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行书字体结构顺序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行书字体结构顺序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是先有楷书还是先有行书?
谢谢邀请。
我国所有字体的顺序是隶书之后产生了草书(章草),楷书后出现了今草,最后出现行书。
字体出现的顺序是甲骨文——今文——大篆——小篆——隶书——章草——楷书——今草——行书。
楷书是先于行书的
本人爱好毛笔字也有十几年了,虽然写得不少流,但对中国书法的发展史还是略知一二。现在练字肯定先练工工整整的楷书,先把基础打实了功力有了再练其它书体就比较容易了,因为一脉相通吗,但楷体却比行书出现得晚,行书出现于汉代与草书同步,当然最早的是篆书,即象形文字,中国字的鼻祖,然后之秦朝出现了隶书,而楷体却是由隶书演变而来,在晋朝之时出现在人们视线中,在此之前文字仅限于记载,当时并无书法艺术之说,自晋始才有了这一艺术,代表人物即二王,之后书法艺术澎湃发展至唐朝达到鼎盛期,然后慢慢下滑,至今再无有可能超越古人,这也难怪鼠标时代还能有多少人静下心来练字。
是先有楷书还是先有行书,其实是有两种不同观点的。
从文字的发展线索看,由甲骨文到大篆、小篆,再到隶书,这个脉络是非常清楚的。而草书、行书、楷书的关系则相对复杂和混乱。
根据现在资料看,隶书的书写,产生早期的草书——章草,这一点没有问题。
那么行书与楷书的关系,一种认为,先有楷书后有行书 ,行书是楷书的快写。
另一种观点认为,先有行书后有楷书,字体一般是先草而后工。 在由草变楷的过程中,行书起到了过渡作用。
这两种观点体现了不同角度的理解。前者主要从形体结构着眼,后者是从书体演进探讨,都有一定的依据。
行书与楷书基本上是同时起源的,加上两者还互相影响、并行发展,书体的发展不光是单线递进,有时会呈复线状态,甚至交缠在一起。
这个问题,据现有资料判断:应该是行书略早于楷书。
一般认为:行书大约起源于东汉后期,唐张怀瓘《书断》记载:“案行书者,后汉颖川刘德升所造也,即正书之小伪,务以简易,相间流行,故谓之行书”。称其书法“虽以草创,亦甚妍美,风流婉约,独步当时”。并强调:“非真非草,发挥柔翰”断言“刘德升即行书之祖也”。
在西晋书法家卫恒的《四体书势》中也称:“魏初有钟、胡两家,为行书法,具学于刘德升,而钟氏小异,然各有其巧,今大行于世”。
他们都认为行书草创于东汉桓、灵帝时期,创始人为刘德升,在三国时经钟繇、胡昭推广而逐渐流行的。以此判断,张怀瓖可能见过刘德升的书迹,而卫恒生活的年代离刘德升相距仅百来年,应当说他们的话是很有史料价值的。
而楷书的出现,则主流认为是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分属为北碑与南楷(以小楷为主)。至隋时统一为“隋楷”,至唐时才真正确立。
但从考古发掘的资料看,行、楷的形成过程应有两种不同的渠道。
其一,行书是由隶书到楷书的演变过程中产生的,是一种在民间流行的非隶、非楷亦非草的简捷手写体,我们可以把它称为前期行书。
其二,隶书演变成楷书后,由楷书简捷流便写出来的书体,这种行书既有楷书演变的痕迹,又有从前期行书继承的遗意,我们可以把它称作后期行书。
其实,任何一种书体的创造都是广大的书者,而整理、完善、美化的重任,则由上层知识分子完成的。从现有大量竹简来看,当时刘德升可能是整理、加工了早期的楷书,使其显得更妍美、婉约,从而能独步当时。后期则在楷书成熟以后,逐渐形成的,是一种基本脱尽隶意,直接由楷书而来的行书,与我们现在概念上的行书相接近。
欢迎关注[临池管窥]
行书字体的大小如何搭配?
行书字体大小的搭配需要根据实际应用场景来确定,以下是一些常用的搭配方式:
1. 标题和正文:一般来说,标题需要比正文大一些,这样能够更好地吸引读者的注意力。通常可以使用比较大的行书字体,比如5号、4号或3号字体,而正文可以使用稍小一些的字体,比如3号或2号字体。
2. 正文和注释:如果需要在正文中添加注释,可以使用比正文稍小一些的行书字体,比如3号或2号字体。这样能够使注释与正文相对独立,同时又不会过于抢眼。
3. 段落和小标题:为了使文章结构更加清晰,可以在正文中添加一些小标题或者段落。这些小标题或段落可以使用比正文稍大一些的行书字体,比如4号或3号字体。
总之,行书字体大小的搭配需要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处理,以达到更好的视觉效果和阅读体验。
● 我谈谈行书字与字之间大小错落、协调搭配的章法规律。
——主要根据笔画多少安排字的大小;笔画多者稍大,笔画少者写得小。避免如美术字那样大小一律、状如算子 。尤其不能笔画少者反而大,笔画多者反而小。
——也适当展小缩大:展、缩字内空间;使笔画少者的字内空间稍大于笔画多者;但是,字的外轮廓还是笔画少者小于笔画多者!整篇看来,具有既大小不同又比例协调的空间效果。
——按照每字的体势特点,形成或纵或横、有长有扁、时伸时缩的 不同形态的错综组合。
——古人推崇大小错落有致的书作:“古帖字体大小颇有相径庭者 , 如老翁携幼孙行 , 长短参差 , 而情意真挚 , 痛痒相关”( 包世臣《艺舟双楫》 ) 。“ 苏长公作书 , 凡字体大小长短 , 皆随其形 , 然于大者开拓纵横 , 小者紧练圆促。……看去行间错落 , 疏密相生 , 自有一段体态 。”( 梁巘《承晋斋积闻录》 )
——因字为形,比例恰当,尽字之真态, 体势自然,多样变化,给人以更丰富的审美感受。
——————
关于行书章法要领,请参见江西美术出版社《二王行书要领精讲》《米芾行书要领精讲》《王铎行书要领精讲》。2019。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行书字体结构顺序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行书字体结构顺序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