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每个字体的草书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每个字体的草书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草书还有什么字体?
草书(别称:藁书)是汉字书法中的一种字体,具有结构简省、笔画连绵的特点。 它分为章草、今草、狂草三类,在书写过程中要遵循气势贯通、错综变化、虚实相生的章法原则,晋代王羲之《初月》《得示》等帖即为今草。
中文名
草书
形成年代
汉代
特点
结构简省、笔画连绵
代表人物
什么是草书?草书有几种?有何不同?
草书应分为章草,今草,狂草三种。其个性不同,韵味各异,却异曲同工。
我有幸获得书法名家李雁教授墨宝一幅,今特晒于图中,请书法界慧眼大家者为我鉴别其为何草体?叩谢!
草书是中国书法5种书体的一种,现在日常生活中很少用到了,我们平时看到最多的还是楷书、隶书和行书,草书已经成为一门纯艺术。
草书是在隶书的基础上演变而成,它是基于隶书的快速和简约的书写,草书发展成为一种相对独立的书体则是在汉代,“汉兴有草书”,不过这种草书不是我们平时看到的草书,它是草书的一种“章草”。
随着魏晋时期书法技法的发展,草书演变出了三种,分为:章草、今草和狂草。
1、章草
章草源于隶书的快写,据说因为汉章帝喜欢书写这种草书而得名,由于章草和隶书处于同一时代,章草的主要特点是它保留了大量的隶书的笔画和结构,就连章法也和隶书非常相似,和其它草书不同的是,章草字字独立,字和字之间并不相连,它书写简单方便,字体也非常工整,所以孙过庭的书谱说它“章务检而便”。
代表作品如皇象《急就章》
《急就章》
2、今草
今草也称为小草,相对于大草而言,今草是由章草演变而成,不过它早已没有了章草的隶书用笔,去掉了章草的“燕尾”,字体也开始拉长,字和字之间也开始相连带,相比于章草变化更丰富,书写更流畅,今草最早的书法家是汉代的张芝,到王羲之达到完全成熟。
代表作品:王羲之《十七帖》、孙过庭《书谱》
一般说法,草书有章草、今草、狂草三种。也有的把行草列入,即为四种。其中以章草为最早。
“简化”和“草化”是汉字字体发展的基本倾向之一。论其原因,一般认为是为了便捷、急就。如东汉赵壹《非草书》所谓“盖秦之末,刑峻网密,官书烦冗,战攻并作,军书交驰,羽檄纷飞,故为隶草,趋急速耳。”这里所谈到的“隶草”,当是章草的前身,如“秦简”中较潦草的一类。至于草书产生的时间,历代众说纷纭,需要具体分析。许慎《说文解字·叙》“汉兴有草书”的说法,极近赵壹的“秦末”说,或指西汉简书之较潦草的一类。张怀瑙瑶认为始于战国,乃指行文起稿的草篆。宋张拭所谓“笔札以来便有之”,则又指汉字产生以来,就有一种潦草的写法,都不是指我们所说的草书字体。
作为最早的草书字体——章草的形成,从已见有章草法度的汉简来看,当在西汉后期。到东汉章帝时,章草已极为成熟,并出现了著名的章草书家杜度及稍后的崔瑗,并一直流行到晋代。章草的特点,是相当一部分偏旁部首或局部结构不仅章符化,而且统一化。写法严谨,一字万同,又字字独立,不相连绵。波磔鲜明,深具隶意,故有“解散隶体而粗书之”的说法。
传世的代表作品有后人临摹皇象之写本《急就章》,一般评论,以宋克的写本为最好。此外,还有索靖的《月仪》、《出师颂》等帖。
“今草”是在章草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虽有张芝创今草之说,但无可靠的书迹流传,所以米芾、黄伯思等都本欧阳询所谓“张芝草圣,皇象八绝,并是章草,西晋皆然”,主张王羲之和王洽变章草为今草的说法。从出土的汉简来看,应当说由章草到今草是一个渐变的过程,汉末张芝时期已经开始了这种演变。张芝当时是擅长章草的大家,专攻草书,有“池水尽墨”之说,因而能“转精其巧”,渐开今草之风,是可能的。到了东晋,今草就已非常成熟。从现存可信的墨迹——西晋陆机的《平复帖》,也可以看出这个演变的痕迹。
