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裴休楷书字体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裴休楷书字体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偿”字结构怎么写好看?
上图为唐代书法家颜真卿写的楷书“偿”字,结构布局为:左边的“亻”第一笔撇画起笔回锋,第二笔竖画用中锋随笔而下,收笔有略顿。右半部为上下结构,上部共五画,下部为“云”。总体来看,颜真卿把这个“偿”字的结构布局处理的比较科学合理。偿,在中唐已被颜真卿做简化处理了。颜真卿的书法创新精神是非常可贵的!
上图为偿字繁体字的三种风格的写法,其中,张即之写的償字,结构布局生动有神;裴休和颜真卿写的償字,其结构布局科学,重心稳健,彰显拙朴厚重之美。
上图为“偿”字行书的三种写法,结构布局的处理各有特点,其中,米芾的“偿”字的结构布局,比唐人写的“偿”字的结构布局合理美观。敬世江写的“偿”字,左边的“亻”写的短,且布局在在中间位置,处理的比较微妙,而右半部处理得立挺,整个字显得有神***,有艺术观赏性。
上图为“偿”字篆书的写法,源自《说文解字》。这个“偿”篆书的写法,是师法秦篆,线条瘦硬,结构布局均匀,左低右高,艺术观赏性极强。
上图为草书“偿”字多种风格的写法,结构布局各有各的特点,特点是左半部的处理,更是各有各的妙笔。
玄秘塔碑是谁的?
《玄秘塔碑》全称《唐故左街僧录内供奉三教谈论引驾大德安国寺上座赐紫大达法师玄秘塔碑铭并序》,唐裴休撰文,柳公权书并篆额。
玄秘塔碑为柳公权六十三岁那年所书,属于晚年的成熟之作。《玄秘塔碑 》立于唐会昌元年 (公元841年)十二月,碑在陕西西安碑林。楷书28行,行54字。
刘熙载《艺概》谓:“柳书《玄秘塔》出自颜真卿《郭家庙》”,王世贞云:“柳法遒媚劲健,与颜司徒媲美”。《玄秘塔》是柳公权六十四岁时所书。王澍《虚舟题跋》说此书是“诚悬极矜练之作”。
《玄秘塔》结字的特点主要是内敛外拓,这种结字容易紧密,挺劲;运笔健劲舒展,干净利落,四面周到,有自己独特的面目。
《玄秘塔碑》全称《唐故左街僧录内供奉三教谈论引驾大德安国寺上座赐紫大达法师玄秘塔碑铭并序》,简称《大达法师玄秘塔碑》,唐裴休撰文,柳公权书并篆额。因体势劲媚,骨力遒劲,结构严谨,字体清秀,有“柳骨”之称。
由刻玉册官邵建和及弟邵建初镌。碑额篆字排三行,每行四字,共十二字。碑正文楷书28 行,满行54字,总(1302)字。《玄秘 塔碑》立于唐会昌元年 (公元841年)十二月,现藏陕西西安碑林,虽历经千年,字画仍清晰完好。
《玄秘塔碑》全称《唐故左街僧录内供奉三教谈论引架大德安国寺上座赐大达法师玄秘塔碑铭并序》,共28行,每行54个字,为楷书书法作品,笔法锐利,阳刚十足,就如同刀刻一般,粗细变化明显。
《玄秘塔碑》是柳公权书法创作生涯中的一个标志,代表“柳体”书***式成熟,后也多被用来做初学书法者的临摹范本之一,大多书法家在练习书法的时候都或多或少受到过它的影响。
柳公权是唐代著名的书法家 ,他的书法主要以楷书著称,和颜真卿一起被称为“颜柳”,其书法初学王羲之,后来汇集百家之长,又汲取颜真卿、欧阳询的之长,在时代背景下慢慢的形成了自己的“柳体”,以骨力见长著称。
柳体书法家多吗?为什么?
