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老师楷书加粗字体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老师楷书加粗字体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如何把握欧楷毛笔字笔画的肥瘦?
三个办法:
二、行笔时控制好提按幅度。如图:
三、***用描红法,或双勾填勾法练习,尽可能的使笔锋边缘与字口恰好吻合,借以体会提按动作大小与笔画粗细的关系,能直接感受到原帖书写过程。。如图:
此外,特别提醒一下,注意几点:
1、千万不要照着字帖写。先用摹帖法把笔法、笔画、结字法研究明白。
2、欧楷字体宜小不宜大。原帖2~3厘米,尽量不要超过两倍,临摹时放大到4~5厘米左右就可以了。
3、以侧锋法为主书写,轻而易举,笔画起止处的形状均可一笔完成,不用描画。
注意,点、横、竖、竖钩等画的收笔处,千万不要附加一些描画和修饰性的笔法动作,画蛇添足,是错误的!
4、书写过程中,注意控制好行笔节奏与速度,不能慢慢的匀速的写,同时要注重笔断意连一气呵成。千万不要写一画停一下,像摆积木式的……
首先要纠正对欧楷"肥瘦"的认识:欧楷的好坏不以字的“肥瘦”来判断,点化的肥瘦本属于字的形态,书法价值并非取决于此,而是透过外表,观其内涵和神韵,一味的追求“瘦硬”也非好作品。
前人有很好的论述:
清冯武《书***传》中将“枯槁生硬”列为书法“八忌”之中。朱履贞《书学捷要》:书贵瘦硬,其实清挺非瘦硬也,故瘦而不润者,为枯骨也。
所以要想从整体整体上把握欧楷相对比颜体,属于瘦硬一派,但是以瘦硬概括欧楷特点未免太狭隘。
与其关心字的肥瘦(最终状态),不如去把握字形成的过程:欧楷笔法和用墨。
1.欧楷笔法
欧楷笔法无非体现在中锋与侧锋,藏锋与露锋,方笔与圆笔三个方面(概念性的东西,这里就不赘述了。)。其实写的多了,就会有一个感觉:肥瘦不是刻意表现而得,是书写过程中自然产生出来的。
2.用墨
用墨不可太浓,写出来粗笨,且行笔会出现很多圆笔;不可太淡,会洇湿造成视觉上的不美观,以及失去欧楷的挺秀之感。
至于说什么行笔“提按”“顿挫”等等,这其实都是笔法中的很自然的东西,也是表象问题,不必拿出来解释。这都属于“欧楷笔法”中的外在表现。要了解欧楷的“本真”。
谢邀
既然要学欧楷,第一要对欧楷有一个清晰、正确而全面的认识,不仅仅只是简单的粗细变化,如:欧体敧正、笔画粗细变化长短适中、四面停匀、八方俱备等等。第二欧楷的执笔,可读一下率更的《执笔法》,第三欧楷的笔法可读率更的《用笔法》,第四结构解体《三十六法》还有欧阳询的《八决》,当然临帖是少不了的《九成宫》、《皇甫诞碑》、《化度寺》等,进一步的反复学习,总之:功夫+坚持+方法,功到自然成!笔画只是欧楷的基础,笔法、结构更重要![祈祷]祝友学书愉快!
欧体楷书点画清晰、结构严谨、字形方正,是初学书法的最佳选择,目前比较好的欧体临习范本有《九成宫醴泉铭》、《皇甫君碑》、《化度寺碑》、《虞恭公碑》。
欧体楷书中笔画的肥瘦规律,有些书家说是横细竖粗,上横细下横粗,左竖细右竖粗。其实也不尽然,根据欧阳询原帖来看,其笔画粗细根据每个字的字形特点变化万千,其实好多情况都是随意安排,于平正中见险绝,规矩中求变化。初学者很难把握其其特点。
欧体楷书的最大特点是“险绝劲健”,关于如何学习掌握楷书的这些特点,孙过庭《书谱》中亦有论述:
若思通楷则,少不如老;学成规矩,老不如少。思则老而愈妙,学乃少而可勉。勉之不已,抑有三时;时然一变,极其分矣。至如初学分布,但求平正;既知平正,务追险绝,既能险绝,复归平正。初谓未及,中则过之,后乃通会,通会之际,人书俱老。仲尼云:“五十知命”、“七十从心。”故以达夷险之情,体权变之道,亦犹谋而后动,动不失宜;时然后言,言必中理矣。
想要更好地掌握欧楷的这些规律特点,建议初学者先选定一本好帖,精细临摹,正所谓“察之者尚精,拟之者贵似”。每写完一遍,对照原帖找出不足之处,再次临写,再找不足,如此往复,直至临得与原帖一模一样为止。通过不断临摹,久而久之就由勉强而入自然,进而随心所欲,使法度了于心而熟于手,从而彻底掌握欧体楷书的笔画和结构规律
个人拙见,希望对您有所帮助,附本人欧体楷书的日常临帖图片,欢迎书友们多多指教
本人临《九成宫醴泉铭》
本人临《九成宫醴泉铭》
其实,不只欧楷,肥瘦(或叫粗细)都是很重要的。控制点画的粗细,无非提按,提则细,按则粗。但欲点画有筋骨(弹***),则非中锋行笔难为。至于哪些要粗,哪些要细?就字而言,点画多宜细,点画少宜粗。一字之中,长宜细,短宜粗。撇宜细,捺宜粗。横宜细,竖宜粗。这只是常理而言,也非绝对,古人说因势布形,这个形自然也是包含粗细的。连续出现点画少的字时,一味粗,肯定也不美的。要很好掌握,还是多读帖。看原帖欧阳率更是如何安排的。一点拙见,望对先生有所补益。
颜真卿的楷书中,哪些笔画比较难写?如何突破这些难题?
颜真卿的书体,是书法体,《多宝塔》是,《勤礼碑》是,《祭侄稿》也是,其它也不离外,一句话,千变万变没离其中,那就是书法的法,书法的规律没有变。为什么呢?如果变了其中,那就不是书法了,可能变成干部体和工作体了,也就不会成为千古佳作了。颜真卿的书体的法,同欧阳询的书体的法,二王的书体的法,都是一脉相承,恒古不知变,书法规律,书法的法。
颜字易学难精,看似好写,但要写出其“以拙为巧,肥而不浊”的神韵,却是非常之难。
颜字的笔画讲究藏头护尾,主次分明。这些笔画中,我认为折画比较难写。以《颜勤礼碑》为例,其折画分为两种:
一是转折处提笔另起,右下顿笔出肩,高于横线,成斜棱角,有人称“复起冒尖”,如“唐”“司”“顺”等字,尤其是“司”中的“口”,已断成四笔。
二是横尾无提笔动作或轻提圆转,直接下按出肩,其斜线与横线夹角大,肩头低于横线,内方外圆,饶有情趣。如“同”、“日”、“国”字等。
其他折法只要将出肩大小及斜度随着笔画的方向、位置变化而变化就行了。
《勤礼碑》有的折笔“随意”断离,实在令人诧异,然而细细揣摩即可感到它的高古和雄逸之气。
另外,左右短折也属其特殊笔画,写到折处圆转顺势成形,如“开”、“门”、“四”字等。这样,使颜字避免了雕琢之迹,增加一灵动之感。
更多文章,敬请关注千年兰亭。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老师楷书加粗字体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老师楷书加粗字体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