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楷书字体的力度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楷书字体的力度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楷书如何表现“笔力”更有感觉?
有力的笔画并非是通过使劲、用大力气而表现出来的。
通过手指手腕的感觉,张弛有度,节奏感一定得仔细琢磨。
在起承转合的基础上,通过气息去找准笔画衔接。在找准结构的同时,仔细体会节奏。找准节奏在使手腕与手指穿插结合。
楷书要表现笔力,有刀刻石的效果,遒劲而凝炼。应运笔沉着、迟涩、中锋、有提按起伏节奏。
练习笔力写较大的楷书是一种好方法。因为字大,比如十几厘米的字,必须站立书写才合适,肩、肘、腕的力才得以充分协调发挥,这样悬臂写,练笔力较有感觉。同时能增加作品的气势感和力量感。
清代书家何绍基楷书脱胎于颜体。但有自己的个性风格因子在里面。形成鲜明艺术风格。
楷书如何表现“笔力”更有感觉?要搞明白这个问题,首先我们要清楚什么是“笔力”。
一般书法意义上的笔力,是说的我们在写书法作品的时候,作品中的点画线条表现出来的一种质感所具有的力度,这种力度蕴含在笔墨与纸摩擦后的墨痕当中。
单独说“笔力”两个字是很抽象的,但是它也有一些具象的表现,例如颜真卿的楷书被称作是“颜筋”,它表现出来的就是一种筋力。唐代楷书是中国历史发展当中的顶峰,颜真卿能在如此众多书家中脱颖而出,就是因为他的书法特有的这种“筋力”。具体表现就是,颜真卿将之前楷书多方整的特点,易方为圆,增加了篆籀之气,点、竖、捺、折、钩等笔画,外圆内方显露出弹性大,刚劲、雄强、饱满、筋力十足的特点。
而柳公权的楷书被称作“柳骨”,它表现出来的就是一种“骨力”。柳公权的楷书用笔精严爽健,一笔不苟,点画轻重合度,骨法洞达,结体端庄劲媚,给人一种“骨力”感觉。
当然,用笔之“笔力”不仅仅是“颜筋柳骨”,不同的书家有不同的“笔力”表现,有平缓之力、柔和之力、绞转之力、方折险峻之力等等。那如何才能写楷书的时候让“笔力”更有感觉呢?
要想练就“笔力”,说一千道一万还是要从临帖上下功夫。临帖的目的就是学习古人的笔法,驾驭毛笔的方法,提高自己的控笔能力。临帖的时候要细心揣摩古人的用笔发力的方法,因此临帖的时候务必要求形似,形似了才说明你的用笔是对的,当然那种画字的方法是不算的。
一旦在临帖中获得了这种用笔的技巧之后,然后再自己创作书写的时候,自然会有“笔力”的体现了。
我是翰墨今香,专注分享传统书法文化,希望得到您的支持和关注。
笔力的问题很重要,有力就是有劲。要让写出的书法线条有力,首先是对要书写的内容要熟练,熟练了才能有自信,自信了下笔就容易产生力。
准确是产生力的必要条件,一个笔画只有在合适的位置上才能产生力。力也需要从笔画之间互相的关系中产生。
尽量中锋用笔,中锋能够更好的体现力量和立体感,使书写的线条产生一种厚重有力的感觉。
另外,不要拖笔写字,要让笔杆的倾斜方向和笔画的运行方向相反。这样吃墨重,有入木三分的效果。
写字时像刀子割牛皮,牛皮厚,不好割,要用力,要扎实,。像在泥泞的路上行车,要克服困难,努力前行。
要战行,要积点成线。
说了这么多,只是一体会和见解。希望能有所帮助。
我们常评论一件书法作品“笔力强健”“遒劲有力”等,对作品的欣赏与批评总少不了“力”字。那么,究竟什么是笔力?
笔力不等同于体力,不是手上的力量,也不是胳膊上的力量,它是写字的人,通过正确的笔法,将一种生命活力融入点画,从点画线条中表现出的生机与活力。不仅楷书如此,其他书体亦如此。
要表现笔力,关键在用笔上。
一、中锋
中锋不能误解为要求笔杆垂直,或所谓“笔笔中锋”。中锋之“中”,就是合适,类似河南话所说的“中”。
它并非笔锋完全在中央、中间,而是笔锋在笔画中最合适的位置运行。中锋的目的,就是防止力量外泄,让力始终鼓荡在线条之内。
讲中锋,不能排斥侧锋。中锋所表现的笔力,是一种含蓄之力、内蕴之力丶绵柔之力,而侧锋所表现的则是一种爽快之力、外发之力、税利之力。
二、逆锋与藏锋
书法用笔要出入取逆势,起收照应,起处逆,收处藏,笔势有来有往,有去有回,有放有收。
为什么要“逆”?逆是一种力量的积蓄。跳高要先蹲下,出拳要先收回,逆才能使线条充满筋力,从而显示生命的活力。
硬笔书法握笔松紧度如何掌握?松紧哪个适合?
