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草书字体大小分布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草书字体大小分布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书法中草书一个字多种写法,普通人难看懂,有标准统一规范吗?
是学书法的人都知道,草书是书法的最高阶段,也是最难写的!草书不是笔画的简单缠绕和潦草,而是每个字都有草书符号的。学草书必须要掌握孙过庭《书谱》,张旭的大草,《草字诀》,于佑任《标准草书》等几种草书的写法。在创作应用中,因为每个人的兴趣爱好,性情和书写习惯不同,会用不同帖上的草字,这是正常的。因此不好统一,这就造成了草书作品不好辩认?要达到草书标准也很难!尽管这样,草书还是有非常严格的规律的,因为笔画的减少,很多部首很相似,少一笔多一笔都会是一个不同的字。对于没学过书法和没有熟练掌握草书符号的人,难以辨认是正常的!但对于从篆,隶,楷,行一直写到草书的书家,应该是很容易辩认和创作的!
首先谢谢邀请我回答这一问题。首先,要把草书的来源、演变搞清楚,把这一问题搞清楚了,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草诀百韵歌》一开始说的很清楚:草圣最为难,龙蛇競笔端,毫厘虽欲瓣,体势更须完……草书不是简单的潦草、任意简化、缠绕,随心所欲的乱画乱涂,是经历长时间的实践、总结,逐步规范来的一个个代表符号,写草书的人必须按照一个个约定俗成的符号去书写,一笔一画,差之毫厘,谬之千里。不要看草书家牵丝萦带,上贯下连,左右开合,参差错落,大大小小……其实都是按照约定俗成的符号、一定的法度去书写的。再就是草书最能表现书家的性情,这就造成了草书的不同风格,不同面貌,这就是草书的多样性的形成。但是,在这多样性中还是有规律可寻的,有草知识、理论基础的人,欣赏草书作品是比较容易的,如果不按草书法度去写,不按照约定俗成的草书符号去写,胡涂乱画,那不叫草书,那只能叫涂鸦,看看当今一些急功近利之徒的所谓草书,大家就应该明白了。以上是本人一己之见,还望方家斧正。
书法中草书一个字多种写法,普通人难看懂,有统一标准吗?可以说有,从最初的《王羲之草书要领》到后面的《草诀百韵歌》以及近代于右任先生的《标准草书千字文》等都可以视为草书的标准;也可以说无,盖因草书乃个人性情发挥的最佳字体,其书写不像正体字那样讲究法度严谨,而偏重个人习性的发挥,且个人又因成长环境、教育水平、人生阅历等不同,因此,即使有草诀的基础但每个人的书写还是各异的。
图片:王羲之草书要领图片
草书是从隶书演变过来的,其最初为章草是汉隶字体的一种快写字体,此后张芝总结归纳出小草以及唐代发展出狂草,这三者均是属于草书的范畴。
草书字体是篆隶楷行草五种字体中最能体现个人的性情。但其又不似正体字那样有着严谨的法度,因此在辨识上就造成了困难。
可以说,即使是多年沉浸草书研习的书家,在欣赏一幅草书作品时,其大部分还是需要联系上下文方能予以确定,否则只从单个字进行观看也是不能做到百分之百肯定的。
草书的标准一般从古代的草书要领、要诀以及近代的标准草书等书籍和各种流传的碑帖等进行学习的。因此,此草字的意思为简洁、快速,而非是糊涂乱画。其书写更是讲究在规则内进行变化。
图片:王羲之草书上虞帖
草书无标准是从个人的性情角度进行理解的,而非是草书的书写没有标准。
书法中的草书有很多种,到底有多少种无法知道,每个人的书写全凭心情,每个人书写出来的草书都是不同的,应该算是一人一体吧,没有一个统一的规范,要想有一个标准统一的规范那是做不到,甚至是不可能,也没有那个必要。
草书在书法领域,是有严谨的法度的。怀素的狂草天马行空但不失法度。具体的表现被称为草书符号,意思是这个字在草书中就用这个符号表示。草诀百韵歌说的清清楚楚。
小编提供的图片,任意拉伸撇捺,随意弯曲钩弋,看似潇洒,实则做作。而且部分笔画胡乱穿插,违背了草书的法度。实难归入书法范畴。
怀素自述帖
怀素食鱼帖
钢笔字大小怎样排列好看?
钢笔字比较不容易表现笔锋笔法,因此写草书尤其是狂草不太合适,那么,楷,行,章草,篆,隶等书体,楷,篆,隶,老老实实横成行竖陈列,大小均匀就好,整齐肃然。行书,章草,如果用竖向书写方式,可以竖成列,横不成行,字大小可以变化,字结构可以适当调整。体现出节奏感即可。
钢笔字的大小排列,主要是看钢笔字的练习功底,字体的形象化主要处决于字的工整和书写模块,自然界中万物讲究搭配,字体大小和搭配是关键,自然界讲究阴阳合调,均衡。字体也一样,也要突出字体的灵魂,感知感觉,从外观到内在美的结合,体现书法的精妙,渗透书法家的良苦用心,体现作品的含义。
谢谢悟空官方邀请!
