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草书字体的书法特点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草书字体的书法特点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草书的主要特点是什么?书写时有何技巧?
草书与篆丶隶丶楷丶行诸种书体比较而言,其特点可主要概括为:简易流美。抒情写意。
其结体省笔丶变形,删繁就简,趋便捷爽利。省略点画细节,以概貌约形体。打破平衡,变形夸张其势。
书写运笔以使转为主,以点画为辅。打破匀速,突显节奏变化,以适应情性表达。
孙过庭《书谱序》云,"草以点画为情性,使转为形质″。"草乖使转不能成字″。
草书的起始阶段,也是实用型的。所谓"倚马可待"立等遂取,所谓"匆匆不暇"而作草。前者为环境条件所限,后者为时间所迫。现实生活中机动便利的要求,促成了草书体例的形成。
毕竟"草"之随机随意性,最终难逃"不登大雅之堂"的命运,跳出实用范畴,成了文人墨客的公余炫技之便。由于其脱离了谨严的规矩束缚,也便成就了它的另类艺术风格。盛唐出现"颠张"丶"醉素″的狂放大草书,可以说完全走出了实用。再以此用于魏晋前后的简牍丶翰扎之书写,那就是格格不入了,与小草书都完全是两码事了。
草书的书写创作,从技法丶技能上说,也应把握其特有的規律丶原则性。孙过庭有言,"草不兼真,殆于专谨″。凡事过犹不及,草得没了节制,就是了草丶草率了,就是病(殆)了,就是过失了。所以他强调,"草无点画,不扬魁岸"。光突出照顾草书书写的使转流便,便无气魄丶态势之张力。這是特别要注意到的,不少朋友逆反对楷书功夫的夯实,其实是很使草书基础功夫乏力的。
草书的字内功丶字外功之要求都是很高的。"无间心手,忘怀楷则,自可背羲献而无失,违锺张而尚工"。忘怀楷则,决不是不要规矩,不下基础功夫。而是要基础沉厚,功夫纯熟,"心不厌精,手不忘熟,若运用近于精熟,规矩諳于胸襟,自然容与徘徊","潇洒流落,翰逸神飞″。
草书的主要特点就是“草”!这个草字不是潦草、草率,是指的草书书写时的笔墨若不经意、疾如闪电的狂放惊奇效果,而这种奇特意象又不是用毛笔胡乱忽拉出来的,所以创立草书的草圣张芝说:”匆匆,不暇草书!”就是说急吼吼写不了草书。
这是一个矛盾,既要写出自然界的惊天地、泣鬼神精彩景象,又要从容徘徊、指点江山,下笔千里阵云,谁能达到?
因此张芝草书以后,王羲之甘拜下风,王献之只是略胜其父,……直到大唐张旭、怀素奇绝独出,才颓然天放、纵横千万,把狂草推上了书法的高峰,成为唐代文化三绝之一,成为中华文艺精绝之首。
那么狂草书写有什么技巧?这个问题使汉末的草书追求者几乎疯了,即使疯颠也无济于事,因为学草如丈二金刚,也摸不着头脑。
唐人怀素以忽然绝叫三五声,满壁纵横千万字闻名天下,他最终公开了书写狂草的诀窍是:自言转腕无所拘,大笑羲之用《阵图》!
运腕,就是笔法,就是草法。不会运腕,无缘狂草。不会运腕,也无缘书法也!
感谢邀请,对于这个问题,我有以下三点看法:
第二,我们在学习草书的时候,不仅要了解草书的主要技法,还要对草书有一个基本的认识。
草书是中国书法中的一种重要书体,这种书体形成于汉代,最初是为了书写简便在隶书基础上演变出来的。草书分为章草、今草、狂草。章草最有名的莫过于三国吴皇象的《急就章》,今草当以王羲之《十七帖》、孙过庭《书谱》为最佳范本,狂草则主要是学习张旭的《古诗四帖》、怀素的《自叙帖》。
第三,说到草书技法,其实并不复杂,只不过有些人爱神乎其技,把简单的事情搞得复杂了,让人看得眼花缭乱,不明所以。下面重点说一下草书的技法。
草书跟其他书体一样,同属于中国书法,那么该遵循书法的普遍规律:“书法以用笔为上,而结字亦需用功。”
(1)连,就是把两笔或者更多的笔画连接在一起。比如,“反”字,楷书共有4笔,草书却连成了1笔。
