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欧体楷书也字体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欧体楷书也字体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为什么教科书用字选欧楷?
学习书法首选唐楷,欧楷为唐楷之冠。中国的书法可以分为篆书、隶书、草书、楷书四大门类,当然现代书法也把行书,甚至是行楷和行草书也作为独立的书体。其中,楷书分为晋楷和唐楷,因为 唐代楷书更加庄重、规范和典雅,所以初学书法一般从唐楷入门。
唐楷书法最有名气的当属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虞世南等,而欧阳询的欧楷应当是其中最受欢迎的。相比于其他唐楷书体,欧阳询的楷书以结构严谨、笔法细腻、线条流畅、字形优美而著称,尤其是欧阳询独创的险绝用笔,成为后世书家争相模仿的典范笔法。
欧楷书法内敛含蓄,中庸细腻,清丽雅致,完全符合中国人的审美情趣。相比之下其他书家的楷书虽然也是独树一帜,但总感觉都有某个方面的不足之处,不符合我们文化里的阴阳相合。
我们现在中小学教科书中使用的字体多是欧体楷书,小学生一开始接触汉字就是欧楷,所以,很多书法培训机构或老师教授学生书法多是选择欧楷,大概也有同教科书字体同步的意思。其实,这样来教学生写字,不仅有利于孩子学书法,而且还可以提高孩子认字的积极性。这应该也是欧体楷书得到广泛普及的重要原因。
想在楷书的路子上走下去,练了两年欧体,又写了两年赵体,怎么办?
你好!我是杨志勇。
你想在楷书的路子上走下去,做一番事业,初学最好是有老师,领你入一下门。待入门之后再自学,否则进步太慢。
再就是学楷书觉得枯燥之时,可以穿插写行书,这样既不乏味又相辅相成。比只写楷书进步快,也更加生动多姿。
无论欧体或赵体,都可学,但要认真读帖,注意其用笔特征,间架结构的组合,要活学多悟,不能死临。
感觉没进步了,就要向老师请教,给你指点一下迷津,比你闭门造车要进步快的多,学习方式非常重要。
最后祝你进步!
我认为,从事书法的年轻人凡是现在想主攻某个方向的,今后往往都不是走这个方向,随着他艺术造诣加深,一定会有新的追求目标。我的建议:
一,“换道超车”。走出楷书的圈子,到行书的圈子里逛逛,到那时你会有新的意想不到的收获。建议在《圣教序》上用两年工夫,再回到赵孟頫的行书慢慢玩一两年。
二,要在小楷和榜书上花些时间,多写各种大小的楷书,一来让笔画更加成熟,二来让楷书的结体和边旁部首组合深深印记里脑子里。
三,学学魏碑。魏碑也是楷书,只不过是刻在石碑上的,而不是写在纸上的。因为是刻在石碑上的,所以有了另一种风格,比正楷多了不少趣味。如果吸收了魏碑的养分,今后写楷书就不再那么呆板。
艺无止境,山外有山。有量变才会有质变,相信功到自然成。
欧体比较磨人,即是说沉潜多日,甚至多年,不易出帖,即形成不了自己的个人面貌。我已经习帖多年,大约四年多了吧。
年轻时,不能沉潜下来,浮皮潦草的,自我感觉还行,不求精深,眼看别人临帖专一,不屑深顾,只是稍有赞许而已。所以形成浅尝辄止,仅得皮毛。没有下得深功夫,因此现在追悔不已。
临近退休,年日渐长,有所反思。再来复旧抓起毛笔,有所练习,从欧楷练起。下定决心,不求名利,不求赞誉,不求参赛,地方展事,偶或参与,不求闻达。内心的修为,自我的炼达,书法的一种境界,或可以此为一个途径吧。
非此,现今环境氛围,浅薄快而逐利,务虚名而喧嚣,不一而足,足可以乱心。正所谓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心无旁骛,难得矣。
至于有人诽谤田楷,余心大不同。田氏书法,对当今书坛,开拓普及引领发挥功在不小,他多年摸索心得公之于众,无私奉献,当然也要有所汇回报,知识有价,此亦不可以菲薄。别人难望项背,有不服者,徒费喷吐之力,我甚为不平。
当然,也有高手,卢中南,丁某人,邹氏,等等,功夫了得,也应该赞许他们,学界典范。
一点心得,欧楷特别诱人,但是深入浅出不易。触类旁通,或可有助。基于此,也练习魏碑,他楷,行书,希望可以融于一炉,但愿吧。
余非天才,没有捷径可走,努力而已。不知以为然否?
学习书法一定要专精一体,切忌朝秦暮楚,喜新厌旧。
一个人的精力和时间都是有限的,想啥都学,结果只能是狗熊掰棒子,掰一个丢一个,最后是一事无成。
专精一体是须要时间的,一种书体要想学好,最少得3年。专精3年之后,还要纳百家之长。
根据你目前的情况,必须要下决心选择一个书体,专精下来。欧体不要学习了,因为中书协的展览里,很少有欧体字入展。褚遂良的字入展的多一些。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欧体楷书也字体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欧体楷书也字体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