活。
也是,徒弟徒弟,三年奴隶。
每每看到老师慈祥而又严肃的面孔,我都忍不住想“笑”。有时候老师批评我的时候,我还想哭。总认为自己受了多大委屈似的。呜呜呜呜 ……
我的篆刻老师爱喝酒,每天都要喝上几两,喝完了,就让我给他买,拜他为师后,光买酒我都花了近千元了。说是不收学费,这不等于变相收取学费吗?好恨他!另外,师娘也不是一个省油的灯,总让我给她买化妆品,而且还要名品。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艺术展小篆字体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艺术展小篆字体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