钢笔字,也称硬笔书法。如何在一张纸内注意大小排列,涉及到章法及韵律美。
硬笔章法与毛笔章法大同小异:都要注意上下留有天地,左右对称空边。因硬笔字通常书写完毕,不再拿去装裱,留足四边更是必需的,然后才能考虑里边字的大小排列。
硬笔字在有条格的纸上书写尚可控制,如果在白纸上写,更要注意一行(列)字快结束前,要预先规划好下面将写的字的大小。切忌只顾一路埋头写去,结果排列不齐,破坏了章法的美观性。
硬笔与毛笔书写最大不同是:毛笔一般都是从右写到左,而硬笔则从左写到右,或从右写到左均有。应当按照不同情况排列好字的大小。
硬笔书法最紧要的同样是讲求通篇的变化和灵动,同时要兼顾行气和上下呼应。通过字的大小、倚正、粗细等排列变化来产生一种韵律美。
硬笔书法中大小变化,是书写行草书时最常见的表现形式。既忌如算珠般大小不动地排列,又忌一大一小轮番不变地排列。要根据词意、字形,将自己平时写得比较顺手的字适当放大,冷僻的字或非重要的词句不要显得太突出。
每幅字都有字眼。字眼一般在篇幅中心、观者首先着眼之处。这一块字的排列是否美观,尤为重要。
写草书是一定要按照标准草书写吗?
个人认为,草书要按照标准草书写。这个标准是说字的形态不要出错,就像写楷书一样,不能出现错别字。
但是,草书书写可以融入个人风格,例如线条的特点,用笔的方法等,古代有很多草书大家,怀素、二王,孙过庭、黄庭坚等,他们都写草书,但是各有千秋,风格迥异,自成一家。
在回答之前,我先问你,写草书不按标准写,大家能够认识吗?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草书因为看不懂,是自己没有学习过草书。而学习过草书的人,他知道草书的书写,是有严格的法则的。
我们学习草书的人,不能因为没有学习过草书的人看不懂,便抱着反正都是看不懂的想法,任意胡涂乱抹的去忽悠人。草书的入门教程很多。如《草诀百韵歌》,于右任《标准草书》,[_a***_]《真草千字文》,王羲之《十七帖》等,都是学习草书的入门教材。我的专栏中,专门有草书学习的课程。《规范的草书,从王羲之十七帖开始》,《通向草书殿堂的秘诀:草诀百韵歌》,都是帮助初学草书的朋友们正确认识草书,学好草书的课程。
现在有一股歪风,把书法当作所谓的线条艺术。写的什么东西不是他们所关心的。并认为遵守法度的书写不是书法。有一带头大哥直接说王羲之、颜真卿他们是写字,他们的字和书法无关。别以为他的话没人理会。他有很多书法界重量级的追随者。今天的书法界乌烟瘴气,就是因为这帮跳梁小丑一时得呈,掌握了话语权。我们要相信,在中国盛行了一千多年的王羲之、颜真卿书法,不可能会毁在几个丑类身上。
美,人心所向,随着越来越多的后辈青年书法家的崛起,拨乱反正的时间不远了。所以,劝你一句,别乱了规矩。将来乱书行不通。
目前,没有公认的标准,普遍遵循王羲之、怀素、敬世江等书法大家的墨迹,久而久之,便成了我们后辈学习草书的样板。我们一方面要遵照以上书法大家的书写规则,另一方面要创新,但创新不等于写来谁也不认识,只有自己体会,因此,还是要遵守草书书写的大原则,保持书法是用来交流、传递、传承的原有目的。
草书,首先是一种实用书体,一开始人们发明草书就是因为正体(篆书隶书)书写速度太慢,不能适应急剧变化的形势的需要,人们才发明了草篆和草隶。而既然是一种实用书法,首先得让接受公文的对方能够认识。须知,军国大事,决不是儿戏。所以说,草书是为了适应公文的传递而产生。草书当然要有一些约定俗成的标准。至于现代,草书仍然是一种比较实用的书体。譬如现在的医生,开的药方,就是草书。所以说,没有脱离实用的草书艺术,至于一些所为的***的书法脱离草书的文字性乱写乱画,那是他自己的事,但是不可能影响社会上的书法界的风向,因为那是一种神经错乱的行为,一个人疯了,大伙是不会疯的,大伙是头脑清楚的。所以草书的共同规律,大伙还是遵守的。
写草书必须有规矩,关键在于这个规矩不等于标准,其实历史上并没有统一的草书标准,历代草书名家王羲之,孙过庭,怀素,张芝等等写法也不尽相同,不过大家比较认可的还是王羲之的草诀歌和孙过庭的书谱,有些形体变化很大的字还是沿用王羲之的多些,只是到了现代,于右任才整理出了标准草书,可是好像也有没有得到公认,但是不能否认它的价值,还是比较系统的,而且大都有出处。现在草书书法名家对于一个字也有不同的写法,也无法统一。尽管如此,学草书还是要学一些规矩的,总得有个出处,特别不能自己杜撰,必要时就要查查草书字典,使自己有所遵循才好。个人体会,仅供参考。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草书字体大小分布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草书字体大小分布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