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悟道的草书字体写法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悟道的草书字体写法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问一下,好的行草书作品往往是“满纸云烟”,这个效果是怎么达到的?
满纸云烟,是狂草的最高境界,也就是书法的最高境界。云烟的境界,还有一个相似的形容词:墨电的境界,是自然界和艺术品的无上上境。
为什么?因为天地之间最为变幻莫测的自然形态,无非是云烟、闪电!所以,道法自然,艺法自然!当然,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则不足以为道也!
所以谈书法之人,最为津津乐道的,是楷书,次则行书篆隶。至于草书,尤其是狂草,往往极少人问津,多目之为画符,何故?不识其中趣也!
历代诸多狂草书中,真正能达到如云烟、如墨电般变化艺术效果的,稀若晨星。但就是这几颗闪闪发光的晨星,代表了中国书法亦即世界艺术的最高境界!
首先感谢悟空的邀请,看到这个问题:好的行草作品往往是“满纸云烟”,这个说法倒是有趣的很。我想纠正一下,并不是说所有好的行草作品都要“满纸云烟”,也不是说只要是“满纸云烟”的都是好作品。那么什么是“满纸云烟”的效果呢?我们先上图。
上图是明末清初的大书法家王铎的作品《雒州香山作》,大家可以欣赏一下,看看有没有一点“满纸云烟”的感觉。
不知道你所说的“满纸云烟”是不是这种效果。这种书法的创作方式起源于明末清初的大书法家王铎,被称作“涨墨法”。书法元代之前对墨法其实并没有太多的讲究,只是书家自己的喜好不同而已,例如苏轼喜好浓墨。
董其昌的淡墨书法
而从明代开始,书法家渐渐从国画中找到了一些创作灵感,将国画中的墨色的变化应用到了书法作品中来。首先是董其昌喜好用淡墨书写,他的作品看起来非常的灵动秀丽,感觉墨色在纸面上有一种静静地流淌的感觉。
而后来的王铎发明了“涨墨法”,这种墨法造成了墨色浓淡、干湿的变化,同时与书法本身结字的疏密、聚散相呼应,产生了含蓄多变、风神洒脱的效果。上图中王铎的这幅作品,也是把“涨墨法”应用到了极致。
我们可以看到作品中因为涨墨而造成了笔画之间的粘合,有时候笔画之间的空间完全被淡墨晕染,点画的边缘造成了不规则的形状,这是一种天然之趣。观王铎的书法作品,其墨由湿渐干,由于渐枯,润燥相间,节奏有生,尤其是巧用涨墨来粘并笔画形成块面,一方面简洁形华,避免琐碎,另一方面造成点、线与墨块的对比,纵而能敛,势若不尽,意味无穷。
而现代的有些书法家,就将王铎的这种“涨墨法”使用到自己的创作当中去,有的甚至刻意夸大、夸张这种效果,这也算是书法表现的一种尝试和追求吧。
俺不敢疯言,更不敢狂写,写好隶书,楷书都很难,还“满纸云烟”。能记住了《楷书间架结构九十二法其中的七十二法就不错了。
写好汉《曹全碑》把这两样写好了,什么狂草““满纸烟云”一切都容忍而解了,写熟了,就有意境了。
在写好隶书,楷书的基础上再写行书是正确的,我不是书法家,只是爱好书法,满纸烟云看不懂,有几个人能看懂的?我认为,书法是为大众审美的,写出来谁都不认识,达不到审美效果。
过年了送个福子给好友,谢谢邀请!新年快乐!🙏🙏🌹🌹👍👍
西晋大文豪潘岳在《杨荆州诔》中写道:
“草隶兼善,尺牍必珍。足不缀行,手不释文。翰动若飞,纸落如云。”
大意是说笔墨落到纸上,如同云烟一般变幻无穷。于是,“落纸云烟”常被用来形容书法高妙,有时也用作“满纸云烟”。
我们先来看看云烟是什么姿态:
书法很有趣,它来自社会实践,又常追求大自然或社会生活中的各种状态,比如书法似飞鸟、如惊蛇,又如船工荡桨、似担夫争道,等等。而云烟也是书法家追求的一种理想的状态。
“落纸云烟”的本义是指行草书尤其是草书中,书写自然 、大小错落、线条多变、墨色淋漓的状态。
比如王铎、徐渭、傅山等人的书法作品。大家与上面的云烟图片比较一下,是不是有一种云蒸霞蔚、水雾迷漫的感觉。
但是现在,只要是形容书法的高超玄妙、变化多姿,也常用“落纸云烟”来形容,且并不特指行草书。
更多文章,敬请关注千年兰亭。
中国书法博大精生。好的行草佳作耐看,越看越好看怎样评价不为过。要写得一手好字必须从小开始练习,而且要不怕苦,天天坚持认真写到几百个递增。久而久知能写出一手漂亮的字来。谢谢。
用钢笔练毛笔字怎样?如何练?
