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颜体楷书情字体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颜体楷书情字体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唐宋的文字
唐、宋时,中国文字字体已经成熟,完成了从甲骨文到行书的历史演变过程。在唐代,楷书有很大发展,出现了著名书法家颜真卿、柳公权、欧阳洵、褚遂良等,他们是楷书大家,尤其颜真卿、柳公权字体自成风格,史称颜筋柳骨。草书字体在唐代名家有张旭与怀素和尚。到了宋代,行楷有了很***展,有北宋行楷代表宋四家: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
辽是契丹人建立的了,辽朝太祖皇帝时,根据中原汉字相继创造了契丹民族的契丹大字与契丹小字。辽代汉化程度很高,汉族其他字体也通行于有辽一代。
颜文字哪个字体好看?
颜真卿的楷书和行书好看。楷书如多宝塔碑、勤礼碑等都好看,多宝塔碑为颜真卿中年时期所写,笔法规正,结构严谨。勤礼碑为老年所写,险绝且很有气势,笔法变化多端。他的楷书为唐楷之楷模。他的行书祭侄文稿可谓天下第二行书,有二王之基,有颜之潇洒自如,可谓气势贯虹,真性情。
颜勤礼碑是什么字体写的?
颜真卿楷书一改二王清秀妍媚之书风,雄秀独出,一变古法,用篆籀之义理,得分隶之谨严,放而不流,拘而不滞。结字外拓,中宫疏朗,朴拙浑厚,丰润宝满。字如其人,观其书尤如见峥峥大丈夫气。后世学颜楷者蔚然成风。
颜真卿的字厚重,褚遂良、柳公权、欧阳询的字更骨秀,大家喜欢谁?
书法书体的选择,就是人性格,爱好的综合展现。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的审美取向。现在人们学书入门,首选排序大致为唐代颜、欧、柳,褚、以及直接入手"二王"书圣等。
一 通常以为,颜体厚重,雄强,所以男士喜欢,其实不然,许多大家闺秀,娴雅淑慧的女士更喜欢临它,这也许是性格互补的需求 也许是本身就,如素有民国最后一位才女的张充和,最初书法还是以颜体为主,后来遇到恩师沈尹默 才追溯到魏晋二王书法。
二 再一个人们的偏爱也受社会风尚的影响,比如,现在一些初级的书法班,少年书法班,书法教学里面,虽然有不同风格的字体,而主流还是两个大块,一是颜体字 。一是欧体字,因为这两个字体的风格差异比较大,我们形象比喻为"相克"的,互相交集较少重复的风格体势。
颜体敦厚大气,笔法笔势上属于外拓型的
欧体俊秀峭险,笔法结构上属于內擫型的。爽利挺秀,骨力遒劲,结体严紧。
再一个是因为这些书法班老师的老师之前也教的是颜,欧两体,所以也就约定俗成形成了这两大主流书体。
三 还有就是一个人们选择书法,也受书法源流 传承的影响。
比如你提到的柳公权书法,素来和颜真卿并立,都知道有"颜筋柳骨"之称。他的字取匀衡瘦硬,追魏碑斩钉截铁势,点画“书贵瘦硬方通神”。他的楷书,较之颜体,则稍均匀瘦硬。
如董其昌曾说。"余于虞、褚、颜、欧,皆曾仿佛十一,自学柳诚悬(公权),方悟用笔古淡处。自今以往,不得舍柳法而趋右军也"。表现出对柳体的钟爱之情。
再如颜体的形成源流,也受褚遂良体的影响。颜真卿当年就是从褚遂良的楷书中得到了许多启发,并综合了张旭的书法艺术,自成一体,但后人都认为颜真卿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颜筋柳骨,千年不易。现在看,仍然是这样。
欧字险劲,深受人喜爱,习欧者甚多,使欧字几成印刷体,审美意趣大大降低。
褚字的率意严整、多方变化,恐怕是开宋字尚意的先河的。褚字有意味,越看越好看。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颜体楷书情字体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颜体楷书情字体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