今草与章草不同的地方,是去掉了有隶意特征的“隼尾波”,加强了“使转”,并进一步草符化。晋唐以来,著名的今草书家及代表作品有王羲之的《十七帖》,智永的《千字文》,孙过庭的《书谱》等,都可用作初学草书的范本。
“狂草”是在今草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最为放纵的书体,不但行笔较今草更为流畅、奔放,且点画结构也更为简化,用笔纵横驰骋,极为迅疾、自由、并加强了字与字之间的连绵,便于抒发豪放的情怀。一般把唐代张旭、怀素作为狂草派的代表,书史上有“颠张狂素”之称。
草书可分为章草,行草,小草,狂草。章草是隶书的简写,行草介于行书与草书之间,小草字比较独立,狂草多字相连笔。最后一种是***!(***这两字,请注意读音,两字都应读第四声)
草书是最早的***文字。大体分两种。一种是小草,这种草书,在隶书阶段就已经出现了。著名的《平复帖》就是保存下来的隶书的草书,也是小草。
小草有如下一些特点。一是与隶书不同,二是笔法合并简化,所以,写起来流畅快速,三是一个字一个字互相独立不连缀。此外,还有“章草”,这种草书,隶书的笔意比较明显,但是流畅快速,也是独树一帜的草书。
这些草书,都出现在魏晋以前。
王羲之继承了汉代的草书,创造了新的草书,是相对楷书的快速写法。
王献之更进一步,创造了“一笔书”的草书,这种书法一气呵成,字与字之间不再那样分明,而是互相争夺空间,仿佛每一个字都是互相连缀的但是,还没有连缀串通。
唐代的张旭与怀素开创了草书新局面,他们的草书,一笔万字,有时两三个字会叠合一起,有时一个字就占据五六个字的位置,大小不一,穿插连带,往返回复,连绵不断,气势奔腾,常人不可企及,后人称之为狂草。
狂草是草书的最高境界,技术难度很大,自由奔放而又法度不失,是书法家非常向往的书体。
从风格来说,草书就是小草和狂草,狂草也叫大草。
从历史的发展演进来说,草书经历了汉魏时代的章草,晋代的小草和唐代的狂草。
书法中楷书,行书,草书有什么区别,学习它们有什么意义?
谢谢悟空邀请!
楷书萌芽于秦汉,成熟时期魏晋,兴盛于唐代。是中国汉字书法中成熟较晚的书体,楷书之后,没有新的书体产生。
行书如行,有流动之意,有行走之意,是动态的。张怀瓘《书断》中说"务从简易,相间流行,故谓之行书。″说明了行书的书写速度比楷书要快。行书之名,始于晋代,而其产生则在汉末。
行书中,以楷法入行方笔多,以草法入行圆转笔画多,近楷称之为"行楷″,近草称之为"行草″。行草似云过天空,似小桥流水。变化多端。行草以意蕴天资为主。
草书书体擅于表情达意,梁庾肩吾《书品》曰:"草势起于汉时,解散隶法,用以赴急,本因草创之义,故曰草书。建初中,京兆杜操始以善草知名,今之草书是也。″
草书以使转为主,用笔宜快,用笔宜圆,以得势为法,有势来不可止,势去不可遏之势。
学习书法各体,可以了解书法书体演变过程,研究他们的笔墨技巧、审美情趣、创造方法。
一、书法中楷行草书的区别。
楷书字形端正,结构严谨,书写速度相对于行书和草书来说会比较慢。
行书的书写速度比较快,结构源自楷书,寻求章法上的变化,作品看起来更灵动,神形兼备。实用性更强。
草书的书写速度相对较快,但是草书的草法要单独去记,比较麻烦,相当于要重新识字。但章法更加灵活,突出神韵,作品有比较直观的感受。
二、学习书法的意义。
学习书法,对一个人的专注力,耐力的培养也是很好的。对自己的工作生活也有很大的帮助,对签字***的用处更大。
