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毛笔楷书字体转换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毛笔楷书字体转换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如何从楷书过渡到行楷?
首先,去掉练楷书时的“逆势、藏锋、顿笔、回描”等乱七八糟的动作(原本毛笔帖里就没有)。
次其,在原来楷书帖上,用描写法练习,把书写速度适当加快,必须一个字一气呵成,甚至连续写两个字,找到运动感。
学书法其实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谈过多理论都没有什么用。学好了楷书以后如何过渡到行楷呢?其实掌握以下五条窍门就很容易,下面麓风轩就手把手来教你:
1、第一条技法:将相邻的笔画连写,减少起笔、收笔的频率,大部分字一笔写成,简洁流畅。如下图的“笔”字;
2、第二条技法:将一些楷书的方折笔画去掉棱角,变化成为弧线,显得更为流畅生动。如下图的“贡”字;
3、第三条技法:将一些楷书的笔画顺序进行调整,适应一笔、两笔快速书写的需要,显得更加便捷和流畅。如下图的“坠”字;
4、第四条技法:以点代横,以点代撇,或者将一些长捺画,变成长点,改变笔画的形态。如下图的“皮”字;
5、第五种技法:将一些楷书写成比较常见的、通俗的草书,增强线条的流畅,调节整幅作品的行气。如下图的“特”字。
题主问的这个问题是一个非常好的问题!这是很多书友所困惑的,下面我尝试解答下。之所以出现这样的问题是因为我们很多人从一开始学的楷书都学错了!
大家回想下我们刚开始所学的楷书是不是如下图所示的行笔路线来学的?
据说这是清代就已经开始了,按照这种方法来学一定无法向行书过度!
首先这种行笔路线写法是对的,也是不对的,对的地方是就单个笔画书写而言它是对的,但是放到整个字里面就不对了!因为手写体的楷书本身就是连贯书写的!如下图A所示
很多人都是按照蓝色路线运笔的,好像是对的,但其实这是搭积木的写法,写出来的字死气沉沉!
那么正确的应该是下图B
与上图写法最大的区别也是最关键的地方就在于红色部分,红色部分代表的是写完一个笔画以后笔顺着这个势继续行进到下一个笔画!这就是笔势!
书法三要素,用笔,识势,裹束
识势非常重要!如果你无法读出B图这样的笔势,你是无法向行书过度的!楷行草是相通的,都需要连贯书写!
有人会说这是带有行书笔意写楷书!
呵呵,那你是印刷体看多了!
比如
以上两字同一种笔画的起笔形状有相同的吗?其他流传千古的法帖都是这个样子!顺势出来的形状是怎样就是怎样,就是这么自然!!!!
说到这里问题已经很明了了,如果你的楷书一开始就是这样学的,那么过度到行书那是分分钟的事情!
楷书过渡到行楷两种情况。
一是强行过渡。楷书基本功不够,进行行书临帖学习,加快书写速度,笔画易于飘浮,墨不入纸,学书大忌。
二是自然过渡。楷书学习扎实到位,入帖了。此时的行书练习水到渠成,在楷书的基本功中稍微加快书写速度,简化字形结构,取神临本,比起初学楷书,会轻松惬意很多。
本人自行揣摩,不到之处敬请见谅。
我认为楷书是无法过度到行楷的。如果说有,也是用笔或运笔技法方面的过度。如提按粗细、转折顿挫、急速迟缓、用墨的浓淡的等技巧的过度,还有就是读帖方法和能力的过度,对书法临摹创作实践经验的过度。这些技术性的技法技巧经验完全可以潜移默化,融会贯通到行楷书法的临摹练习过程中。而在字形、点画、偏旁部首、结构特征和章法布局方面,虽然行楷和楷书非常相近但各自有各自的特点和书写方法与技巧。之所这样认为的认识基础就在于行楷书的偏旁部首有一部分是经过连带处理的,而且在点画线条的起笔收笔方面多有有形的牵丝连带或笔断意连的意气。虽然仍然有回锋收笔的技法,但和楷书不一样,就是蓄势方面就存在的细微差异。
我们知道楷书的点画是非常清晰的,点画之间的连带是意连形断,而行楷书则不一样。
字,非常清晰的是有明显区别的,就是在写法上。所以说,如果有楷书向行楷过度方法的话,就是技法方面的过度,在字形方面是各有各的特点的。实际上,从本质上说,书写技法可以互换,如楷书要当做行书去写,行书要当做楷书去写,是这样的。但设计到具体的写法方面他们仍然是有区别的,仍然需要我们去临摹行楷书字帖掌握行楷书的字形特点与规律。
比如行楷书中的一些偏旁部首的连代减省写法。如三点水的写法等。
所以说技法技巧和书法的一些基本原理可以过度,涉及到具体的楷书和行楷是难以过度的,因为他们是各自有各自的自身的规律的。
学习楷书要掌握楷书的技法特点,学习行楷也要掌握行楷书的技法特点。是无法学过楷书就能直接过度到行楷书法的,需要通过临摹学习行楷书法帖,掌握其自身的一些规律和技法才行。
初识书法,练好了楷书转其他字体是不是就容易了呢?
