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书法字体行书小字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书法字体行书小字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练习行书先练小字还是大字?
谢谢邀请。个人以为,应该写大字。说不明白啥原因,只是有这种感觉。觉得字写小一点,即使不太好也没那么难看。大字就不同了,无论是结构还是笔划,如果有一笔不到位,感觉都特别难看。可能是大字能给人更清晰更直观的感觉吧。所以,有这么个想法,不知对不对。
从目前的书法字帖中,一些“书家”往往认为,练习行书应该从大字练起。不过在这方面,我与他们有不同的看法。如:书信、公文是古人主要的交流媒介。一般是***用小字行书表达的。为了使书写具备美感,古人平时练习时,应该***用小字行书的。从现存的一些古人信札,都是以小字行书呈现的。后来一些书家 ,渐渐***用大字 ,表达自己的情感 。练习时才开始用大字练习行书。因此练习行书,应该是从小字练起。当行书书写达到一定水平,再进行大字的练习。
对于大字小字,不管你练行书还是正楷,往往随着人的习性而发,而言。写什么体的字,都得讲究字的行体,艺术风格。过多的,是大字的艺术,风格,流派,技巧,较复杂。要想创到境界,不是说说,写写就行的事。需要长期的锻炼。
学书法入门后,练习时写大字好还是写小字好?有什么说法?
二者不可偏废,但以大字为主。理由是:
1.写小字要得趣,写大字要得势。
小字讲究笔法精微,而相反的,不能把写小字的精微笔法代入大字。越大的字越是要舍取精微的小动作。这是大字和小字最大的不同点。
小字字型小,笔画短,用笔,结构容易控制,用手指和手腕的配合就能办到,坐着写没问题,也不用移动纸张。但大字必须手,腕,臂协动,甚至全身联动。大幅度移动纸张也会打乱书写思绪。
写惯了小字,写大字全然不适应。小字可以写的很快,写大字的秘诀之一就是慢,特别大的字更要慢。必须长期强化训练才行,而写大字惯了,换写小字,写几行就能找到感觉,很快就会适应。
2.适用形式不同,大字适用范围更大。
扇面,册页,手卷,小品以小字为首选,中堂,对联,条幅,斗方,更大幅式的作品以大字为佳。
参加笔会,书友交流还是以大字为主。
大小字的书写训练和各种幅式的书写训练应该是没有盲点。但实践经验证明,大字大幅较难控制较难写,应当重点训练。
初学,写大字或写小字?
初学一般写与书帖一样的字,根据选取的帖子字貌而临之,有人推荐初学写大字,我认为也有道理,容易在运笔时掌握笔画顿挫及笔画厚度,最关键还是锻炼腕臂的用力,促使用笔有力,有劲道,发力的精准,同时易识别结体合度否。
那么写小字,也有其好处,那即容易控笔,指运笔可伏案而端正书写,稳定掌握笔毫的运动,更能够体验用笔的规律,书写方便。
最好是大小字结合,即写小字也写有大字,好概全两种字法之优点,更易入帖,变换姿势,变化运笔,分别体验力与笔关系,即轻重缓急,及顿挫之悟,
由此建议根据自己情况,有人个性豪宕则喜大之宽博雄劲,有者则喜之小字,油然轻車熟路,得心应手,那么因人而宜,因条件而变换大小之别,书写时只有用心,动脑,辄有事半功倍之效。
试一试,体验吧。
真正的入门后,是根据自己的喜好写大小字体了。入门前(初学时)才是选择写大小字的关健!
理由如下:
①执笔的稳定性大字要求高,书写时的力点过通过脚跟传送至腰部→腰力带动手臂→手臂又驱动手腕手指。
左手压纸固定,形成‘’人体三角架‘’。这个姿势不但最稳定,而且能确保发力。
(不赞成手放在身背写大字,尽管看上去很潇洒,实属花架子)
书法没练到一定程度,最好不要盲目练大字。
大字与小字在笔法上是有很大差异的,使用小字的笔法写大字是绝对不成的,小字多用毫锋,而大字必须铺毫,使用毫锋用大字则必须使用更大的笔,但是大笔的毫锋又需要更强的笔力控制,所以,还没有人尝试成功王羲之的书法写大字。
练大字必须在小字有相当的根基才成,尤其是笔力上必须较强,不然,即使勉强写出大字则仅仅是停留在楷书与行楷上,而且是笔力羸弱。
文征明曾困扰于大字,而且困扰了很多年,后来,无奈改变字体,学黄山谷的字去写大字,可能很多人觉得文征明成功了,可是,我觉得文征明一直都没把大字悟透。
大字的书法只有王铎有所成就,可见其难,没有相当根基最好先完善小字的根基才好。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书法字体行书小字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书法字体行书小字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