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楷书字体立体笔画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楷书字体立体笔画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楷书如何表现“笔力”更有感觉?
谢头条君邀请。
讲到楷书笔力的表现,自古大家皆有论述,我在此不赘述。
首先,要表现“笔力”,首先自己得内心有力,这是许多初学者遇到的第一难题。
那怎么才能让自己“内心有力”呢?
书法讲“笔力,掌控力,讲中锋用笔,讲提按,讲轻重缓急,讲轻滑,迟重”等等,都非常之对,关键在于初学者不可能一下接受如此多的信息。
我以我自己学习的过程,略作浅解,希望对爱好书法的友友有一些帮助。
我本是王羲之玄孙,王珣正脉,也是传世法帖《伯远帖》的后人。
笔力的问题很重要,有力就是有劲。要让写出的书法线条有力,首先是对要书写的内容要熟练,熟练了才能有自信,自信了下笔就容易产生力。
准确是产生力的必要条件,一个笔画只有在合适的位置上才能产生力。力也需要从笔画之间互相的关系中产生。
尽量中锋用笔,中锋能够更好的体现力量和立体感,使书写的线条产生一种厚重有力的感觉。
另外,不要拖笔写字,要让笔杆的倾斜方向和笔画的运行方向相反。这样吃墨重,有入木三分的效果。
写字时像刀子割牛皮,牛皮厚,不好割,要用力,要扎实,。像在泥泞的路上行车,要克服困难,努力前行。
要战行,要积点成线。
说了这么多,只是一体会和见解。希望能有所帮助。
我们常评论一件书法作品“笔力强健”“遒劲有力”等,对作品的欣赏与批评总少不了“力”字。那么,究竟什么是笔力?
笔力不等同于体力,不是手上的力量,也不是胳膊上的力量,它是写字的人,通过正确的笔法,将一种生命活力融入点画,从点画线条中表现出的生机与活力。不仅楷书如此,其他书体亦如此。
要表现笔力,关键在用笔上。
一、中锋
中锋不能误解为要求笔杆垂直,或所谓“笔笔中锋”。中锋之“中”,就是合适,类似河南话所说的“中”。
它并非笔锋完全在中央、中间,而是笔锋在笔画中最合适的位置运行。中锋的目的,就是防止力量外泄,让力始终鼓荡在线条之内。
讲中锋,不能排斥侧锋。中锋所表现的笔力,是一种含蓄之力、内蕴之力丶绵柔之力,而侧锋所表现的则是一种爽快之力、外发之力、税利之力。
二、逆锋与藏锋
书法用笔要出入取逆势,起收照应,起处逆,收处藏,笔势有来有往,有去有回,有放有收。
为什么要“逆”?逆是一种力量的积蓄。跳高要先蹲下,出拳要先收回,逆才能使线条充满筋力,从而显示生命的活力。
笔力就是书法家在作品中所表现出来的点画线条的笔墨功夫与技巧。楷书要见笔力,必须要具备扎实深厚的楷书临摹和创作功夫,临摹功夫是对经典作品的理解认识和驾驭功夫,创作功夫则是书法的对经典书法融会贯通后融入自我审美理想所表现出来的笔墨功夫,这种功夫就是书法作品中点画线条的笔力的表现。
我们欣赏一下欧阳询楷书《九成宫》和姚孟起临摹的《九成宫》就可以看出姚孟起楷书的笔力功夫。
从理论上来说在书法上笔力是指通过书法的笔法在字形点画作品上表现的气势、力量,气韵与格调,“孔琳之书,天然放纵,极有笔力”《南齐书·王僧虔传》。
在宋 赵彦卫 《云麓漫钞》卷五有这样一句话:
“ 畿 好古,三槐 王氏 后,模得其本,出以示余。志字大小,甚类《兰亭叙》,其间‘曲水’、‘会稽’字,尤逼叙,笔力遒逸,真有父风。”
其意思非常清楚。姚孟起临摹的《九成宫醴泉铭》可以说得到了一致好评和认可的下真迹一等的作品。通过与原贴比较,其笔力确实咄咄逼人,令人扼腕叹息。
要想人楷书作品见笔力无非如是。
楷书要表现笔力,有刀刻石的效果,遒劲而凝炼。应运笔沉着、迟涩、中锋、有提按起伏节奏。
练习笔力写较大的楷书是一种好方法。因为字大,比如十几厘米的字,必须站立书写才合适,肩、肘、腕的力才得以充分协调发挥,这样悬臂写,练笔力较有感觉。同时能增加作品的气势感和力量感。
清代书家何绍基楷书脱胎于颜体。但有自己的个性风格因子在里面。形成鲜明艺术风格。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楷书字体立体笔画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楷书字体立体笔画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