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乾隆行书字体生成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乾隆行书字体生成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乾隆年间的字体是什么样子?
乾隆时期用字体有行、草、楷、隶、篆等。
草书:是由于要求书写简易快速而产生的,草书主要有章草、今草和狂草3种,与楷书对应的草书是今草。
隶书:是小篆的简便写法,秦时使用的标准字体是小篆,秦隶一直使用到西汉中叶,才由一种更简单易写的字体代替,这种字体就是至今仍是书法之一的隶书。特点是笔画平直,笔势发扬舒展。
篆书:篆书有大篆和小篆之分。广义的大篆是先秦时期的所有文字,包括甲骨文、金文、籀文、春秋战国时代通行的其他文字。小篆是秦始皇在统一六国以后,对大篆整理以后而形成的字体。
有人说乾隆的书法拍卖过4100万,他的书法是业余水平吗?怎么样?
只要明白“字”以人贵的道理,就不会提出稀奇古怪的问题了。
整个社会都是用毛笔写字的乾隆年代,根本就没有专业与业余的区别,只有字写的“好”与“差”的分别。
如著名的“狗爬字”称呼,是因为不懂书写时的起笔回峰发力方法,笔画呈现出的效果为由细变粗,这种脱力懒散犹如狗爬模样。(基本上已经是指文盲的意思了)
至于乾隆的字怎么样?
作为独一无二的帝皇字,其炫耀资本根本就不是所谓的书法家们所能比啦……
乾隆的字,历史上有评家这么评家:“虽有承平之象,终少雄武之风”
乾隆的字,体型稍长,能见挺拔之姿,用笔圆转流畅,楷书多带行书笔意,行书则夹杂草书,点画圆润,一点都不干干巴巴麻麻赖赖的,但是缺少变化,也缺少细致独到的笔墨处理。
说句实话,乾隆的字,基础非常强,不过写的太“流俗”,看其连断结体,都是基础深厚的,但是用笔不精彩,也没有变化,所以即使比起当今很多书家,都差得远,更别说同世诸如邓石如、刘墉一类书家了。
一、首先需要肯定乾隆的书法,而不是什么业余的。二、不论是乾隆的书法,还是雍正的书法,包括康熙的书法,都是练习的明代董其昌的字,在这里,需要看复杂的政治背景:清军入关后,遭到了明代***的强烈抵抗,特别是南方,多尔衮为了快速实现统一,在南方大开杀戒,比如“扬州十日”、“嘉定三屠”等惨无人寰的屠城行动,激起了极大的民愤,“反清复明”的呼声一直持续了很久。康熙继位后,他看到了这种民族矛盾,为了缓和矛盾,康熙皇帝积极向汉文化靠拢,包括康熙时期的瓷器底部落款,相当大一部分都落“大明宣德年制”、“大明成化年制”、“大明嘉靖年制”、“大明万历年制”款,而不落康熙本朝的年款。三、董其昌是晚明江南文化领域的领头人,影响力极大,所以从康熙朝开始一直到晚清,都积极推崇董其昌的字体,康熙皇帝、雍正皇帝、乾隆皇帝都写了一手漂亮的董体字。所以,不管是从书法的角度还是从当时的政治角度看,说乾隆的书法业余,都是不对的。
乾隆的书法拍卖4100万元与他的书法是不是业余水平没有关系,我个人觉得他的书法水平也绝对不是业余水平。
乾隆皇帝25岁登基,在位六十年,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他不像历史上绝大多数皇帝老儿那样死泡在后宫佳丽的脂粉堆中,而是很勤奋,很用功,据说他每天天不亮就起床批阅文件奏折,这是让我们现代人都觉得不可理解的事情。
乾隆的书法作品拍卖4100万一点也不奇怪。想当年,好像是2014年的时候,有位***上鉴宝节目的人带来一幅乾隆的“嵩阳汉柏图”,一位叫做刘岩的文物鉴宝专家私下里说是赝品,然后托人以17万元暗中买下,两年后以8700万元拍卖出去了,后边自然是打官司了,结果至今不明确,估计宝物原主人是哑巴吃黄连哪!
因此,4100万元对于乾隆手笔来说并不是什么大价钱,这与他的书法水平高低完全无关!
乾隆书法流传于世的主要是楷书及行楷,平心而论,他的书法温文尔雅,大度从容,虽无惊世骇俗、登峰造极之感,倒也登得大雅之堂。
可以想象,乾隆有自己御用的书法老师答疑解惑,加上天生勤奋用功,而且乾隆自己也非常喜爱书法,他的书法水准想不高都很难。另外,乾隆非常喜爱书法,曾经拨款专门修建三希堂保存传世书法宝帖。这也是乾隆与众不同之处。
乾隆写的诗一般般,但乾隆皇帝的书法可是高水准的。
据《盛京故宫书画录》记载,乾隆皇帝一生笔耕不辍,写了1万多幅书法。相当多的书画作品保存下来。仅北京故宫博物院一家,就珍藏有2000多幅乾隆皇帝的墨宝,而他在古代名家绘画中题跋题诗不下万段,超过了历史上任何一位书画家。可见,乾隆皇帝应该是是中国历史上留存书画在世最多的皇帝。
乾隆皇帝的书法作品早已成为艺术品市场上的抢手货。2010年6月5日,在北京匡时春拍“古代书法专场”上,乾隆书法作品《御书洪咨夔春秋说论隐公作伪事》拍出了5712万元的天价。
乾隆皇帝的书法可不是业余水平,堪称书法大家,那是棒棒的!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乾隆行书字体生成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乾隆行书字体生成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