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草书日月水火的字体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草书日月水火的字体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什么是草书?草书有几种?有何不同?
草书可分为章草,行草,小草,狂草。章草是隶书的简写,行草介于行书与草书之间,小草字比较独立,狂草多字相连笔。最后一种是***!(***这两字,请注意读音,两字都应读第四声)
草书是最早的***文字。大体分两种。一种是小草,这种草书,在隶书阶段就已经出现了。著名的《平复帖》就是保存下来的隶书的草书,也是小草。
小草有如下一些特点。一是与隶书不同,二是笔法合并简化,所以,写起来流畅快速,三是一个字一个字互相独立不连缀。此外,还有“章草”,这种草书,隶书的笔意比较明显,但是流畅快速,也是独树一帜的草书。
这些草书,都出现在魏晋以前。
王羲之继承了汉代的草书,创造了新的草书,是相对楷书的快速写法。
王献之更进一步,创造了“一笔书”的草书,这种书法一气呵成,字与字之间不再那样分明,而是互相争夺空间,仿佛每一个字都是互相连缀的但是,还没有连缀串通。
唐代的张旭与怀素开创了草书新局面,他们的草书,一笔万字,有时两三个字会叠合一起,有时一个字就占据五六个字的位置,大小不一,穿插连带,往返回复,连绵不断,气势奔腾,常人不可企及,后人称之为狂草。
狂草是草书的最高境界,技术难度很大,自由奔放而又法度不失,是书法家非常向往的书体。
从风格来说,草书就是小草和狂草,狂草也叫大草。
从历史的发展演进来说,草书经历了汉魏时代的章草,晋代的小草和唐代的狂草。
草书,萌芽于汉初,成熟于晋。草书,又称“破草”,由篆书、隶书、章草,沿袭多种古文字变化而成。草书特点是:存字之梗概,损隶之规矩,纵任奔逸,赴速急就,因草创之意,谓之草书。
草书有章草和今草两大类。先有了章草,章草笔划省变有章可循,又带有浓厚的隶书味道,因其多用于奏章而得名,代表作如三国吴皇象《急就章》的松江本。(章草也算作古草)
章草进一步发展而成为“今草”,即通常人们习称的“一笔书”,有小草与大草(即“狂草”)之分。今草不拘章法,笔势流畅,给人予观者豪放不羁之感。今草代表作如晋代王羲之《初月》、《得示》。
大草(狂草)出现于唐代,以张旭、怀素为代表,气势狂放不羁、运笔放纵、点点狼籍,成为完全脱离实用的艺术创作,成为抒发豪放性情的书体。
草书应分为章草,今草,狂草三种。其个性不同,韵味各异,却异曲同工。
我有幸获得书法名家李雁教授墨宝一幅,今特晒于图中,请书法界慧眼大家者为我鉴别其为何草体?叩谢!
什么是草书?草书是正书简约快速的写法。它的特点是:一,结构省简。二,笔画连贯。三,书写快速。
草书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的草书是指同正书甲骨、金文、小篆、分书和楷书相对应的草法书体。其中,甲骨、金文由于年代久远,它的草体已不得而知。其他正书的草体分别是:小篆的草体是草篆,分书的草体是隶书和章草,楷书的草体是行书、行草、今草和狂草。狭义的草书一般指以下三种,根据草体的潦草程度分:章草、今草和狂草。
“简化"和“草化"是汉字字体发展的基本倾向之一。一般认为草书产生和发展的原因是为了便捷和急就。
章草。是草书中潦草程度最小的草书。它是在秦代草隶的基础上演变而成的。用笔沿袭隶书,结字中保留隶书的“燕尾"波磔。传世作品主要有《急就章》《平复帖》等。
今草。也叫小草,是从章草演变而来的。它发展了章草笔势流转顺畅的特点,取消了章草中的"捺”笔,脱离了隶意,因此比章草更加简洁活泼。名帖有王羲之的《十七帖》、孙过庭的《书谱》等。
狂草,又称大草,是草书中最恣肆放纵的一种,最能表达书者的真性情。它最基本的特点是,一笔书下,飞走流注,气韵不断。狂草的代表作有,张旭的《古诗四帖》,怀素的《自叙帖》等。
草书的大草难写难认,主要用于书法演示是吗?
