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倔强的字体行书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倔强的字体行书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元代书法“复古大将”,如何玩转“章草融合”?
康里巎巎(nao),蒙古族人,元代著名少数民族书法家。曾任礼部尚书,官至翰林学士承旨,以书法名世。
康里巎巎擅长楷、行、草等书体。他善于以悬腕作书,行笔迅急,笔法遒媚,转折圆动。他楷书学虞世南,行草宗王羲之,草书犹得钟王笔意,劲圆豪雄,极具个人特性。
康里巎巎学书极其用工,传说可以日写3万字,着实令人惊叹不已。
康里巎巎的字,不仅劲健有力,清雅洒脱,而且字形较长,线条流畅,更显风姿舒展挺拔。最大的特点当属流畅而不浮滑,由于下笔爽利干脆,用笔速度也较快,往往在最后一笔用力一挑或一顿。
他主要的成就在于行草,行草是介于行书,草书之间的一种书体和书法风格。可以说是行书的草化,或是草书的行化。它是为了弥补楷书的刻板和草书的难以辨认而产生的。题主所言的章草融合,我以为正是指的行草。他能在行草***立于书坛,是与他不趋炎附势,博通群书,博***众长和勤学苦练分不开的。
艺品恰如人品,从字里行间亦可见一个人的洒脱康健。能够有这样的成就,与他的人品性格也有直接的关系。
谢谢!点评玩转章草,对于画者有另眼看待原创资料,以楷书行笔饱满章草,立意简化常用字,字间距一线均称难得,给后人足以学习榜样,汉字的重量感。
现代书法家的章草相比,字形纽曲灰白病态,笔势连接一边倒拖泥带水,拙出轻描墨迹无阳气,总是无法有作品与元代的他有实力。
章草,一幅作品远离行草,干净利索不狂草,是很难完成书法作品。
楷书,行书综合完善章草。行书,草书综合偏于章草,缺厚重感,本人是这样悟到书法的章草比任何书体难书法。
书画同源,而是两条艺路,画家分道难为书家大哥成就。
康里巎巎[náo] 字子山,号正斋,蒙古族人,元朝知名少数名族书 家。祖父燕真,辅佐元世祖忽必烈时,立过军功,遭受任用。其父不忽木官至平章政事,应用儒家思想匡扶治政而名震朝野。康里巎巎从小爱着书法艺术,很多临摹古帖,如《临十七帖》《跋化度寺帖》等。康里巎巎章草造型艺术贡献颇高,其章草宗法“二王”,康里巎巎在章草上的奉献,关键取决于他将章草与今草开展了极致的融合,并最终产生了个性鲜明的自我风格。由于书法艺术贡献突显,康里巎巎的书法作品被元朝奎章阁收藏。自古书画从传承中来,但要创新出一点个性明自己的东西,是非常不容易的。有些书画家终其一生而不得半点创新跬步,单从这一点看,康里巎巎应是个在中国书法史上占一浓笔的人物!
