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草书字体集字古诗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草书字体集字古诗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如何用草书写一首唐诗?
我是坚持以文字内容为上的。首先得对诗的涵义和内在情绪体会斟酌,然后准备纸墨,对纸张形式、篇幅大小估计选择,接着选择适宜的字体,以及个人情绪的配合,努力做到“意在笔先”。
因为汉字的意义和书写是完全融合在一起不可分割的,所以得依据文字内涵,随机调整书写的“速度”和“态势”,控制点画的“方圆”、转折的“软硬”,在书写过程中,依照平日训练的习惯,对结字的“奇正”、笔画的“虚实”和章法的“疏密”,尽量做到“自然而然”、“合情合理”,并能对不足之处及时补正。当然,能多角度体悟、多次书写,然后挑选出自己最满意的一幅是最好的了。
尺寸:八尺整张。
杜甫诗秋兴之一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用草书写唐诗,首先要具备草书的书写技能。字法,草书有不同于楷书的结字方法,应该专学专会,有其规范性。笔法,有其流便奔放的点划质性和使转规律。章法,应随内容丶书写情绪,临机变化,水到渠成。墨法,应有相应的"带燥方润,将浓遂枯″的自然变化,但应忌"花″。
创作之前,应对选取的诗词文句熟练记诵,以免行笔过程"断气″失联。以一气呵成为好。
当然,以诗词为内容,也不一定非拘泥于"唐诗″。凡是古体诗都具有字丶句规律,意境优美,情思感人,宜于创作的优势。
上图:杜牧《江南春》,释文: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上图,李白《下江陵》,释文: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上图,张继《枫桥夜泊》,释文: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上图,僧志南《绝句》,释文:綠树阴中系短蓬,杖藜扶我过桥东,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上图,杜甫《绝句》,释文: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对于这个问题,我的观点是:如果题主有一定的草书书写基础,并能熟记草书符号,选择一首唐诗书写就可以了。
不知道题主是否临过古人的名帖?也不知道题主临摹的是章草、今草还是大草?更不知道题主临帖多久,已经达到了几分像?
用草书写作品,道内的专业术语叫“书法创作”。
唐诗的字数有多有少。在书写前,可根据唐诗的字数多少选择宣纸的大小。
用草书写唐诗时,一定要在自然书写的状态下进行,用笔要符合法度,结字要符合法度,章法布局要科学安排,要把墨的浓、淡、干、湿、焦发挥到极致。
笔墨当随时代。在章法处理上,应满格布局,四周不要留白太多,有五公分足矣。另外,正文可以书在落款处,落款也可以书在正文中。启首印可加可不加。闲章可加可不加。总之,印章不可乱加。一幅有个人风格的草书作品,不加印章最好。毛泽东的书法作品是从不加印章的。
毛主席狂草,林散之大草,王遽常章草,谁能代表中国草书最高成就?
肯定是***的狂草,才能够代表中国草书的最好成就。原因有二,其一,当下由于电脑办公,很多人平时就写不多字了,欣赏书法的人也越来越少了,由于***的伟大历史功绩,他的传世之作还是可以经常看到的,影响力是其他大家没法比的。其二,***的诗词的历史地位是非常之高的,当代很难有诗词达到那样的水平和高度,放在历史上,也是扛鼎之作,而且***又用他的毛体一气呵成,写成了作品,形成了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结合,相互映衬,所以也造成了巨大的历史穿透力,非常人能比。
草书《古诗四帖》的笔法与《自叙帖》的笔法有何不同?应该怎么样去临习?