谢邀。柳体瘦硬、清劲。个性不强的人很难写出它的风神来。柳体不像颜体那样横细竖粗有规律,有的横画粗于竖画,而横画到底在哪个部位写粗,你只能照字去学,否则就不像。柳体点与捺还带有棱角,运笔难度加大了,如果不熟练,写出来就非常生硬。柳体基本上是中锋运笔,笔画完全靠提按来完成,腕力的控制要灵动有力,这也比较难。由于笔法不易把握,写字的人往往谨小慎微,不敢用力,结果越写越瘦。基于以上原因,练柳体的少,成功的更少。
人们常说的"唐人尚法",指的就是楷法。楷书自汉魏萌芽,经两晋、南北朝的演变发展,到了唐代登峰造极,八法具备,成为一种十分成熟的书体。
初唐楷书的代表人物有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薛稷四大家。他们继承魏晋以来的书法风范,使楷书进一步规范化、完整化,但尚未摆脱"二王"规迹,形成新的书法风貌。
颜真卿是中唐书法艺术高峰时期的书坛革新领袖。其楷书在前人的基础上另辟蹊径,独树一帜,将篆书的圆转笔法用入楷书,以平稳端方、宽博浑厚的面貌代替了紧敛清瘦、阿娜秀美的"二王"风范,在书法史上开宗立派,结束了"二王"一统书坛的局面。
晚唐以柳公权为代表,力矫中唐肥厚之风,学欧习颜并融会贯通,笔法似颜近欧,含于欧、颜之中。其书刚劲挺拔、谨严端方、开合得宜、干脆利落,是唐楷的最终规范,世称"柳体"。后世以"颜筋柳骨",与颜真卿并称。
柳公权是唐代楷书的集大成者,其楷书代表作《玄秘塔碑》、《神策军碑》法度森严,众美咸备。因它***了诸家之美,又将森严的法度固定化,故好看而难学。学成之后,又难以从中走出来,向行草过渡尤为困难。柳体楷书学习既久,囿于法度,反成学书之枷锁,要进一步有所发展比学其他诸家困难得多。所以古往今来,学柳楷者成就书法家的不多。你若已选择学柳,还是不要学之过久,要及早改变书路,学欧、学虞、学褚、学颜真卿,都是不错的选择,就看你喜欢哪一家了。
其实柳体书法,是中国书法史上最正统的楷书范字,千百年来无人超越,也可以说,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当今很多书法家都写不好正统楷书,那只是所谓的书法家,写好正统楷书那才是真正的书法***。
因为柳体为史上最难楷书,千年过去,无一人可形神兼备,反观之,颜欧赵写得很棒的数不胜数,可见有多难。那些说什么只需要学柳体的精髓没必要学其形神的,不过是水平差学不会罢了。我见过比较好的临摹,下面这位,同洲墨人,西安王家荣(音),请欣赏。
柳体指唐柳公权的字体。它化颜字精髓、追魏碑之势,短横粗壮,长横瘦劲,撇画锐利,捺画粗重,骨力遒劲。被唐穆宗看重后与颜字并驾齐驱,有「颜筋柳骨」之誉。
理论上说,颜柳书均比欧体更讲技巧,特别是柳体。我们常说的"书贵瘦硬方通神",更多的也是说柳体。
有人说柳公权能够化身为巨人,既需一颗慧心,取质、取量、取度,炼形、炼神、炼韵,加以冶铸;又需要不凡的身手,刻苦的磨炼;特别要以自己的性灵和人格去化入其别具一格的字体。
柳公权之所以能成为柳公权,其奥秘或许正在于此。
柳体之难,不仅仅在于所存贴本字迹是四大楷书中最少的,其楷书代表作仅有《玄秘塔碑》和《神策军碑》等不多作品传世;他的基本笔画也是四大楷书中难度最大的!
柳公用笔,弧度极大,很强调个性。入门就很讲究控笔技巧,极不易掌握。比如方头竖,弧形钩这类特殊的用笔,常常让很多初学者有挫败感。
自古以来,业内人士多数认为,柳体更适宜启蒙教学,只适合阶段性学习。换句话说,多数学柳体者,几乎都是出于强书法骨力之目的。因为柳体不适合往行草书转换及创作,所以,常给人没太大的后续发展空间的感觉。
柳体不流行,还有一个比较重大原因,那就是:因审美要求较高,在普通大众的视觉中,多数人有柳体不如其它三大楷书漂亮的误识。
或许,正是因为这些林林种种的原因,现在学柳体练柳体的人不多,能够成师成家教柳体的人更少。一点不为过地说,恐怕拿钱拜师找人都难。
现阶段,想学柳体的人,怕只能找本字帖对着练喽。能写到自己觉得像、自己很满意、愿欣赏都很不容易。稍不注意,写出来的字要么不像,要么很丑!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裴休楷书字体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裴休楷书字体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