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于右任标准繁体草书字体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于右任标准繁体草书字体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请教专家,这是于佑任写的吗?
点画、结体、行气章法都见功力,但放不开,没内涵,所以不是于右任先生作品,加以题主连于右任名字都搞错,就更露馅了。
书法除了笔法,情感和修养也非常重要,一幅好作品,情感丰富,趣味高雅,思考深刻,并且都要通过笔法表现出来而不是通过其它手段——例如“丑书”来表现,这是很不容易做到的。
另外,可以看出,所提供作品,明显临摹,所以行笔显得理不直气不壮。
于右任不仅好书法,还能写大气磅礴的诗,建议这方面也学学,至少多读书多读诗。
“修途展骥足,清宇奋凤翰。”题主发的这幅草书对联书法作品,笔力雄强,点画浑厚,典型的北碑入草之风,运笔迅疾沉着,有着浓厚的金石味,是一件佳作!
但此作是否为于右任先生亲笔手书,我持不同意见,个人认为高仿的可能性比较大。
于右任先生为中国近现代政治家、教育家、杰出的书法家,堪称当代巨擘。有评论者认为:
他第一个将魏碑和小草书打通成一片,为碑学开创出一个新境界,为后人开拓了一条新途径,使后来的习碑者避免了许多盲目的探索,为二十世纪碑派书法***。
于右任是惯用外拓笔法的碑学书家,多顿挫提按、少使转连绵的运笔中,铁钩银划,曲尽一波三折之妙。
此作,笔者看为高仿的理由有三:
1、纸和墨色教新,没有岁月的痕迹;
2、运笔较为拘谨,结构过于平正,每一笔画都端端正正,不如于右任本人书写时候的毫无顾忌。可以与他本人的作品相比较便知;
3、落款存疑。“右”字无章草味;“文明老弟”这种书赠语,纵观于先生所有题联,都是将题赠写于上联,并加“正、嘱书”等字样,以示谦虚和尊敬对方。落款光写“文明老弟”就有些不伦不类了。
其实,在《于右任书法选集》上确实有这么一副对联,“修途展骥足,清宇奋凤翰”,对比起来看,可以印证我所说的这几点理由。
于右任的书法真是美,大家看看是否是他手笔?
一件竹雕上的笔墨作品,虽是缺乏流动奔放的特点,但从草书的神韵和笔法看来似是出自于老笔下。由于竹节的空间有限,字体的错落亦当受到限制,但总体安排十分得宜。常言“书斋琴韵”,将刘文房此诗录于文房用具之上,恐非一般匠人所能念及。我倾向于认为此是真件。
这个竹雕笔筒上刻的是唐代诗人刘长卿《听弹琴》 一诗:
冷冷七弦上,静听松风寒。 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
字的落款是于右任,从字体风格上看有些像于右任的草书,可以与图二于右任草书比较。
字的大体风格有些相似,但是经过雕刻以后很多笔画变了味,结构上也过于平正,不如原作大气、古拙,因此我认为这不是于右任的亲笔。有两种可能:
一是模仿于右任的笔迹写上去,然后再刻的;另一种可能是利用于右任书法图片雕刻的。不管哪一种,都不是于右任亲笔。
因此,从价值上来说,这是一件工艺品,并不是艺术品。竹筒上面的于右任的字只是***的,并没有价值。即使把王羲之的《兰亭序》惟妙惟肖地雕刻上去,也不能算是王羲之手书,这是***品,就这道理。
书法中草书一个字多种写法,普通人难看懂,有标准统一规范吗?
草书在书法领域,是有严谨的法度的。怀素的狂草天马行空但不失法度。具体的表现被称为草书符号,意思是这个字在草书中就用这个符号表示。草诀百韵歌说的清清楚楚。
小编提供的图片,任意拉伸撇捺,随意弯曲钩弋,看似潇洒,实则做作。而且部分笔画胡乱穿插,违背了草书的法度。实难归入书法范畴。
怀素自述帖
怀素食鱼帖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于右任标准繁体草书字体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于右任标准繁体草书字体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