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颜体楷书牌匾字体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颜体楷书牌匾字体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祠堂门匾一般用什么字体?
祠堂是祭祀缅怀祖宗的地方,这里非常庄严肃穆,让人们感到是敬仰之地,因此,匾额用字应当庄重严肃,不能草率。
一般来说,祠堂匾额用字应当用隶书、篆书、楷书三种字体为佳,不能使用草书和行书。如果***用楷体,以颜真卿楷书“勤礼碑”体最为合适,勤礼碑颜体笔力遒劲,字体端庄,运笔浑厚,时候祠堂匾额用字。
用"雅阁"两字做书房门上匾额,书写什么字体好看?
谢谢手机用户好友邀请!
用“雅阁”两个字做书房上匾额,我认为用颜真卿的楷书和隶书更高雅,最好看。不知道我的观点是否中题主的意。
上图为颜真卿的楷书“雅”字,拙朴厚重,大气磅礴,雅味十足!既然是突出“雅阁”嘛,就要用高雅大气之字。
上图中的楷书“阁”字,也是敢法唐代书法家颜真卿的字。这个“阁”字,把颜楷之特点刻画得淋漓尽致,笔笔彰显之颜真卿的过硬功底,线条质量之高,笔画之精道,用笔之老辣,又有哪位书法家能与之相比呢?
上图为楷书“雅”字的各种风格的写法,都是出自书法大家之笔,供题主参考吧!
上图中的楷书“阁”字,亦是出自书法大家之手,有初唐书法家欧阳询写的,有颜真卿写的,还有“风流才子”写的,字字精彩,堪称完美!
【麓风轩】书法公益课堂,写字经验分享
"雅阁"两字做书房门上匾额,名字为雅,宜体现雅的意境。一般来说真书,特别是具有古拙意味的篆书、隶书比较能体现雅味,若用草书,则选择章草比较合适。
1、篆书写法
以下二字分别出自清 · 赵之谦 · 铙歌册,吴昌硕 · 篆书五言诗卷,篆书本身就有静雅之美。
2、隶书写法
以下出自汉 · 石门颂、汉 · 西狭颂,古拙、雅致。
颜真卿与柳公权都是楷书大家,但感觉颜体和柳体差不多,如何区分?
凡是大字的95%以上都是颜体,可以自己出去看看。几乎牌匾都是颜体或者差不多,颜筋柳骨。柳体非常工整好看,颜体朴实无华但是力感十足。颜真卿对中国的楷书影响最大,从魏晋南北朝两王飘逸妩媚多姿的风格过度到铮铮铁骨就是从这里变化的。可惜到了两宋又开始华丽无力,直到赵孟頫才得以改变。欧颜柳赵这里面架构欧阳询,险峻工整柳公权,赵孟頫最漂亮洒脱也有力度太难的存在,要说大气磅礴力吞山河那就是颜真卿。颜真卿最容易辨认,颜体可以写得很大很大。
柳公权是唐代继欧阳询、颜真卿之后的又一位楷书大家,因而他的书法吸收了二人的长处,结体上具有欧体的特点,笔画上具有颜体的特点,同时他又以“骨力强健”形成了自己的特点。
颜体与柳体虽然都很粗壮、肥美,但二者又有明显区别。
所谓“横画宽结”就是如隶书那样,横平竖直;而“斜画紧结”,就是以字的中间为中心,笔画向四周发散,整体左低右高。如下图的“身”字。
颜体的字形较大,字写得很撑,字与字之间挨得很紧,似乎拥挤不堪,但字的内部却很宽松;而柳体正好相反,内部笔画很紧,四周却很松,这与其“斜画紧结”的特点有关。如下图的“国”字。
横轻竖重是颜体的典型特征,这样写的好处在于,可以让颜体更加从容,不至于因为笔画粗壮而臃肿;柳体则缩小了这种差别,横竖笔画更加和谐。比如下图的“王”字。
颜真卿擅用中锋,因而他的字无论是楷书还是行笔,笔画都显得圆润、饱满;而柳体中方笔较多,点画、笔画转折处和起收笔处,往往呈三角形、方形或棱形,如人的骨胳一样突起,所以称为“骨力强健”。如下图的“清”字。
颜真卿与柳公权都是楷书大家,但感觉颜体和柳体差不多,如何区分?柳公权书法学自颜真卿,故二者从某种角度来说相似度的确很高,但是,后世诸家对两者的书法特点已经有了共识,那就是“颜筋柳骨”。因此,对两人的书法区分就是从这点上下功夫即可。
图片:唐-柳公权《玄秘塔碑》
颜真卿书法初学褚遂良,后师从张旭,得其笔法。其正楷端庄雄伟,行书气势遒劲。
“颜体”的点画特征为:
易方为圆,富有篆籀之气。点、竖、捺、折、钩诸笔,尤显露了弹性大、刚劲、雄强、饱满、筋力十足等特点。
“颜体”能巧妙地运用中锋和藏锋的方法,使点画意态筋骨内敛,笔力雄健,达到了虚而不弱、实而不僵的艺术效果,给人以立体之感。
柳公权的楷书是学颜出来的,所以表面看有些差不多,其实结构上是有区别的。简单的说,柳字上提,颜字下挫。一个字的下部空间留的多的是柳字,一个字中的下部空余地不多的是颜字,所以颜字看的更稳些。
颜体楷书是什么“味儿”?
