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行书字体轻字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行书字体轻字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行书都是轻笔写吗?
行书并不都是轻笔写的。据题主的意思这里的“轻”应该是用笔力度轻重吧。首先行书的书写特点是笔画间有牵丝映带,有轻重缓急,有浓墨重彩,有轻描淡写,有向背互补,强调对比变化,强调书写速度。
所有的笔画用力用墨一致,那是楷书的基本特征(实际上上乘的楷书作品,用笔也追求一些轻重变化)。所以说好的行书作品,应避免笔法单调,以免欣赏者产生审美疲劳。
严字行书怎么写?
怀素的草书称为“狂草”,用笔圆劲有力,使转如环,奔放流畅,一气呵成。怀素的草书以篆书入笔,藏锋内转,瘦硬圆通,用笔迅疾,气势宏大。从笔迹学的角度看,怀素一生的书法线条,质地上都倾向于瘦细,和禅修苦寒的美学有很大关系。
2、第二种:书家——米芾。
米芾的用笔特点,主要是善于在正侧、偃仰、向背、转折、顿挫中形成飘逸超迈的气势、沉着痛快的风格。
字的起笔往往颇重,到中间稍轻,遇到转折时提笔侧锋直转而下。捺笔的变化也很多,下笔的着重点有时在起笔,有时在落笔,有时却在一笔的中间,对于较长的横画还有一波三折。勾也富有特色。
硬笔书法握笔松紧度如何掌握?松紧哪个适合?
硬笔书法握笔的松紧,这个是没有一个量化的。一般来讲,我们在书写过程中握笔的松紧度以不妨碍我们手指的灵活运动为准。
书写中握笔不宜过松,如果过松则书写出来的字无力。也不宜过紧,否则所书写出来的字灵动不足,比较呆板。
在书写中我们的手跟桌子的接触点一般有两个。
一个是手腕处的突出点。
当这个点跟桌子接触的时候,我们一般在书写长的笔画,比如长横之类的。
二是小手指的第1个关节突出点。
我们在平常的书写中,真正跟桌子接触的就是这个小指头的第1关节突出点。
一般的书写我们都是以运指为主。但是在格子纸书写的时候就会用到运腕为主,因为在格子纸中书写它的字体会比较大。
因此,
我们在书写中对握笔的松紧不宜过松也不能太紧,应该以我们手指可以灵活运动,这一种程度为好。
硬笔书法是中国的国粹,写出一手潇洒俊秀的好字是每个人的梦想,但是对大多数人来说不管是成年人还是学生真正掌握正确的握笔姿势的却很少。
正确的写字姿势不仅能保证书写自如,充分发挥书写技能,提高书写水平,而且还能促进青少年身体的正常发育,预防近视、脊锥弯曲等疾病的发生,有益健康。
正确的写字姿势是:身体坐正,两腿自然平放,头和上身稍向前倾,胸部离桌子一拳,两臂平放在桌面。右手执笔写字,左手按纸,纸要放正。
正确的握笔姿势:
不管是硬笔还是毛笔,写好字跟执笔的松紧没有任何关系,这就好比如果你习惯左手写字也一样可以写得比右手好!我能在墙上写好也一定能在纸上会写。我就搞不懂怎么老是有人这么教条主义。
不要老是盲目纠结这些什么执笔方法、什么姿势,只要会写不管什么笔,硬笔、毛笔、排笔,不管什么材质,纸上、墙上、铁皮上,不管什么姿势,坐着、站着、高空中都能写得好,这叫熟能生巧。
当然会者不难,难者不会,反到是会写得人写字手执笔会越来越松,灵活自如,不会者执笔紧而僵硬!这是叫你写字,又不是叫你搬砖!当然这是需要一个过程的!
硬笔书法握笔松紧程度怎么掌握?我的经验是:在摆好预备书写姿势状态下,随心所欲的运动指头,只要笔不自行脱落,指头灵活自如,没有障碍感,即为适合。如图:
△本人教学示范一一执笔法运笔法
其实,就像吃饭时使用筷子那种感觉就对。注意,前提是,执笔姿势必须要科学合理,指法职责分工要明确,决不能同时使劲儿捏,或者用力按着笔尖书写,保持笔法动作符合提按、驶转等技法要求。
在书写过程中三指尖部发力大小要有节制,根据笔尖运动的方向、长短、曲直、快慢等酌情处理,并不是一齐用力,应以其中一个指头为主,其余指作***,这个现象在书法专业术语上叫作xxx指主运。比如,横向运笔时,大拇指向右推,纵向运笔时,以食指向内勾。向下实施按笔动作的时候,三指贴着笔杆朝笔尖方向推去,有协力下戳的意思,就好像吃水果的时候捏根牙签扎进去似的,力度点在牙签尖部,而不是牙签的中部捏的地方。如果只是横向用力捏笔杆,肯定是握的紧,会导致运笔不轻松自如。如图:
△指头发力示意图
初学者,怎么练习控制捏笔的力度呢?
第一步,用3B铅笔,在纸上画写圆圈、横线、竖线、弧线。注意,笔迹线颜色过于深黑,说明捏笔过紧、按笔太重了,指力过大是错误的,需要将指力调整到特别松驰状态为好。
画写出来的笔迹线颜色非常暗淡,感觉笔尖轻飘飘的在纸上滑行,没有阻碍,证明这样的用笔很正确。
第二,3B铅笔使用技巧熟练之后,换上2B的自动铅笔延深练习。
大家好!
