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理论的行书字体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理论的行书字体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书法理论和实际运用为什么联系不上?古代一流的理论家,都不是一流的书法家,为什么?
有此一问的人根本就不懂书法,如此幼稚的问题和思想显得多么的无知可笑,书法水平不高的人能写出高深绝妙的理论吗?理论全是书家自身习字过程中对书法有深刻领悟的总结,你如此提问只能说明你书法实践的少,书法理论你压根看不明白,请不要再一叶障目坐井观天了,多练书法多读书,谢谢!
这完全不奇怪。艺术家和理论家,他们虽然有重叠的训练(感受力),但是其专业所需的训练非常不同。
但是,古代一流的理论家,同时又是一流的书法家还是有不少的。比如孙过庭(《书谱》)、董其昌(《画禅室随笔》)、康有为(《广艺舟双楫》)等。
说书法理论和实际联不上,不符合事实。书法史上,既有理论,书法也好的书法家不乏其人。比如卫夫人,王羲之,孙过庭等,都有他们传世的书法理论。
任何一项实践活动,都需要理论指导。没有革命的理论,便没有革命的的行动。
也确实存在唱得好没有做得好的现象。书法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艺木。搞理论的人,出了大部头书,但就是写不好。有这样的例子。
这是因为,从书法的功用上来看,心性论认为,书法是人的心性的反映,心有疏密,手有巧拙,书之好丑,在心与手。可强为哉?!,理论好,手的功能不到,理论好,训练力度不到,理论有,或许与实际脱节,南辕北辙,都写不好。从书法的目的上来看,学习书法的人各不相同,也会造成优劣互现。
心手双畅,手不应心,或心本错了,这是造成书法优劣的根本。
当然也有选择的不同,有的人选择做书法理论家,评论家,而不是书法家。写不好字,又入了这一行,就去选择理论研究,艺术评论。
谢谢邀请!
“书法理论和实际运用为什么联系不上?古代一流的理论家,都不是一流的书法家,为什么?",对这两个问题的提法我均不完全赞同。
先谈第一个问题。我认为只要是好的书法理论肯定都是书家对书法实践中的心得体会的总结,这样的书法理论不可能在实际运用中联系不上的,如果你觉得联系不上,有可能是你对此种书法理论理解不正确,惑者说你的书法实践还不够,还体会不到。比如唐代孙过庭《书谱》中说的”至如初学分布,但求平正;既知平正,务追险绝,既能险绝,复归平正。初谓未及,中则过之,后乃通会,通会之际,人书俱老。“就是这个道理,好多书法理论只有经过长期的书法实践才能领悟。这就象明代大学者王阳明”心学“一样,王阳明在开悟之前是崇尚”格物致知",后来经过“龙场悟道”之后,才明白“知行合一”的道理。所以书法不是一个只懂书法理论就可以把书法写好的,一定还要去实践,在实践中反复体会领悟,从而达到“知行合一”。
再谈第二个问题。古代到底哪些人算得上是一流的书法理论家,王羲之有《笔势论十二章》,苏东坡有”书初无于意佳乃佳尔“的书论名言,他们二人算不算古代一流的书法理论家,如果算,他们二位算不算古代一流书法家。如果你说王羲之和苏东坡都算不上古代一流的书法理论家,那么孙过庭有光耀千古的《书谱》,康有为有碑学巨著《广艺舟双楫》,他们二位能不能算得上既是一流书法理论家又是一流书法家,有可能有的人认为是,有的人认为不是,其实在我看来这并不重要,重要的在于:
由此话题生发出去说,我认为,如果既是一流的书法理论家又是一流的书法家,当然最理想。但是如果只是一流的书法理论家而不是一流的书法家,或者说是一流的书法家而不是一流的书法理论家,这已经很不容易了,书法历史的长空中因为有了他们才日月同辉,群星璀璨。
其实不仅在书法领域里如此,在其他艺术领域里也一样。比如我国著名的小提琴教育家林耀基先生,他是一名一流的小提琴演奏理论家,他的小提琴演奏理论充满了哲学思想,但是他却不是一名一流的小提琴演奏家,却为我国培养了一批堪称我国一流的小提琴演奏家,如薛伟、李传韵等,为我国小提琴教育作出了杰出贡献,国家需要一流的小提琴演奏家,同时也需要一流的小提琴演奏理论家。书法领域也同此理。
下面发几张康有为的书法图片供朋友们欣赏,如喜欢,请为我点赞,谢谢!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理论的行书字体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理论的行书字体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