楷书是所谓“草情隶意”,欧楷尤其如此,颜真卿的《多宝塔》也是如此,《勤礼碑》、《麻姑仙坛记》……就不是了,是“草情篆意”了。
所以,颜体楷书的“味”,先得把握住这个篆味。
其次,颜真卿是大气磅礴的,大气到76岁了还为国家奔走,被叛将勒死,他的“天下第二行书”是《祭侄文稿》,他和他的家族,有比生命更高的价值。
所以颜真卿的第二个“味”,斤斤计较于利益和小节的人是学不好的。
第三,在某些浅薄的人眼里,颜楷较欧楷丑,较欧楷幼稚笨拙。他们对美的认识比较肤浅,“丑到极处便是美到极处”他们是认为打胡乱说的,天籁似的童真的美他们是欣赏不了的。另一方面,连一些“书法家”也走向另一极端,简单地认为丑就是美,闹出许多丑书的笑话。
颜楷是越看越美觉得美到骨子里的。
不摆在表面的美最难学。
颜体唐代杰出大书法家颜真卿我写字体的统称,有大量的书法珍品存世,其代表作风格迥异,丰富多变,存世碑刻有多宝塔,勤礼碑,家庙碑,麻姑碑等,其存世墨迹作品有祭侄文稿,自书告身帖等等,当然自书告身帖的真伪尚存争议,但无论真伪,其颜味十足,不影响其作为临习颜书的绝佳范本。
下面例举几个风格各异的颜体碑帖,其中个味,喜欢哪个,任君品评
家庙味的颜体
勤礼味的颜体
多宝味的颜体
自书告身味的颜体
颜体风格之多,总有一款适合你的口味,我特喜爱勤礼碑,介于拙巧之间,非常适合我的审美,下面是我的学习,敬请各位老师批评指导
颜真卿的楷书汲取了汉隶中横平竖直的体势,参以篆书的笔意,以古为新,以拙为巧。
他的楷书丰腴雄伟,端庄浑厚,雍容宽绰,似肥而实劲,似浊而实清,似拙而实巧,似浓而实淡。点似坠石,画如夏云,钩如屈金,戈如发弩,纵横有象,堂堂正正。
学颜楷需要注意。颜楷比较古拙,雄浑而大气,便于展为经尺大字榜书,但由于其比较肥劲丰腴,学颜不当,十有八九易滑入臃肿一路。
更多文章,敬请关注千年兰亭。
颜真卿是继王羲之、王献之以后又一位书法***。
颜真卿本来是学习王羲之的书法,后来受业于唐代著名草书***张旭。
颜真卿的书法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他的书法风格就是唐朝的“流行书风”,唐代的科举考试用体,代表作品就是他的《多宝塔碑》,结构平正,用笔精到,非常的好看。
颜真卿楷书的第二个阶段,是他45岁以后的书法,他这个时候的书法作品融合了北齐摩崖石刻的磅礴气势,以及篆书、隶书的笔法,硬笔扎实稳定、结构大气磅礴,章法饱满充实。
这种章法紧密、结构饱满、用笔外拓的感觉,这种雄强的气势,就是颜体的“味儿”。
但是他的楷书作品,风格多样,具体到每一个作品的味道,也不一样。
不如他的《颜勤礼碑》给人更多的感觉就是平正典雅,秀丽中带着挺拔的气势,这本字帖前后风格也不一样,后半部分更佳雄强,用笔更佳老练。
他的《大字麻姑仙坛记》则更多的是老辣,这本字帖少了崎侧之势,却多了一点空灵和洞达的气韵。
他的《颜家庙碑》虽然笔画干净利索,确是颜体雄强一路的代表作品。
如果把这4个帖比喻成人,那么《多宝塔碑》更像少年,《颜勤礼碑》更像青年,《颜家庙碑》是壮年,《大字麻姑仙坛记》则更像老年。
你觉得呢?
谢谢邀请。
颜体楷书气势开张,笔画雄壮,与柳体并成为"颜筋柳骨"。颜体的形成也是有个过程的,一般认为"多宝塔碑"是其雏形,"勤礼碑"是其成熟之作。所以学习颜体从"多宝塔"如手的较多。
学习任何书体都要临帖。一般要经过摹帖,临帖,背帖,创作这几个阶段。
颜体个性强,特点突出,初学很容易上手,但写精却不容易。而且一旦深入学了颜体,烙印会很深,再想转学其他书体尤其是欧体或[_a***_]等风格相差大的书体,则较难深入了。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颜体楷书牌匾字体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颜体楷书牌匾字体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