1.硬笔握笔有法可循,太紧肌肉紧张会影响书写的流畅性,太松又表现不出硬笔特有的弹性,写出的字赢弱无力缺乏表现力
2.松紧有度,因人而异,一般根据性别、书写习惯、工具、字体都会有不同
3.从性别上看因指力不同,一般男性握笔比女性紧一些、成人比小孩要紧一些
4.从书写习惯看,书写速度慢、握笔偏下的握笔僵硬紧张;而结体软弱散漫也多是长期漫不经心,出笔无力所至
5.从工具上看,笔杆舒适度、出水效果等也会影响。一般说握笔杆粗、滑时力道自然大些,而过细过小的也会加力来控制
6.从书写字体来看,写篆、隶时线条古朴苍劲,速度较慢,控制笔的力度自然大一些,相反行书、草书速度快、转腕的地方多,如果过于紧张就会影响书写的表现力
硬笔书法是中国的国粹,写出一手潇洒俊秀的好字是每个人的梦想,但是对大多数人来说不管是成年人还是学生真正掌握正确的握笔姿势的却很少。
正确的写字姿势不仅能保证书写自如,充分发挥书写技能,提高书写水平,而且还能促进青少年身体的正常发育,预防近视、脊锥弯曲等疾病的发生,有益健康。
正确的写字姿势是:身体坐正,两腿自然平放,头和上身稍向前倾,胸部离桌子一拳,两臂平放在桌面。右手执笔写字,左手按纸,纸要放正。
正确的握笔姿势:
不管是硬笔还是毛笔,写好字跟执笔的松紧没有任何关系,这就好比如果你习惯左手写字也一样可以写得比右手好!我能在墙上写好也一定能在纸上会写。我就搞不懂怎么老是有人这么教条主义。
不要老是盲目纠结这些什么执笔方法、什么姿势,只要会写不管什么笔,硬笔、毛笔、排笔,不管什么材质,纸上、墙上、铁皮上,不管什么姿势,坐着、站着、高空中都能写得好,这叫熟能生巧。
当然会者不难,难者不会,反到是会写得人写字手执笔会越来越松,灵活自如,不会者执笔紧而僵硬!这是叫你写字,又不是叫你搬砖!当然这是需要一个过程的!
硬笔书法握笔松紧程度怎么掌握?我的经验是:在摆好预备书写姿势状态下,随心所欲的运动指头,只要笔不自行脱落,指头灵活自如,没有障碍感,即为适合。如图:
△本人教学示范一一执笔法运笔法
其实,就像吃饭时使用筷子那种感觉就对。注意,前提是,执笔姿势必须要科学合理,指法职责分工要明确,决不能同时使劲儿捏,或者用力按着笔尖书写,保持笔法动作符合提按、驶转等技法要求。
在书写过程中三指尖部发力大小要有节制,根据笔尖运动的方向、长短、曲直、快慢等酌情处理,并不是一齐用力,应以其中一个指头为主,其余指作***,这个现象在书法专业术语上叫作xxx指主运。比如,横向运笔时,大拇指向右推,纵向运笔时,以食指向内勾。向下实施按笔动作的时候,三指贴着笔杆朝笔尖方向推去,有协力下戳的意思,就好像吃水果的时候捏根牙签扎进去似的,力度点在牙签尖部,而不是牙签的中部捏的地方。如果只是横向用力捏笔杆,肯定是握的紧,会导致运笔不轻松自如。如图:
△指头发力示意图
初学者,怎么练习控制捏笔的力度呢?
第一步,用3B铅笔,在纸上画写圆圈、横线、竖线、弧线。注意,笔迹线颜色过于深黑,说明捏笔过紧、按笔太重了,指力过大是错误的,需要将指力调整到特别松驰状态为好。
画写出来的笔迹线颜色非常暗淡,感觉笔尖轻飘飘的在纸上滑行,没有阻碍,证明这样的用笔很正确。
第二,3B铅笔使用技巧熟练之后,换上2B的自动铅笔延深练习。
硬笔书法握笔的松紧,这个是没有一个量化的。一般来讲,我们在书写过程中握笔的松紧度以不妨碍我们手指的灵活运动为准。
书写中握笔不宜过松,如果过松则书写出来的字无力。也不宜过紧,否则所书写出来的字灵动不足,比较呆板。
在书写中我们的手跟桌子的接触点一般有两个。
一个是手腕处的突出点。
当这个点跟桌子接触的时候,我们一般在书写长的笔画,比如长横之类的。
二是小手指的第1个关节突出点。
我们在平常的书写中,真正跟桌子接触的就是这个小指头的第1关节突出点。
一般的书写我们都是以运指为主。但是在格子纸书写的时候就会用到运腕为主,因为在格子纸中书写它的字体会比较大。
因此,
我们在书写中对握笔的松紧不宜过松也不能太紧,应该以我们手指可以灵活运动,这一种程度为好。
毛笔的力量怎么使出来才能写好字?
这个问题问的好。
毛笔的力量来自哪里?不是你握住笔用力的写就叫有力,也不是你臂力千斤写字就有力量。它是一种内在的、提住笔外劲内使的绞劲。是屋漏痕、是锥画沙。
我们天天说写字,究竟多少人能真正体会到"写"的意味?有多少人体会到了"写"的真谛?
笔力是什么?笔力就是提、留、圆、驻,就是中锋运笔。真的需要慢慢的仔细体会。等笔画有了力量就可以体会线条的质感了。其实,古人在这方面有很多的论述,只不过我们没有认真捉摸、没有用心研读罢了。
认识粗浅,仅供参考。感谢诚邀。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楷书字体的力度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楷书字体的力度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