我在这里回答一下先生提出关于硬笔书法的两个问题,与诸君分享。
首先,我谈谈握笔松紧度如何掌握,在这里谈两点:
一是正确的握笔方法,用拇指和食指捏住笔端,笔尖外露(长短根据笔的特点和个人习惯把握),放于中指第一关节之上;
二是松紧度,松紧度是根据拇指和食指的力量所决定,心理的紧张程度对握笔也有一定的影响。
其次,再谈谈松紧度哪个合适?写字之前有两个问题需要解决,
一是心理放松;
二是神情专注。
至于松和紧,就是要看写字的风格和熟练程度。初学者握笔较紧。
其实,松紧度是在书写过程中相互转变的,不是一成不变的。
书法中,行书“晋唐风韵”四个字怎么写才好看呢?有什么技巧?
【麓风轩】书法公益课堂,写字经验分享
告诉你一种技巧,行书“晋唐风韵”四个字,可以选取古代书法家中“二王”一路书风的字形,因为“二王”体系的行书最能体现这个意境。然后学习这几个字,再融合成一种风格即可。演示如下:
1、“晋”字选自宋 · 米芾 · 晋纸帖
3、“风”字选自宋 · 米芾 · 从天竺归隐溪之南冈诗
谢谢好友邀请!
“晋唐风韵”是书道中人对晋唐书法的尊崇和雅评。
说起行书,总会把晋.王羲之的《兰亭序》和《怀仁集王羲之圣教序》联系在一起。而说起楷书,都知道“唐楷”最棒。以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为代表的唐代书法家,把楷书写到了极致,并各成自己的风格。
上图中行书的“晋”字,有九种写法,其中米芾写的“晋”字,就有五种,变化多端,甚是高雅!
上图为行书“唐”字的不同写法,都是法度严谨的书法。有书圣王羲之的,有欧阳询的,还有董其昌的。
上图行书“风”字的写法,都有不同变化,而且是变得都很好看,都很有神韵,特点是王羲之的写的几个,更是高雅可品,好看耐看。
谢友邀请:
书法,是文化艺术的组成部分,是为人民服务的,随着经济,文化和精神文明的进步,每个家庭都想有一,二幅精美的书法作品挂在家中,既有文化人的品味,又有对高雅艺术的追求。
关于你说的,行书“晋唐风韵”四个字怎么写才好看,我的观点:首先还是你喜欢那家的行书书体,进行选择,晋有王羲之的行书,唐,宋,元有颜真卿,褚遂良。米芇,黄庭坚。赵孟頫等,这都是书法大家,字体各有千秋。
最后,如果是家庭想挂一幅四个字的书法作品,本人意见还是写一幅大隶,或正楷书,方显更瑰丽,清新,高雅。
“晋唐风韵”四个字,自然是以晋唐时期的风格写,才能体现出晋唐时期特有的这种风韵。
书写的要点,得乎心,应乎手。《禁经》有云:“有功无性,神彩不生。有性无功,神彩不实。二者兼之然后得齐古人之景气”。又云:“第一用笔,第二识势,第三裹束。三者兼之然后为书。
书法不但要用功夫,而且还要开阔的胸怀。拘泥于物,虽然用功,却无神彩 。有豁朗的情怀,却不肯着意笔耕,其神散荡不经。必须二者相兼,然后再去谋求与古相同的气韵。
四个字的作品别看内容比较少,但是处理起来并不容易,即使你每一个字都能写的很好,但是放在一起不一定好看。4个字的作品一般竖着比较好写,写成横幅或者斗方比较难处理一些。关于横幅有几种处理方法。
1、第一种方法是把第一个字和第四个字写大一点,中间两个字写小一点,这样视觉上会显得比较平衡,如果最后一个字写的太小了,可以最后把落款写的长一点,字数多一点,这样左右可以互相平衡。
2、第二种方法可以把第一个字和第三个字写大,把第二和第四个字写轻一点,这样有一种节奏的变化,给人跳跃的感觉,这种写法一般会把最后的落款写的多一点。
一般情况下第一个字一定要大一点,不能写的太小了,要不然整幅作品就会显得乱。
3、还有一种方法就是四个字写的基本一样大小,这个就要根据内容来了,一些内容并不适合,比如写禅茶一味的时候,这个“一”字就很难和其它字写的大小保持一致。
这个“一”字的处理,一般会写粗一点,它的位置也要写在中间靠上部分,不然会显得下垂。
这种大小一致的写法更适合写楷书,以上两种方法适合写行草书。
关于斗方的写法,和横幅的写法道理基本一样,就是你要保证既不能写乱,又不能看上去像打印体,一个字一个字的排列,这样的作品需要多次的训练、实践,慢慢就会找到书写这类幅式的作品的方法。
书法创作的基础是[_a***_]练习,但是真正到了创作阶段,其实是两回事,临帖更加注重的是单个字的效果,而创作要看的是单个字的结构在整体中合不合适,根据不同的方法去调整字的形状和粗细大小。
这一定要在熟练的临帖的基础之上。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行书字体轻字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行书字体轻字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