康里巎巎,字子山,所以如果你不认识或者记不住他的名字巎巎(NAO二声),你就叫他康里子山就好。康里巎巎是少数民族人士,放在今天大概就是哈萨克族人。但是,他的家学却具备了很高的汉学成就,他的父亲就是忽必烈手下的大儒,因此,康里巎巎“幼肄业国学,博通群书”,“其正心修身之要,得诸许衡及父兄家传”。
书法史上,康里巎巎以草书闻名,特别是他把章草融进了今草当中,为后世草书的发展,拓宽了方向。特别是元末明初时期非常著名的书法家宋克,就深受康里巎巎的影响,在康里的基础之上,将章草与狂草相结合,让草书更上了一层楼。
康里把章草的波磔笔法用于今草当中,这种风格应该是在他稍晚的时候才形成的,因为我们看到他的三十八岁时所书的《颜鲁公述张旭笔法记卷》此时还没有出现这种章草笔法中的波挑法。
《李白古风诗卷》是康里草书代表作,这个时候章草的波挑法已经大量的在作品中应用了。上面两张图中,我用红线勾出的地方就是这种章草的笔法。
因为使用了大量章草的挑法,因此在康里巎巎原本就非常流畅的行笔上,增加了古拙的趣味,要知道,康里可是号称日书三万字的高手。因此整卷书法给到人非常明快的结构感和韵律感。文征明曾经在此卷后面题跋:
此书出入规矩,笔笔章草。张句曲谓与皇象而下相比肩,信哉。一时人但知其纵迈超脱,不规摹前人,而不知其实未尝无所师法,观于此贴可考见。
文征明认为康里是取法皇象,但我个人认为他主要还是受赵孟頫的影响,这种把章草笔法运用到行草书当中的表现手法,最早还是赵孟頫创造出来的。在赵孟頫晚年著名的作品《与山巨源绝交书》中,就曾出现过章草、今草、行书相杂的写法。
例如上图中《与山巨源绝交书》,其中就有好几处使用了章草的波挑法。而康里则是在赵孟頫的启发下,把这种操作更加的发扬光大了而已。
康里巎巎作为一个少数民族之人,精通汉学,书法又能自成风格,享誉书坛,这在整个中国书法史中,绝对是最杰出的少数民族书法家,值得我们尊敬和学习。
黄庭坚的书法具有艺术性吗?
黄庭坚的书法不仅具备高度的艺术性,而且具备丰富强烈的情感和鲜明的个性。
与许多名家相比,黄庭坚的字是“不规范”的,在欣赏水平限于馆阁体的人看来,黄庭坚的字更是连结构匀称都没做到,且点画长枪大戟,任意拉长。连苏东坡也说黄庭坚的字是“死蛇挂树”——当然,他们是互相开玩笑,黄庭坚也说苏东坡的字是“踏死蛤蟆”。
艺术是什么?按罗丹的说法,“艺术即情感”,黄庭坚的字抒发的情感是丰富饱满而强烈的。
他又不是如当代“丑书”一般脱离书法的抒情,搞绘画和行为艺术,而是精通笔法后遵循笔法的创造,戴着法度的镣铐跳舞。他的点画、他的结体,他的行气章法,都没有违背书法书写的本质。
他的书写在书法笔法的范围内充满个性鲜明的创造性。
另外,苏东坡说过:“退笔如山未足珍,读书万卷始通神。”从字所表现出来的文学性、书卷气方面来说,黄庭坚也在他所师承的张旭、怀素的基础上有所发展。
黄庭坚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黄庭坚与张耒、晁补之、秦观都游学于苏轼门下,合称为“苏门四学士”。黄庭坚的诗,被苏轼称为“山谷体”。黄庭坚的书法独树一帜,自成一家,他和北宋书法家苏轼、米芾和蔡襄齐名,世称为“宋四家”。在文学界,黄庭坚与苏轼齐名,时称“苏黄”。作品有《山谷词》《豫章黄先生文集》等。
黄庭坚的书法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既有宋代群体审美的时代风格精神特征,又具有强烈的个人风格意趣。是宋代尚意书风的代表人物之一。
此帖体势开张而又遒劲,圆润流畅。含篆隶笔意。行笔沉着,顿挫起伏。纵横恣肆,线条瘦劲,气宇轩昂。
一,因境立形,变化多端。如上图左右两行我字大,凡字小。经字线条粗,见字线条细。几字取纵势,黄字取横势。清字收,水字放,左右对比,呼应和谐。
谢邀。问:黄庭坚的书法具有艺术性吗?答案是肯定的。个人觉得,黄其人擅长行草书法,书法以侧险取势,流畅有度,笔墨俊俏,纵横奇倔,自成风格,其名大扬于宋朝。诗文著有(山谷集)(瘗鹤铭)(山谷琴趣外篇)等。书迹有(华严疏)(松风阁诗)及草书(廉颇蔺相如传)等。初学颜体及怀素之书风,后来受楊凝式书法之影响,逐步行成自我书法艺术之风格。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倔强的字体行书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倔强的字体行书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