一定意义上来说,楷书具备了一定的基础,转其它书体是有所帮助的。第一,临帖的能力强,会懂得一定的方法。其次,控笔的能力也有,容易把握好字形。书体不同,主要的是体现在笔法的不同,多练多理解。转体成功指日可待。感谢邀请!
对于初学者而言,楷书是基础,是个良好的开端,对于笔力、结体、笔法的练习都非常有好处。对于转练行书而言肯定容易些,因为如果没有楷书的底子,写行书易流于浮滑。但草书自成体系,结体完全不同,除了笔画力度外,其它还要一点点学习,篆书也是这样,结体不同,需要我们从头学习,但有楷书的基础,写起来容易入纸,也就是力透纸背的感觉,会相对容易些。
谢谢邀请。书法宏观上可以分为篆、隶、楷、行、草五种字体,再细分又包含篆籀、魏碑、简牍等等各种书体。
对于初学者来说,可以考虑从楷书入手,楷书大约出现在魏晋时期,魏晋时期的钟繇、二王都有传世的小楷作品,也已经具备了比较完善的楷法,其实早在汉朝的一些简牍或隶书中就已经隐约有楷法的出现,直到唐朝,楷书得到空前的发展。一大批楷书大家也涌现出来,而后代的楷书也很难再超越唐代楷书的极致。
楷书在书法的发展过程中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从汉朝的隶变慢慢衍生出章草,再从章草发展为行书和楷书两种字体。有人说,楷书写流畅了,就是行草,其实不然,行草具有独特的章法和笔法,没有经过系统学习,写出来的只能是“连笔字”。
楷书基础牢固以后,慢慢涉猎行书,在楷书的笔法基础之上,加以行气,行书也就能初具规模了。将楷书的方正之势改为龟鳖扁势,将方头圆尾改为蚕头燕尾,隶书也就基本上具有一点雏形了。所以,初学者先学楷书是很好的选择。但是,我个人认为,初学者可以先写篆书,篆书具备高质量的线条,书写起来难度系数较低,适合初学者练习线条和手感。无论楷书或是其他书体,当掌握了基本笔法以后,线条就成为最重要的训练对象。因此,先学篆书练习线条,然后慢慢学习其他书体,在学习笔法的同时,也锤炼着线条,也不失为学书的一条捷径。
初学书法,我们主张从楷书入手,因为楷书从形式上看,一笔一画,是楷模,是规范。
学习楷书是打基础的,不光是笔画基础,楷书还能培养学习书法的耐心。因为楷书一笔一画考验学习者的耐心和决心。这对于学习其他书体都有很好的帮助。
如果不学习楷书,或者知道楷书的重要性而绕过楷书,那么无疑是给自己制造麻烦,当你写到行草书时,你就会感到学习起来很吃力,立刻就会明白不学好楷书是多么大的不足啊!于是,重新开始学习楷书了,既然这样,何不先打好基础呢?
有了楷书的基础,行草书才会出现既流畅又稳妥的效果,否则行草书是飘的,是不扎实的。
所以,学好了楷书,再学习其他书体就容易多了。
以上纯属个人浅识,不足之处欢迎大家评论指出。谢谢!
大家好,我是景堂书法。
对于书法初学者,在选择字体入手学习这个问题上,我们已经做了不少的探讨。而对于字体之间的转变,怎样更容易一些的问题,阐述的较少。在这里,我也来谈谈自己的观点。
受传统楷书入手学习书法的理论影响,人们一直觉得楷书是其他字体的基础。事实上,按照事物发展的规律,书法也应该是从简单到复杂来发展的,而楷书在书法史上是后生成的,就说明其并非基础。
那么,从楷书向其他字体转化是不是容易一些呢?答案也是否定的。我们经常看到,因为练习过一段时间楷书,一些书法爱好者写隶书,书写时出现方折笔画有肩膀,撇画出锋,竖钩也如楷书般挑出等等问题。写篆书出现方头起笔,接笔出处理不当等。就是一起形成的书体,行书草书由楷书转化,也会出现一些楷书的影子。
那么,怎么样才能更好的进行书体转化呢?应该按怎么样的顺序学习好呢?答案只有一个,按照书法发展的顺序学习。也就是按照从篆书到隶书,从隶书到行草楷书的顺序学习。这样的学习,篆书训练了线条,同时了解了文字的发展,隶书从圆转向方折变化,再学习行草楷书,自然水到渠成。
一点浅见,仅供参考。
喜欢的关注一下,记得点个赞哟——
楷书转行书从哪本字帖入手?
如果您是初学者,建议可以从《兰亭序》这本字帖入手。这是[_a***_]的代表作之一,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对于学习行书有很大的帮助。另外,唐代书法家欧阳询的《九成宫醴泉铭》也是一本很好的字帖,可以帮助您更好地掌握楷书和行书之间的转换。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毛笔楷书字体转换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毛笔楷书字体转换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