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楷书字体的资料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楷书字体的资料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楷书共几种体及字例?
谢邀
楷书字体有很多种,很多书法家在书法有很大的造诣,书写的字体也可以成为一体。如果这样来判定的话,那么楷书的字体种类就有很多很多种了。下面小编给大家分析一下楷书的字体种类。
目前我们常说的楷书四大家:欧,颜,柳,赵(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赵孟頫)他们四位算是唐楷的代表人物(赵孟頫唐末宋初),大多数笔画中还能看到隶书的笔意。
关于楷书字体,比较公认的是楷书四大家,当然还有很多书法家:智永,褚遂良,赵佶(瘦金体)欧阳通等等,还有很多现代的书法家,启功,于右任等等。
但是从字体的大小上分辨的话,有榜书字体,大楷,中楷,小楷,簪花小楷。比如文征明写的小楷就特别好。
要是从楷书的定义上来说:魏碑也算是楷书,魏碑的书家也有很多,在此不一一列举了。下面用配图给大家看一下:
如何理解楷书的结构?
楷书萌芽于汉,发展于魏晋六朝,成熟于唐。楷书的“楷”,就有楷模、规范的意思。它是由隶书演变而来,其中又吸收了章草的一些特点。
唐代“尚法”,这使得唐代又以楷书构成书法的主体,出现了欧阳询、虞世南、颜真卿、柳公权等书法家,并出现了“欧体”、“颜体”、“柳体”等唐楷体系。唐楷法度森严,规矩完备,包含了书法中许多基本规律性的东西,这也成为后世学习楷书的典范。
楷书的结构,就是将笔画组合成字,也可以叫做结体或者间架。如果笔画是一个机器的零部件,那么结体就是把零部件组合成形,结体恰当,字的造型就美观。
对于结体,历代都有许多探讨,比如隋释智果的《心成颂》,唐欧阳询的《三十六法》,明李淳的《大字结构八十四法》等等。
字的结构基本上可以分为两大类:“独体结构”和“合体结构”。
是由一些基本都笔画组成,比如“人”、“大”、“口”之类。这些字笔画简单,不能再分为若干部首。
可以分为两分结构,如“呈”、“朋”;三分结构,如“谢”、“密”;内外结构,如“国”、“道”。
楷书的结构有一定的规律可寻,总体来说,在书写时,主要是要注意笔画之间的进退揖让,气势相连,使重心稳,疏而不散。
以下以《颜勤礼碑》为例
上图“颜”字的几个点,相互顾盼呼应,气势相连,形成和谐的整体。
楷书的结构就是把基本笔画按一定的美学原理,一定的规律,进行组合,进行搭配的平面空间构成关系。
结构在一幅书法作品中具有重要作用,对于笔画而言它是整体,对于章法而言它是局部,字的形态美靠结构来体现。
楷书的结构原理
一,突出主笔。
刘熙载说:"画山者必有主峰,为诸峰所拱向,作字者必有主笔,为余笔所拱向,主笔有差,则余笔皆败,故善书者必争此一笔。″主笔耀其字精神,起稳定平衡,支撑结构主体作用。
二,变化叁差。
指的是笔画长短、正斜、粗细等变化。
三,结构勻称。
四,疏密变化。
用一句比较直白的话来说,楷书的结构就是一个字内部笔画的相对位置关系。
我们总说的欧颜柳赵楷书四大家,包括其他楷书名家在内,个人揣测各种楷体的区别即在于笔画形态的不同和笔画相对位置安排的差异,从而形成舒朗俊逸、雄浑穆然、轻盈灵动的不同书风。
各体楷书有其自身的结构特点,但毋庸置疑的是不同的结构,展现了不同的“精气神”,其相互间有相同之处,更多的是差异化特点,一个楷书没有好的结构,即使再精美绝伦的笔画,也不可能组合出赏心悦目的字形,这是微观上的局部与整体的关系。
从一幅书法作品来讲每个字的写法也要与整体相协调统一。为达到这个目的,会对个别字的间架结构进行微调,比如正捺与反捺变化、点与捺的转换、长短横变化等,个别情况下可以对部首位置易位。一是与周围字的环境相协调,二是在静态中求变化,增动感。
整体来讲,不同楷书结构有其独特性和规律性,但并非一成不变,否则就是美术字和印刷体,这也是当代学楷书最容易被诟病的地方了。
大家留意观察的话,会发现颜体与欧体的结体方式完全不同,颜体讲究横平竖直,而欧体笔画多倾斜。
这其实就代表了楷书结构的两大类型:
1、平面宽结
其代表:褚遂良的《伊阙佛龛》《孟法师碑》及颜楷等。
平画宽结来源于隶书,书写时宜在点画的俯仰、向背、开合、伸缩上下功夫,切忌上下一等、前后齐平、如算盘子一样排列,宜平正而不板滞。
2、斜画紧结
其代表:欧楷、李邕行楷等,大多数楷书皆为此结体方式。
斜画紧结来源于北碑,体势向右上斜倾,中心紧收,四周舒展。书写时虽向右上倾斜,但必有一画将重心拉正,于险中求正。
平画宽结也好,斜画紧结也罢,要统过开合、伸缩、疏密、主宾、揖让、高低等变化,使结字在端庄匀称中体现参差错落之美。
1、角度法。常用于斜画紧结中,凡此类楷书,笔画切忌向一个角度斜。
如何理解楷书结构?
