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懂的字体行书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懂的字体行书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懂书法的人写字是怎么理解笔法的?
根据我的学习经验来回答这个问题,希望用最简明扼要的文字说明白:
赵孟頫有一句话:盖结字因时而转,用笔千古不易。自古以来书家们所写的字,结构长短疏密,笔画肥瘦方圆,往往不同,但是有必然相同的地方,就是点画无一不是中锋。千年不改变的这个方法就是笔法,当我们写字行笔时,时时将笔锋运用在一点一画之间,做到笔笔中锋。
行笔的过程中,当遇到笔画与笔画之间的连接,字与字之间的连接,保持笔锋运用在一点一画之间是不容易的,这时候我们需要用腕去把已走出中线的笔锋运回到中间来。因为要保持中锋用笔,有了运腕的需求。
为了运腕,我们先要使毛笔听腕的指挥,才能将走偏的笔锋运回到当中去。如果腕只顾运它的,而笔管却是没有被五指握住,摇动而不稳定,那就无法如腕的意,没法做到黄庭坚所说“腕随己左右”。所以要先学会执笔,执笔稳了,腕运才能奏效,才能达到“笔笔中锋”的目的。执笔方法推荐唐朝陆希声所得的,由二王传下来擫、押、钩、格、抵的五字执笔法。
综上,笔法最重要的是做到中锋用笔,通过运腕和五字执笔法来实现笔笔中锋。
笔法是你入门书法的敲门砖,不谈笔法而谈书法,是无知之举。
比如中锋用笔是基础,侧锋辅之。反过来就不行了,比如你写字以侧锋为主,就不符合书法的规矩了。虽然字还可以看,但不讲究。
当然书法的笔法不止这两种,但这是个总原则,你再加上多少笔法,也不能违背中锋用笔这个主原则。
懂书法的人,懂笔法是最最基本的要求,连笔法都在门外,其它的什么结构、章法,还有什么书法艺术都就别谈了。
只是玩玩就无所谓。如果真学且不懂笔法,就等于白瞎!笔法字法都需靠眼力,需日久天长的多看多学和坚持不懈的打磨;书法并非只是熟能生巧的事,在外有笔法、字法、章法以及墨法等很多种技法,在里需有诗、词、歌、赋等的内功!学书法就需从笔法开始,起笔有方、圆、斜切、斜逆、跪笔等;行笔有平铺、捻管、舞笔、啄笔、提按等;收笔有方、圆、出锋、钩、挑等;笔画的衔接有牵丝、顶戴、翻笔等很多种都需要自己去慢慢领悟学习。花点钱学习总是值得的,毕竟老师们也是花钱学来的!不跟老师会很容易掉进各种坑,走各种弯路,到最后还可能只是瞎耽误功夫或误入歧途,不得法难登大雅之堂!
对于笔法谁敢说理解呢?
书法人都知道王羲之与赵孟頫,赵孟頫的书法取法于王羲之,而赵孟頫终己之一生也没有达到王羲之的高度,或者的一半的高度!
差什么呢?我认为差的是笔法,也就是用笔的方法,有很多人不以为然!说什么笔法是故作神秘!而且是大言不惭地说什么按他的方法几天学会这个,几天又学会这个的!其实,这种人真的可笑,我想问的是,你那么高明,你能写到赵孟頫的高度啊?还是能写到王羲之的高度啊?说多了啊!咱们还是谈笔法,可能有人看过赵孟頫临摹王羲之的十七帖,有人看过说太像了!我认为不行!而且赵孟頫临得不行的地方,正是赵孟頫不明白王羲之的用笔方法!也就是笔法!
我们可以再往前推,为什么晋之后就没有人能达到二王的高度?而为什么王献之能达到能与其父比肩的高度?别人不能呢?因为王献之比以后得人都天赋高吗?那可是近两千年啊?两千年都没有出现一个比王献之的?我不这么认为!我认为王羲之是传承加机缘巧合,而王献之是源于传承!而王献之以后,这种传承中断了,所以,后世与晋韵渐行渐远,直至消失殆尽。
我说的你可以说是故弄玄虚。对此,我只能对你说一句话,你去临摹二王!
笔法,历来就被书家们所神密的多种多样。到了我学习书法时,因为没有老师指导,对笔法的认识就很模糊了,以致于练了几十年的字,对笔法还是认识不深,现在感到,对笔法研究不深,是会走很多弯路的。这应该是对书法理论的一种轻视和无知。近年,网络给我学习书法提供了极大的方便,对笔法的认识也更深了一些,有了更多的理解。我感到,笔法就是运用一定的方法,能让笔画写的能够按着自己的意图来体现出来,这就是笔法。笔法是可以学习和掌握的。我们应该知道,笔法不是一两个人在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它是从古至今由多位有成就的书法家总结出来的心得体会。
古人总结出来笔法有提、按、使、转等方法,还有在起笔行笔和收笔时的一些书写方法和方向。我感到,象我们这些一般的书法爱好者,在写字时,先掌握好提和按这两个动作,这是笔法的至为关键的。
有书家把提按称为是书法的生命线,也有书家认为提按是书法的要诀,确是这样。一是提按起到了调整笔画变化的一个重要作用。没有提按,笔画就缺少了表现力,写出的字就显得僵硬和呆板。这是书家的大忌。二是汉字的笔画规律要求在书写过程中拿笔的手劲要有轻重、强弱,在毛笔的运行中有松紧的变化。我们都有体会,当你手要用力时,握笔的手就会攥得更紧。三是提按是书家的小动作,也是书写过程中的细节。更是成名书家的过人之处。如果细细观察晋唐及后世的名家字帖都会发现,提按在他们的手书中随处可见。只有不断地出现了提按,写出来的线条才有质量。而这些有质量的线条就是构成他们书法丰碑的一块块基石。四是提按也是书家经过多年的习练养成的一种控笔能力。控制笔的能力有多强,你的字才能写的有多好,这是成正比的。我们在写字的时候会有这种感觉,有时笔就是提不起来,有时也会按不下去。有时即使提起来了也按下去了,但都很不自然,显出生硬突兀做作。这就是提按的训练不够。《兰亭序》里的字只所以被后代书家所顶礼摩拜,看看提按就知道原因了。五是提按是一幅作品的基本要求。当今一些被喷的书法作品,多数是不重视提按,缺少线条粗细变化,笔画质量不高而不能给人以美感。他们的笔画简单直白,很多笔画就像是粗制乱造的劈柴,一幅作品,病笔频现,丑态百出。这也是丑书产生的一大原因。六是古代书家的体会印证。董其昌说:“作字须提得笔起,稍知书法者,皆知之。然往往手欲提,而转折顿挫辄自偃者,无擒纵故也。擒纵二字,是书家要诀。有擒纵,方有节制,有生杀,用笔乃醒;醒则骨节通灵,自无僵卧纸上之病。”董其昌所说擒纵,即指提按。刘熙载在《艺概•书概》中说:“辨按尤当于起笔处,辨提尤当于止笔处。书家于'提按’二字,有相合而无相离。”从这里我们得知,古代书家是很重视提按在书法中的运用。他们找到了书写的这一重要规律,并很好的运用到自己的书法实践中去,终成一代大家。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懂的字体行书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懂的字体行书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