用钢笔临毛笔字帖,是非常好的一个方法。硬笔虽然笔尖硬,弹性不如毛笔,但其实也具有一定幅度的“韧性”表现。只要练习得法,熟练掌握书写技巧,完全可以体现硬笔书法的丰富多变。
从执笔规范做起,握笔也需要“五字”执笔法,即掌虚指实。运笔幅度不同于毛笔,不需要悬腕或枕腕,所以只要以手的小臂着纸以支撑起住,以保证手掌和腕的活动自如。现如今有的孩子往往把笔杆掐在虎口,这种习惯其实影响手掌和腕的发挥,最好要纠正过来。
从字帖中可以学到传统笔法。两者笔法虽是两个系统,但也有相通之处。毛笔字帖有一个好处,可以更好地看清笔画的起笔、收笔和运笔的形态。这对于初学硬笔书法而言,只会加深对笔画起承转合的理解。练习时,我们尽量注意运用毛笔的提按、使转和节奏等方法临写,久而久之,就形成了硬笔书法的笔法。
硬笔书法的结体和章法布局,虽然不如毛笔书法复杂多变。但法则也有相通之处,尤其在结体上,点画之间相互关系和位置布局,如出一辙。我们可以选择一些经典小楷或行书作品练习,如魏晋的小楷、王羲之的兰亭序、集王圣教序以及文征明的小楷等都非常适合练硬笔字。
本不想答这个问题,因为我不懂,也未听说那位是用钢笔,而将毛笔字练好了。买不到毛笔吗?还是想独创奇迹?书法家都有大小不同的各类毛笔,以便写各类大小不同的汉字,不知钢笔可有那么多种,而适应写各类大小字。
其实这个问题很简单,那就是象毛笔字学习一样练习。
为什么这么说呢?原因很简单,也许我们以前没认真想过,汉字的笔画和结构的形成是有着其发展必然性的。正是因为如此,练钢笔也.要向练毛笔一样追求笔画规范化和间架结构的充分掌握,这两个内容是楷书书法的根本,不分毛笔硬笔的。
钢笔在笔画表现力方面弱于毛笔,但是不耽误结构的认真把握,所以尽可以利用钢笔的方便书写的特点作为间架结构学习的快捷方式,省得又是墨汁、宣纸、毛毡的整一堆,毕竟结构规则是相同的。
最后要说,用粗一些的钢笔或硬笔替代毛笔作平时行草书练习和创作然后再反馈到毛笔创作之中是一种简省的好办法。
感谢邀请:
用钢笔练毛笔字,是在练字过程中不得已而为之的作法。多数情况下是因为条件所限,不能练习毛笔字,但自己又很珍惜[_a***_],怕浪费了这大好的时间才这样做的。这种练字的精神是值得赞扬和学习的。但有条件,想学习毛笔字还是用毛笔,这样对练习毛笔字比用钢笔的效果不知要好多少倍。但有个意外的收获是可以把钢笔字的水平提高一些。
用钢笔练习毛笔字,大体可以在毛笔书体中学习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学习笔法。虽然是用钢笔照毛笔字帖写字,但够很好的体会毛笔字的笔法。如提按使转等。用钢笔写折笔时,也要象毛笔那样,在写楷书时多用毛笔的方笔。写法上也用两笔写成,一横一竖,这对再写毛笔时是体会毛笔的折笔特点是很有帮助的。这样的折笔,可以轻松地把毛笔字演化成笔锋的翻转,从而显出棱角方正,也就亲爱方面出字体的方劲刚健,痛快遒劲之势。钢笔时也可以运用提按的方式来感觉到毛笔字提按的粗细的轻***化。虽然用钢笔时在提按上有时表面上看不太明显,在练习时,钢笔尖的下压和轻担在纸面上还是能够留下提按的㾗迹的。这样我们也就体会到了书法上的提按是要相互交替进行的,有提就有按,写的每一笔画中,也是有提按的,也就是笔锋粗细变化。这在写钢笔字时,也是要根据笔画的需要要有提按。在写钢笔时,更应该认识到提与按是一对矛盾的关系,它们既是对立的两个方面,也是相互依存的。按照笔画的规律,提笔大多用于横画的中间及字的转折连接处、露锋出锋时。即前人所说:“密处险处用提”。
二是学习毛笔字的结构。可以说现代许多钢笔书法大家都是在古人的法帖中学习到了结体的精华,并很好地把它运用到了自己的钢笔书法当中的。没有传承古人的书法,也不会有现代的钢笔字的这样丰富繁荣,也达不到今天的这样高的水平。这就是古为今用的一个很好的典范。庞中华先生被誉为中国硬 笔书法第一人,他写的《谈谈学写钢笔字》一文,介绍其习字体会。庞中华先生在谈到自己学习硬笔书法时,讲到了是受到鲁迅关于自来水笔的论述后,更加坚定了练好钢笔字的信心。在学习字体的结构上,他认为在当时钢笔字帖种类较少的情况,“不妨直接临摹毛笔字体”。庞中华先生用钢笔描摹王、赵、颜、欧、柳各种字体,细心钻研毛笔与钢笔在汉字结构上的共通之处。
三是学习毛笔字的神韵。学习书法,神韵是很难学的,也是最能体现一个人字体的精神状态的。中国古代的文人是很讲究心性悟道的,很多作品到达了极至的境地则要讲求传神而忽略形式。在书画艺术中则最为注重的是“气韵”。古代书法的至上的标准不是用笔,用墨,布局等技术问题,而在于气韵的雅俗。如果在气韵上出了问题,那是大问题,无可救药,而笔法、结构、章法是属于技术上的问题,是可以不断磨练解决。从中我们可以看到把“气韵生动”置于书画艺术“六法”之首是多么的重要。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悟道的草书字体写法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悟道的草书字体写法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