学习书法需要大量的练习。所以书法是实践的艺术,很有意义,但是如果没有苦练的话也就没有意义了。
书法字体有“篆、隶、楷、行、草”之分。以楷、行、草来说,它们之间有很强的延续性,又有很大的区别。
打个浅显的比方,楷书好像慢走,行书恰似快步,草书犹如奔跑。
可见,楷书、行书、草书行笔的速度是不同的。学习时,最好先学楷书,熟悉字的间架结构;再学行书,加快书写速度;练练草书,体会畅快淋漓之感。这样由慢到快,循序渐进,一步一个脚印,从基础学起,逐步提高。不学走就学跑,那是要摔跤的,弄不好要从头再来,事倍功半。
从章法气韵上看,楷书如士兵方阵,行书如行云流水,草书如万书奔腾。楷书一笔一画清晰、端正,符合大众心理需要,容易被大众接受。有名的楷书四大家:欧阳询(欧体)、颜真卿(颜体)、柳公权(柳体)、赵孟頫(赵体)。他们的楷书为后代无数书法爱好者喜爱,争相模仿,尤其是初学者的首选。行书、草书就不一样了,一个比一个简练,一个比一个抽象,可不是短时间能够读懂的,更别说模仿了。
所以说,楷书规矩而扑实,行书流畅而潇洒,草书奔放而豪迈。无论是楷书、行书,还是草书,都是中华传统[_a***_]中的瑰宝,需要世世代代传承、发扬和光大。让我们共同努力,珍惜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吧!
赵孟頫的楷书《胆巴碑》
王義之的行书《兰亭序》
怀素的草书《自叙贴》
楷书如立 行书如走 草书如飞 书法楷书如同人刚学走路 首先你要学会站立 行书就如同学会走路或者小跑 草书如飞 你可以做一些高难度的动作 笔如倒空翻 翻跟头 楷书就是基本功 基本功不扎实 行书就没力道 何谈起跳腾挪 所以先练好基本功 至关重要 草书更是一个慢慢积累的过程 没有人能一下子就可以起飞的
楷书,行书,草书有很多区别
第一个区别就是开始时间不同
中国书法的演变过程可简单归纳为:甲骨文(商)→金文(周)→小篆(秦)→隶书、草书、行书(汉)→楷书(魏晋)
从这我们就能看出来
楷书始于汉末,是由汉隶发展而来,通行至现代,长盛不衰。
行书始于东汉末年,是介于今草和楷书之间的一种字体,直至晋朝王羲之的出现,才使之盛行起来。可以说是楷书的草化或草书的楷化。代表作最著名的是东晋书法家王羲之的《兰亭序》。
草书始于汉代,东汉末期,张芝其同时以及稍晚的钟繇等名家辈出,各成流派。
第二点就是字体特点风格不同:
楷书是我国封建社会南北魏到晋唐最为流行的一种书体。有楷模的意思 紧扣汉隶的规矩法度,而追求形体美的进一步发展《辞海》解释说它“形体方正,笔画平直,可作楷模。”故名楷书。
隶书、楷书、草书、行书,各自的特点是什么?
隶书:亦称汉隶,是汉字中常见的一种庄重的字体,书写效果略微宽扁,横画长而直画短,呈长方形状,讲究“蚕头雁尾”、“一波三折”。
楷书:楷书又称"正书""真书".从隶书逐渐演变而来,更趋简化,字形由扁改 方,笔划中简省了汉隶的波势,横平竖直,特点在于规矩整齐,形体方正,笔画平直。所以称为楷法,是因为此书法可以作为"楷模"通行的书体,一直沿用至今.
草书:汉字的一种字体,特点是结构简省、笔画连绵。形成于汉代,是为了书写简便在隶书基础上演变出来的。有章草、今草、狂草之分。
行书:在楷书的基础上发展起源的,介于楷书、草书之间的一种字体,是为了弥补楷书的书写速度太慢和草书的难于辨认而产生的。 楷法多于草法的叫“行楷”,草法多于楷法的叫“行草”。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每个字体的草书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每个字体的草书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