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楷书字体十四绝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楷书字体十四绝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楷书哪一种字体最好看?
谢邀:楷书有颜欧柳赵四大家,还有历朝历代和现代的许多流派,都各有所长。因为我学书是从颜体入门的,所以对颜体有所偏爱。但也不排斥其他书,同时兼修其他书体中的精华。
谢谢悟空官方邀请!这个问题有点意思啊!楷书就是楷书书体,楷书,怎么还会有另外一种字体呢?呃,我明白了,原来题主问的是哪种风格的楷书最好看哟。现在,我可以明确地告诉你:书法,无论是哪种书体,只是风格和特点不同,根本不存在哪种最好看,哪种最不好看之分!
楷书鼻祖钟繇的小楷作品《宣示表》,已形成自己的风格,其特点也是鲜明的,好看不?
卫夫人的小楷作品《笔阵图》用笔精道,字字珠玑,甚是好看、耐看,大家都非常喜欢!
王羲之的楷书作品《黄庭经》,也是楷书中成熟的,个性鲜明的楷书作品,一千六百多年了,又有谁能挑出一丁点儿的毛病呢?没有!一个也没有!谁能说王羲之书法的生命力不强?!
魏碑书法和瘦金体及台阁体、馆阁体也是风格多样,特点鲜明的楷书,不但好看,而且耐看,谁能说以上几种风格的楷书不好看呢?
还有就是法度森严、风格各异的“唐楷”,好看否?耐看否?对于这个问题,凡学书之人,心里都跟明镜似的,不然的话,为什么有那么多人学唐楷呢?
首先应该说你喜欢的那种楷书最好看!
你的问题有两个关键词,第一个“哪一种”,第二个“好看”!
先说“哪一种”,这是一个选择的问题,每个书法爱好者都会首先碰到的问题!你希望有个选择的范围,但这个范围内的书法一定要是历史上大家公认的好书法!那么有哪些楷书是大家公认的呢?
1.楷书鼻祖钟繇的书法。见图
2.王羲之的楷书。见图
3.唐楷四大家的欧阳询的书法。见图
4.唐楷四大家颜真卿的书法。见图
5.唐楷四大家柳公权的书法。见图
6.唐楷四大家赵孟頫的书法。见图
再说“好看”,以上楷书都好看,你喜欢的就是最好看的!或许你喜欢的楷书不在这里面,但很多书法爱好者都有个体会,人的审美观是会随着自己的欣赏能力的提高而变化的!现在你在好的楷书范围内选择是不会错的,等以后鉴赏能力高了,就自然知道谁的楷书是最好的了!
楷书中哪一种字体好看?书法历史上哪些些经典的楷书作品都好看,都是出类拔萃的。
不过从个人的欣赏角度来说,不同艺术修养的人,可能因为审美取向不同,会因人而异,也可以说与个人的性格有关。从唯美的角度看也确实有一些非常看着比较舒服的一些书法家的作品,但就作品的文化内涵和艺术性丰富角度来说,仍然是以钟繇、二王和以后的欧颜柳赵为代表。比如褚遂良的楷书确实好看,就像一位曼妙的***在蹁跹起舞,但归于儒雅了,就是说兼容并蓄不够,而如王羲之的楷书就不同,其风格是兼容并蓄众美兼备的,所以他的书法更有艺术性,有在书法的发展演变历史上更有创新和引领意义。
我们学习书法就要取法乎上,要从宏观角度来欣赏书法,而不能仅仅局限于一种感觉到舒服。所以,按照这样的观点来看对楷书字好看与否,需要从综合的角度来考虑,而不能态狭隘了。当然自己的品味的不同,或者说自己喜好不同,完全有自己选择大自由。从理论上说,历史上好的楷书作品和书法家,仍然是以钟繇、二王和欧颜柳赵为主流引领,现在还可以加上魏碑一路风格的书法也值得我们去学习,但作为入门级的范本,仍然建议以欧颜柳赵为入门之首选字帖法式。
要我说的话,褚遂良的楷书很好看,如《雁塔圣教序》,理由是:
一,美观和形势上,褚楷温润如玉,笔画精到,如美少女一般,非常灵动曼妙,婀娜多姿!
二,笔法和气势来看,褚楷笔法非常灵活,一笔有一笔粗细变化,每一笔的起、收也是不同的,行笔中锋为主,中侧锋并用,变化无穷。气势上来说,稳重而又活泼,给人带来美感!