应悟空邀请,草书的主要特点是什么?书写时有何技巧?我的回答是:草书的主要特点,就是在书法数千年的发展变化中逐渐形成的一种书法书写形体,其名草体。(草体包括章草、今草、狂草和行草。四种不同的草法。)如章草就是隶书的草写体,它的特点是横画上挑,捺画如隶。结体简约并萦带相接连。今草通过演变,在章草的基础上有所发展和创新,把横折,竖挑,撇撩变成为环转,有意沟通(做到意到笔不到),以细如萦带的接连,就是笔画有承上接下之意,自始至终意态相连,神气贯通。行与行之间要揖让顾盼之姿态。狂草的明显特点是体势连绵不断笔意洒脱奔放,字字上下牵连,飞动游走,通篇混成。行草的形成比较晚,它是在楷书字的结体上吸取融汇了今草的结体知用笔方法而形成的一种行草体,也是一种较为方便的手写体。
,书写时有那些技巧?就是用笔书写时要注意笔法,笔力,笔意和笔势。笔法就是书法的规矩和准则,要求持笔沉稳和轻灵,注重运笔的藏和露,使转提按,疾缓等方面,达到落笔准确,行笔流畅,收笔自然之效。
草书的主要特点是线条的节奏性抒情。写好草书必然要过线条关,有多少人写的草书线条无力没弹性而使人索然无味。草书是在快速运动中对线条的艺术性处理,必须要学会绞转笔法,绞转笔法要练习篆书,还要加入隶书的起笔和收笔,还要再练习章草,使线条凝重,练习篆隶后,字必然格调不同,有高古气息,这非常难得。
看上图张旭的线条,真可谓登峰造极,神的点下面的一笔,出现两个角,这么快的速度,有这种处理,当代还有谁?观其字,内劲充盈,战斗力爆表,无一个笔画不劲力十足,节奏感和张力无可挑剔。草书必然要抒情,没有感情,字就是死字,在书写草书时,节奏感非常重要,要有几个字的组合,要形断意连,要有轻重缓急,要一笔写数字表现阴阳和块面。总之,草书是书法艺术的最高殿堂。附作品。
“草圣”张旭的书法有什么特点?
张旭也有草圣之称,他是继张芝、王羲之、王献之、之后成就最高的草书奇人尤其是狂草,素有张巅之称。
张旭草书神品是古诗四帖,他取法高古、自然天成为一绝。
史称张旭看到公孙娘舞剑后而受到启发。他的书法肇乎自然又高于自然,其作品让人联想的电闪雷鸣,云开日出,高山大海……
张旭之后无出其人,是我们学习草书的楷模之一。
张旭,字伯高、季明,曾做过江苏常熟县蔚。是唐代著名的书法家。他擅长草书,喜欢喝酒,被称为“张颠”,颠,疯子是也,与李白、贺知章等人被称为“饮中八仙之一”。张旭的草书和当时的李白诗歌、裴文的剑舞并称为“三绝”。他的诗也别具一格,以七绝见长。关于他的故事非常多,也很有意思。据说张旭经常喝得酩酊大醉,狂奔呼叫,到处乱走,然后借着酒劲落笔成书,一气呵成,甚至还用自己的头发(古人留长发)饱蘸浓墨书写,所以被称为“张颠”。后来著名书法家怀素继承并发展了他的笔法,也以草书得名,因此二人又被称为“颠张醉素”。
张旭的书法以草书成就最高,被称为“草圣”。他的狂草书法潇洒磊落,变幻莫测。很多史料都有记载,认为张旭是一位纯粹的艺术家,他把满腔热情都倾注在了点画之间,并且旁若无人,如痴如醉,如癫如狂。
《古诗四帖》是张旭的巅峰之作。通篇笔画丰满,丝毫不见纤弱浮华之笔,行文如行云流水,跌宕起伏,动静交错,满纸如同云烟缭绕。这篇作品以张旭放荡不羁的性情,开创了狂草书风的先河,成为狂草典范。我曾在辽宁省博物馆有幸见过此贴,字字奔放豪逸,笔画连绵不绝,很有飞檐走壁之险。喜欢草书的朋友都晓得,草书的美关键在于信手拈来,一气呵成,给人一种痛快淋漓之感。张旭个狂草就充分体现在这一点,他以气魄和灵性创造了草书艺术的完美雅致。
张旭的草书章法大体上可以分为单字界限清晰和单字界限不清晰两类来看。前一类主要注意力集中在字的结构上,同时关注的是各字之间的连缀,后一类主要以线条的梳密及连续性的控制为首要目标。《古诗四帖》通篇气势豪放,运笔无往不收,好像锥子划沙,妙不可言。
盛唐时期,以张旭为代表的一派草书风靡一时,打破了魏晋时期的拘谨的草书风格。张旭一派的狂草在原有的基础上,将上下两个字的笔画紧密联系起来,有时候看起来像一个字,有时候一个字看起来又像两个字。在章法安排上,梳密悬殊也很大。在书写上,张旭一派也一反魏晋“匆匆不及草书”的四平八稳的传统的书写速度,而是***取了奔放、写意的抒情形式。韩愈评价说:张旭善草书,不冶它技,喜怒窘穷,,怨恨、思慕,酣醉无聊,不平、有动于心,必于从草书焉发之。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草书字体的书法特点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草书字体的书法特点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