楷书,四体八稳,而今结体都去找初始的北魏楷书。结体不拘形式。
传统从唐法开始,宠爱严谨的人颇众。自由性情属于无本分,喜欢结体的活约。
笔力有别,肥厚妍美结体与瘦硬遒劲结体,也各有姿态。如人胖瘦一般。
楷书的结构,一如房子的结体,第一稳,第二美,缺少稳,则失去健,缺美,失去欣赏性。
楷书的结构,应该没有定法,一如建筑物设计,力究姿态风致。
古人法,今人意,方可有赏价值。趋同别人,只能算是跟屁虫。俗不可耐。
一如文,抄写别人,证明自己不动脑子。
楷体字有什么特征吗?
楷书是一种“形体方正,笔画平直”的字体,由隶书演变而来,又叫作“正楷、真书、正书”。特点是字体端正,规矩整齐,所以楷书又有楷模之意。 主流的楷书颜体和柳体,对后世书法的发展影响很大。颜体字以丰筋见长,显得宏放;柳体字以骨力取胜,显得劲健。所以被人们赞誉为“颜筋柳骨”,适应了后世人们不同的审美心里要求,具有广泛的社会基础。 接近楷意的行书称为行楷。行楷字保留了正楷字严谨、方正和规矩的特点,比正楷字活泼、富有变化,书写也较为便捷,是一种既有广泛实用价值,又有较强的艺术性,具有相当观赏价值的字体。
为什么少有人秀正楷字。如果日常书写正楷字,会不会有什么不好?
楷法无欺,一点一划,间架结构都有严格的法则,必须有扎实的基本功。犹如盖房子,先打好坚实的地基,然后一砖一瓦,一层层地往上盖,还得符合力学原理,来不得半点马虎,否则这房子就成危房了。
为什么很少有人秀正楷?原因大概有几点:一是个人原因。由于缺乏基本功,写不好,写得不规范,干脆就不写了;二是市场原因。当今书展主要以行草为主,少见正楷的出现,市场以潇洒飘逸的行书和笔走龙蛇的草书最为欢迎,老百姓喜欢这些能体现个性和表达思想感情的字体,为迎合市场需求,书家也不常写笔法森严的楷书了;三是环境原因。当今社会节奏快,人们生活压力大,社会交往多,为了能票子、房子、车子四处奔波,有几个人能老老实实坐在板凳上一笔一划地练习楷字呢?
任何一种一体都有它独到的美感,没有好与不好。真正的好与差并不在字体的本身,而且在书写功力和常年苦练的领悟。楷书字正方圆,中规中矩,是书法爱好者初学的基础,写正楷如何谈行草隶篆。
不过当书法水平上升一个高度以后,大家对手法的欣赏角度也自然发生改变,行书,草书,隶书,[_a***_]等等都有它的美感,更有甚者为了张扬个性把书法写出自己的个性,当代一些大书法家都有自己的书体,可是万象不离其宗,终归不能脱离它原本拥有的轨道。
所以练好楷书,坚持临摹是永远不变的真理。
日常书写,写正楷,除了小学生(因为小学生写不好连笔字),估计大部分人是不写了,当然喜欢书法,爱好练书法的人除外。现在的生活节奏这么快,微信都不怎么看了,谁还会在日常书写中写正楷字,如果写了,是在浪费时间……曾经在网上见过一个老师写教案,全部是规范的正楷字,就有人评论是浪费时间。书法现在已经演变成美术,和画画差不多,写书法,可以说就是在“画字”!书法成了装饰品……正楷字现在多用于书写“广告标语”,店铺“招牌”,“殿堂对联”等……除非是日常练字,写正楷可以锻炼书写基本功,仅此而已……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楷书字体的资料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楷书字体的资料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