三,从文化背景来看,褚遂良官至宰相,是唐太宗钦定的辅政大臣,唐太宗闲暇时书法每与他交流,得笔法也。同时,褚遂良精研《礼器碑》,把《礼器碑》的用笔的灵动,在他晚年的楷书《雁塔圣教序》中体现出来。褚遂良是正宗的得二王者,把王羲之的笔法运用得淋漓尽致,并且在王羲之的基础上,有了自己的体会。
所以,我喜欢楷书《雁塔圣教序》,并将多加精研!
学习楷书“五指执笔法”是怎样的?
执笔法与其他字体并无二致,看到什么笔画就能写出来,不是单纯机械的通过花样繁多的所谓方法来达到,而是通过长期努力、扎实的基本功和对笔锋性能的把握来完成。还是努力练习基本功,把毛笔“吃透”是前提。
侧锋:
书法术语。起笔的一种技法。谓在下笔时笔锋稍偏侧,落墨处即显出偏侧的姿势
五指执笔法,要求指实掌虚,腕竖笔直。具体讲就是:
右手的五个手指都用上。大拇指从里向外用力叫“按”,食指从外上向内用力叫“压”,中指在食指下面向内钩住叫“钩”,无名指在中指下面从内向外用力叫“顶”,小拇指紧贴无名指叫“抵”。
写楷书要求中锋运笔,运用五指执笔法,自然会指实掌虚,掌竖腕平,腕平肘起,然后可以运行自如,达到笔笔中锋。
书法家沙孟海在其《古代书法执笔初探》一文中说:认为五指执笔法适合写中、小字,写“大字又作别论”。所以,当代书法家执笔方法有多种,最常见的是三指执笔法,即类似于我们握铅笔和签字笔的姿势。不过,学习楷书,还是用五指执笔法比较好。
为达到直观效果,兹拍一张五指执笔图在下面以供参考。
五字执笔法,相传是唐代陆希声根据王羲之拨灯法归纳总结的,即: 擫、押、勾、格、抵。其中核心精要秘诀是“甲肉之际”,也就是,无名指尖部侧面,指甲与指肉之间的相邻处。如图:
五指执笔法,则是用无名指的“指甲根部”抵住笔杆,而且强调指实、掌竖……这种执笔法,是从沈尹默开始的,在他大力推崇下直到现在,很多人的执笔法就是像沈尹默那样的。如图:
仔细对比看出,陆希声的正宗原创五字执笔法,和沈尹默的五字执笔法有很大区别,由此导致两种执笔法的功能性不一样。
陆氏执笔法非常科学、合理,符合人手肌腱自然运动规律,持笔手法舒适,运指灵活自如。相比之下,沈氏执笔法,功能性很差,手指分布不合乎情理,以此法执笔书写小字,或某一种书体尚可将就,若是变换书体字体,或写大字就感觉特别难受,力不从心。
所以,我认为,初学者还是***用陆希声的五字法比较适合,也可以***用传统单勾法(三指法)。千万不要***用沈尹默的执笔法,因为,它局限性特别大,缺点大于优点,甚至没有可取之处。尽管沈尹默自称是五字执笔法,实际上是把陆氏五字法精髓给恶意篡改了,应该叫沈氏五指执笔法才对。
当今书法界,在一些伪书法***影响下,多数人的执笔法,名曰是五字执笔法,或五指执笔法,其实,都已经严重的变异了,即不是陆氏执笔法,也不是沈氏执笔法,是非常不规范、不专业的,无法归类确名的花式执笔法,网上比比皆是。这种执笔法对于日后转换笔性手法有很大障碍,缺少兼容性、通行性。如图:
我本人***用自创的〈潘氏三指执笔法〉,是将陆希声五字法的精髓“甲肉之际",与传统单勾法手法合二为一的新款式。能真正的做到八面出锋,挥洒自如,人书一体,坐立均可,各种书体、字体及其小字、大字可以任意书写,不存在手法转换难的问题。而且适合使用各种类型的硬笔。感兴趣的朋友,不妨试一下。如图:
另外,有必要说一下书写姿势。通常,书写姿势和执笔法是配套使用的。例如: 写1厘米左右的小楷字,用枕腕法。写3厘米左右的中楷字,用悬腕法。写5~8厘米以上的大楷字,用悬肘法。这是体现书法家技法基本功专业化、规范化的标志。
若是遇有特殊情况,无法正常运用规范的执笔法时,可以随机应变,但是,自己心里一定要明白,这是无奈之举。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楷书字体十四绝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楷书字体十四绝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