古诗四首与自叙帖笔法有何不同?如何临帖?古诗四帖和自叙帖分别是张旭和怀素所写,皆为狂草,自叙帖是怀素驰骋绳墨外而回旋进退,莫不中节,历来与其《千字文》並称杰作,古诗四帖是张旭狂草,其势颓然天放,意态自足颠狂也,其笔意源自几个故事,
旭见公主担夫争道,又听鼓吹音得其笔法意,观公孙大娘舞剑得其神。由此便知其笔法,形象逼真,即:内秀与粗鲁间回旋运营,线条细:柔又有粗阔落墨相间,神颠状貌。
那么怀素草工廋,则笔画细纤,属于瘦而硬,这种笔意易得,即容易写,而张旭乃工于肥,即笔有丰满,肥劲难得,即不易写出,由此可知学怀素易上架入帖,而张旭字难入,这都是由瘦肥而看出,笔墨丰腴是否,两人的笔力气势具备相近,
学草书,悟颖,作字简远,实为性情所为也。
如何写草书,刚柔相济,意多于法,简约草符。至于笔力笔法需自己丰腴了啊。不过草书乃最高境界,不易写出。
《古诗四贴》是几千年来中国草书的巅峰之作,是不可逾越的高峰,是草圣张旭的代表作。
千百年,很多人都在研究《古诗四贴》的笔法,希望能学会一招半式。但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各人感悟不一样。
千百年来,能把《古诗四贴》临摹的出神入化、惟妙惟肖的大书法家,极其稀少,可谓“凤毛麟角”。
绝大多数人都像书法评论者梁宇航一样,评论《古诗四贴》笔法时说的头头是道、口沫横飞,就是不会写,更写不好其中的一个字。胡喷谁都会。
古人曰:笔法之妙,存乎一心。只在意会,不在胡喷。
上图是当代“书法***”邱振中教授临摹的《古诗四贴》,一味追究老辣,但是功底有待提高,因此,写的声嘶力竭,江湖气重,没有古味。
上图是当代书法博士白先生临摹的《古诗四贴》,结字多病态,多得瑟,笔画拖泥带水无力,整体气韵死板。不知草圣门径在何处。
,笔法高古,雄浑。颇得草圣遗法。
上图也是吴海萍先生临摹的《古诗四贴》,行家评论说:几可乱真。
(吴海萍先生临摹的古诗四贴)
我对张旭《古诗四帖》与怀素《自叙帖》都有临习。张旭与怀素笔法都得到真传。只是性格与悟性不同从而风格也就不同了。他们用笔上有个共同特征就是中锋行笔。
《古诗四帖》与《自叙帖》特征,一是字的笔画简省,字与字之间缠带,不夹行书。在今草作品中,我们看到的往往是行、草夹杂,即使是行草书,也非一定字字连带。唐以后的草书,因为夹杂行书,显得缠绕的线条过于繁琐,所以算不上狂草。
二是字形摆荡起伏大,点画穿插避让。由于运笔摆荡穿插,使字的大小,长短反差拉大,行的空间及列的感觉明显弱化。犹如乱石铺街,无行无列。疏处可以跑马,密处不能插针。三是书写的速度快捷。所谓狂,是相对于平静而言的。没有一定的速度,是不可能致狂的。二帖的狂,笔留在纸上,运笔提按自如,写出来的字,力透纸背,生龙活虎,不像有的草书,笔在纸上滑行,写出来的字如死蛇挂树,毫无生机。
不同的特点:一是旭肥素瘦。黄山谷评:“张妙于肥,藏真妙于瘦。”肥瘦均用妙字,可见各有神到之处。旭之用肥,并非墨猪之肥,而是线形粗实;怀素固瘦,亦非剔肉见骨之瘦,而是紧实。这是源于二人用笔的方法不同。张旭草书《古诗四帖》多超然于法度之外,点画不拘用笔的规范,故多出其不意的形态而成肥。怀素《自帖叙》用笔紧敛,法度严密,故而瘦。
二是旭涩素丽。旭有悟于“锥画沙”,线质多疾涩;素因用笔紧实,狂动之中仍得肌肤之丽。然旭又有有旭之丽,素也存素之涩,只是所占比例及整体印象有所不同而已。旭之丽在笔画细处,涩与丽相间;素之涩在点画疾处,丽与涩并重。
三是旭线形多变,素则基本保持一致。在运用缠带的过程中,张旭善于轻重缓急,故线条形态,有细有粗,有浓有枯,表明张旭对提按用笔的灵活运用及二者过渡衔接的灵活把握;怀素线条多保持一致,说明怀素对笔力超凡的平衡能力。怀素的这种线形,是典型的以篆入草,线形粗细恒一。
四是旭任情恣性,素相对理性。从二帖整体摆宕的幅势看,张旭肆意挥洒,落笔便进入境界;怀素则开始相对平和,后渐入佳境。从缠绕的形态看,张旭松动,怀素紧凑;张旭四面伸展,怀素多有定势;张旭圆环方法各有不同,怀素则多相近似。加之线条的粗细不同。总体而言,张旭的狂草比怀素的更狂,更显其纵心所欲。
即使我们什么都知道也未必能写出这样大作来。这与个人能力与悟性有关。说一说其实很简单的,做起来难度系数是相当大的。就是因为难度大现在有许多人不断挑战他们包括我自己乐此不彼。还要一个原因就是他们两个人都是嗜酒如命。其实我们现在根本不知道这个酒到底对它的书法有没有作用。我们现在只是猜测有关系或者有间接关系。到底有没有关系只有当事人知道了。这个问题永远是个迷。但是可以肯定的是没有基本功,无论你能喝多少酒是肯定做不到的。从我个人认为酒对于书法还是有作用的。人与人是有差异的并不是每个人都有用的。这只是猜测而已!
现在我们要做的就是勤学苦练,能不能学的好就看个人悟性了。努力未必能达到不努力一定是达不到这种境界的。我是江上人感谢您的关注!共同学习共同进步!谢谢!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草书字体集字古诗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草书字体集字古诗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