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楷书硬笔字体转换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楷书硬笔字体转换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如何从楷书过渡到行楷?
楷书过渡到行楷两种情况。
一是强行过渡。楷书基本功不够,进行行书临帖学习,加快书写速度,笔画易于飘浮,墨不入纸,学书大忌。
二是自然过渡。楷书学习扎实到位,入帖了。此时的行书练习水到渠成,在楷书的基本功中稍微加快书写速度,简化字形结构,取神临本,比起初学楷书,会轻松惬意很多。
本人自行揣摩,不到之处敬请见谅。
学书法其实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谈过多理论都没有什么用。学好了楷书以后如何过渡到行楷呢?其实掌握以下五条窍门就很容易,下面麓风轩就手把手来教你:
1、第一条技法:将相邻的笔画连写,减少起笔、收笔的频率,大部分字一笔写成,简洁流畅。如下图的“笔”字;
2、第二条技法:将一些楷书的方折笔画去掉棱角,变化成为弧线,显得更为流畅生动。如下图的“贡”字;
3、第三条技法:将一些楷书的笔画顺序进行调整,适应一笔、两笔快速书写的需要,显得更加便捷和流畅。如下图的“坠”字;
4、第四条技法:以点代横,以点代撇,或者将一些长捺画,变成长点,改变笔画的形态。如下图的“皮”字;
5、第五种技法:将一些楷书写成比较常见的、通俗的草书,增强线条的流畅,调节整幅作品的行气。如下图的“特”字。
题主问的这个问题是一个非常好的问题!这是很多书友所困惑的,下面我尝试解答下。之所以出现这样的问题是因为我们很多人从一开始学的楷书都学错了!
大家回想下我们刚开始所学的楷书是不是如下图所示的行笔路线来学的?
据说这是清代就已经开始了,按照这种方法来学一定无法向行书过度!
首先这种行笔路线写法是对的,也是不对的,对的地方是就单个笔画书写而言它是对的,但是放到整个字里面就不对了!因为手写体的楷书本身就是连贯书写的!如下图A所示
很多人都是按照蓝色路线运笔的,好像是对的,但其实这是搭积木的写法,写出来的字死气沉沉!
那么正确的应该是下图B
与上图写法最大的区别也是最关键的地方就在于红色部分,红色部分代表的是写完一个笔画以后笔顺着这个势继续行进到下一个笔画!这就是笔势!
书法三要素,用笔,识势,裹束
识势非常重要!如果你无法读出B图这样的笔势,你是无法向行书过度的!楷行草是相通的,都需要连贯书写!
有人会说这是带有行书笔意写楷书!
呵呵,那你是印刷体看多了!
比如
以上两字同一种笔画的起笔形状有相同的吗?其他流传千古的法帖都是这个样子!顺势出来的形状是怎样就是怎样,就是这么自然!!!!
说到这里问题已经很明了了,如果你的楷书一开始就是这样学的,那么过度到行书那是分分钟的事情!
我认为楷书是无法过度到行楷的。如果说有,也是用笔或运笔技法方面的过度。如提按粗细、转折顿挫、急速迟缓、用墨的浓淡的等技巧的过度,还有就是读帖方法和能力的过度,对书法临摹创作实践经验的过度。这些技术性的技法技巧经验完全可以潜移默化,融会贯通到行楷书法的临摹练习过程中。而在字形、点画、偏旁部首、结构特征和章法布局方面,虽然行楷和楷书非常相近但各自有各自的特点和书写方法与技巧。之所这样认为的认识基础就在于行楷书的偏旁部首有一部分是经过连带处理的,而且在点画线条的起笔收笔方面多有有形的牵丝连带或笔断意连的意气。虽然仍然有回锋收笔的技法,但和楷书不一样,就是蓄势方面就存在的细微差异。
我们知道楷书的点画是非常清晰的,点画之间的连带是意连形断,而行楷书则不一样。
字,非常清晰的是有明显区别的,就是在写法上。所以说,如果有楷书向行楷过度方法的话,就是技法方面的过度,在字形方面是各有各的特点的。实际上,从本质上说,书写技法可以互换,如楷书要当做行书去写,行书要当做楷书去写,是这样的。但设计到具体的写法方面他们仍然是有区别的,仍然需要我们去临摹行楷书字帖掌握行楷书的字形特点与规律。
比如行楷书中的一些偏旁部首的连代减省写法。如三点水的写法等。
所以说技法技巧和书法的一些基本原理可以过度,涉及到具体的楷书和行楷是难以过度的,因为他们是各自有各自的自身的规律的。
学习楷书要掌握楷书的技法特点,学习行楷也要掌握行楷书的技法特点。是无法学过楷书就能直接过度到行楷书法的,需要通过临摹学习行楷书法帖,掌握其自身的一些规律和技法才行。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楷书硬笔字体转换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楷书硬笔字体转换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