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颜真卿楷书字体欣赏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颜真卿楷书字体欣赏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颜真卿的字厚重,褚遂良、柳公权、欧阳询的字更骨秀,大家喜欢谁?
书法书体的选择,就是人性格,爱好的综合展现。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的审美取向。现在人们学书入门,首选排序大致为唐代颜、欧、柳,褚、以及直接入手"二王"书圣等。
一 通常以为,颜体厚重,雄强,所以男士喜欢,其实不然,许多大家闺秀,娴雅淑慧的女士更喜欢临它,这也许是性格互补的需求 也许是本身就,如素有民国最后一位才女的张充和,最初书法还是以颜体为主,后来遇到恩师沈尹默 才追溯到魏晋二王书法。
二 再一个人们的偏爱也受社会风尚的影响,比如,现在一些初级的书法班,少年书法班,书法教学里面,虽然有不同风格的字体,而主流还是两个大块,一是颜体字 。一是欧体字,因为这两个字体的风格差异比较大,我们形象比喻为"相克"的,互相交集较少重复的风格体势。
欧体俊秀峭险,笔法结构上属于內擫型的。爽利挺秀,骨力遒劲,结体严紧。
再一个是因为这些书法班老师的老师之前也教的是颜,欧两体,所以也就约定俗成形成了这两大主流书体。
三 还有就是一个人们选择书法,也受书法源流 传承的影响。
比如你提到的柳公权书法,素来和颜真卿并立,都知道有"颜筋柳骨"之称。他的字取匀衡瘦硬,追魏碑斩钉截铁势,点画“书贵瘦硬方通神”。他的楷书,较之颜体,则稍均匀瘦硬。
如董其昌曾说。"余于虞、褚、颜、欧,皆曾仿佛十一,自学柳诚悬(公权),方悟用笔古淡处。自今以往,不得舍柳法而趋右军也"。表现出对柳体的钟爱之情。
再如颜体的形成源流,也受褚遂良体的影响。颜真卿当年就是从褚遂良的楷书中得到了许多启发,并综合了张旭的书法艺术,自成一体,但后人都认为颜真卿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颜筋柳骨,千年不易。现在看,仍然是这样。
欧字险劲,深受人喜爱,习欧者甚多,使欧字几成印刷体,审美意趣大大降低。
褚字的率意严整、多方变化,恐怕是开宋字尚意的先河的。褚字有意味,越看越好看。
颜真卿与柳公权都是楷书大家,但感觉颜体和柳体差不多,如何区分?
颜真卿与柳公权都是楷书大家,但感觉颜体和柳体差不多,如何区分?柳公权书法学自颜真卿,故二者从某种角度来说相似度的确很高,但是,后世诸家对两者的书法特点已经有了共识,那就是“颜筋柳骨”。因此,对两人的书法区分就是从这点上下功夫即可。
图片:唐-柳公权《玄秘塔碑》
颜真卿书法初学褚遂良,后师从张旭,得其笔法。其正楷端庄雄伟,行书气势遒劲。
“颜体”的点画特征为:
易方为圆,富有篆籀之气。点、竖、捺、折、钩诸笔,尤显露了弹性大、刚劲、雄强、饱满、筋力十足等特点。
“颜体”能巧妙地运用中锋和藏锋的方法,使点画意态筋骨内敛,笔力雄健,达到了虚而不弱、实而不僵的艺术效果,给人以立体之感。
柳公权的楷书是学颜出来的,所以表面看有些差不多,其实结构上是有区别的。简单的说,柳字上提,颜字下挫。一个字的下部空间留的多的是柳字,一个字中的下部空余地不多的是颜字,所以颜字看的更稳些。
凡是大字的95%以上都是颜体,可以自己出去看看。几乎牌匾都是颜体或者差不多,颜筋柳骨。柳体非常工整好看,颜体朴实无华但是力感十足。颜真卿对中国的楷书影响最大,从魏晋南北朝两王飘逸妩媚多姿的风格过度到铮铮铁骨就是从这里变化的。可惜到了两宋又开始华丽无力,直到赵孟頫才得以改变。欧颜柳赵这里面架构欧阳询,险峻工整柳公权,赵孟頫最漂亮洒脱也有力度太难的存在,要说大气磅礴力吞山河那就是颜真卿。颜真卿最容易辨认,颜体可以写得很大很大。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颜真卿楷书字体欣赏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颜真卿楷书字体欣赏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