我来回答一下,草书的大草不仅仅是书法演示,还有更重要的就是————艺术性表现。下面,我就这个问题进行自己的观点阐述:
一,草书分为章草,大草,大草就是我们常说的狂草,它的特点是难认,如果不识草,是很难认识几个字的。那么,它真的那么难认吗?其实不然,只要你知道草书的基本规律,掌握它的草法,一般情况下是可以认识的,只是我们现代人,没有古人对草书的热爱,尤其汉唐时代,基本上文人墨客都知道草书的写法,只不过是有的人没有出名罢了,比如王羲之家族会写草书的很多,留下的作品却很少。所以,大草的难度大,束博了大草的发展。
二,大草的艺术性表现是其他书体所不及的。为什么这样说呢?书法是线条艺术,楷书的线条表现形式有很多局限性,一般情况是表达不出作者自己的情怀的,隶书,篆书的表现也是很单一的。我认为,只有大草才能够尽情表达作者的情怀,它是具有生命特征的线条艺术,所以不仅仅是书法演示的问题。
三,大草所需要的艺术天赋和艺术造诣是非常高的。如果没有对书法进行系统的学习,是很难掌握草书的特点的,必须从古贴临摹开始,把古人的东西融入到自己的内心世界里,以古人的艺术品质来同化自己,会让大草更富有文人笔墨,所以书法演示的概念在大草的里是不成立的,我们要正确的看待大草书,让我们的以艺术的角度来评析大草。
总之,大草难写难认,不是胡乱写的,而是有规律的书写艺术,因此我们要从多方面去考虑认识大草。
大草即狂草是书法艺术的最高境界,主要用于表达作者的心情、抒发个人的情怀及对自然的理解;
虞世南《笔髓论》释草篇中曰草即纵心奔放,……既如舞袖挥拂而萦纡,又若垂藤樛盘而缭绕。蹙旋转锋,亦如腾猿过树,……或如兵阵,故兵无常阵,字无常体矣;谓如水火,势多不定,故云字无常定也。
仔细研究虞世南的释草论,可以看出要写出精美绝伦的狂草,作者必须笔法精熟、精研各种字体、在书写时发挥“孙过庭《书谱》中草以使转为质、点画为情”的精要没有败笔,尽管字体势如飞虹、狂撒飘逸、飞龙在天,但仍然符合草书“使转为质”的规律,读者可以仔细观摩领会作者的心境,由此可见要写出符合大草要求的规范极其困难,怀素精通书法也只能在大醉时才能为之,普通人写仅仅是涂鸦!
草书是最难写的一种书体,法度不好把握,笔法也比较难控制,其特点是以使转为形质,以点划为性情。是书法最高阶段,艺术性非常强烈,现在也可实用,但范围小,得通草书群体之间广泛一些。
不问你大草,癫草,狂草,行草皆是书法上乘之表现(非表演)不问你是谁,只要是练习书法,想最后荣登书法大宝,哪可是不问你是天子,还是庶民,草书也是必由之路,否则你不可能荣登书法大宝,没有捷径可图,所以,无论哪家哪派,草书是最后登上书法之巅的必由之路,非为别的。
当然,绝佳的草书,也是顶级艺术,是中华民族艺术殿堂里的最奇葩的一朵,更是美的大餐和美的享受,书法太深奥,仅寥寥数语,就此打住!👌
书法是如何以静态的作品形式体现动态的笔墨意趣的?
汉朝的蔡邕在《笔论》中有言:“为书之体,须人其形,若坐若行,若飞若动,若往若来,若卧若起,若愁若喜, 若虫食木叶,若利剑长戈,若强弓硬矢,若水火,若云雾,若日月,纵横有可象者,方得谓之书矣。”
书法的动感,赋予作品以灵动和生命,无动感的书法才是真正的呆书、死书。论及书法动感,大多从“线条”上做文章,我觉得不太准确,书法由线条构成,但线条无法全面充分的诠释书法内涵和各种关系与规律。
要塑造书法作品的动感,抱庸以为关键是抓住以下4个要素八个字:笔势、字势、行气、墨法。
①以笔势勾勒动感。笔势是动感的第一要素,线条的粗细浓淡,力量的轻重速度的快慢,提按使转的陡平缓急,都以笔势来呈视。我们讲线条张力,就是动感美学的一个内涵。这个重点是用笔的功夫修为,需要在笔力上大作文章。
②以字势彰示动感。书法中的汉字各具情态,高矮胖瘦,沉着险绝,是紧拥抱合,还是相斥避让,是肥瘦错落还是疏实相间,或攀或倚,或顶或抛,或离或散,或牵或阻,会产生向心力、离心力、重力势能等力感,让汉字静中有动。
③以行气凝搅动感。行气中的左右映带,前呼后合,牵丝粘接,笔断意连,都充满动态与力感。行气之妙,在于乱中有序,就像一条舞动的铁索,搅结着书法中的气与势。以行气营造的,是大动感、大气魄。
④以墨法描画动感。浓即重,淡及轻,浓即缓,淡即迅,浓即沉稳,淡即空灵。墨分五彩,其义不仅在于平面的色差美感,更在于诠释力量。墨用的好,动感便无比丰富。
抱庸浅谈。插图为抱庸硬笔习作。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草书日月水火的字体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草书日月水火的字体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