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五四青年字体楷书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五四青年字体楷书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草书作品用楷书落款怎么样?书法落款时,要注意什么?
草书作品用楷书落款绝对不行!
因为草书早于楷书而晚于隶书,而行书又晚于楷书。草书作品落款的最佳书体,应该还是草书。
(上图为张继的章草作品,落款的书体也是用的章草)
书法作品落款是有极大的讲究的,这个讲究来自于汉字演变和发展过程,而且还要考虑到书法作品的整体协调。书法作品,有静(正书)必有(草书、行书)动。
隶书作品落款,宣用章草。因为章草是在隶书的基础上演变和发展而来。
(上图为张继隶书作品,作品落款为章草)
草书作品落款,还要用草书。我这里所说的草书,包含古草、章草、今草和大草(狂草)。
楷书作品落款,宜用行书、和行草书。
白蕉与沈尹默书法相比较,谁更具有潇洒气质?
论名气,沈尹默要大于白蕉。
就水平,白蕉要高于沈尹默。
从气质,白蕉比沈尹默更见潇洒。
民国时期,书法承清末余绪,以碑或是碑帖结合为主,鲜有帖学的书法家产生。沈尹默恰恰以帖为主,习二王、褚遂良、米芾诸人,结构匀齐,用笔秀婉,书风妍美。在人人争学北碑的气氛中独树一帜,与众不同。加之沈尹默在早期即大有书名,解放后又担任中央文史馆副馆长等职务,社会地位高,声望隆,影响大,故而顺理成章地成为帖学的一代宗师。
早年,陈独秀曾批评沈尹默的字“其俗在骨”,沈尹默深以为耻,始发奋临池,书法大有进益。
我看沈尹默的字,恰恰有陈独秀所说的“俗”在里面。虽然沈尹默临池不辍,功夫精深,但仅“惟熟耳”,内在气质恨少,率意不足,沉雄稍欠。
白蕉,会篆刻,能书法,亦善画兰,被沙孟海先生誉为“三百年来能为此者寥寥数人”,但惜其流年不永,垂世之作较少,故影响不大。
但白蕉的书法有魏晋风流,习二王一路,潇洒中见劲拔,洒脱中寓沉着,有功夫,见性情,观之令人心动,掩卷余情未了,令人神往,令人震撼!
沈尹默与白蕉的书风比较,沈的书风较传统,功力比白扎实,名气和影响较大。但书风与白比较,是较为暮气的。
白蕉的书风,清丽雋秀,书生凝骨,有晋人之神而又现代之气息,不拒小节而心有大道的书风。他的书论更是入古开新的先河,为书法界学习研究的楷模。二者之间,对书道专研,应属白蕉,而书风的味韵魂,应为白蕉。
另,沈是大家,而白蕉50年后,大家的大家。沈的东西易学,而白的东西,你们难学。将来是一匹黑马。不信试试看。
我更喜欢白蕉!
沈尹默先生功夫和学问一流,自然喜欢的人很多,但是和白蕉相比,沈身上更多的是技法与功力打磨出来的规规矩矩的好书法,而白蕉的书法,更多一些魏晋神韵,仿佛神仙中人。
书法以神***为上,形质次之。所以,我更欣赏白蕉笔下的神***与风流。
白蕉的书法,在用笔、结体、章法上非常自然、非常轻松。能自然已不易,能轻松更不易。近世书家中能同达自然而轻松的也只有于右任、黄宾虹、谢无量等几人。白蕉的书法明快清新、澹净古雅,而又不显孱弱单薄。非常鲜活地展现了晋韵及唐法。从明清到现代,许多“大家”象巨人一样在地面上高视阔步,但在晋韵、唐法这两座大山前表现出来的依然是迷茫、徘徊乃至顾此失彼,而白蕉则在晴朗的天空下信步于这两座山的峰颠。这与白蕉先生眼界高、取法高、用功勤、个人天分与悟性高是密不可分的。
沙孟海在《白蕉兰题杂存卷跋》中说:“白蕉先生题兰杂稿长卷,行草相间,寝馈山阴,深见功夫。造次颠沛,驰不失范。三百年来能为此者寥寥数人。”
相对同时代人沈先生可谓翘楚,但与古人的书法比较,在技法、境界、气象和对书法本质理解上,从纯学术性客观比较,还是有很多不足和不少的距离。沈尹默书法取法二王,坚守帖学,笔法精到,是其贡献,但对书法的气韵、结体、境界等方面理解并不到位;沈尹默的成就不如白蕉先生。书家的地位需要历史去沉淀,同学二王,沈尹默虽也是***,但他的地位有一些历史因素的影响(譬如与名流交往甚密,门徒甚众等),是故尽管当年沈氏书风笼罩书坛。然而如今白蕉的影响已然大于沈氏。
谢谢你的提问。从名气来说沈伊默的名气要远远大于白蕉。
八十年代,很多人都不知道白蕉,还是因为很少人学习小楷,所以,有人提到,有一个写小楷很厉害的人叫白蕉,这样,白蕉就以小楷才广为人知。
沈伊默不一样,他是五四时代的老诗人,与五四时代的文化宿将有广泛的交往和联系,所以,知名度要远远高于白蕉的。
至于二人书法孰优,我觉得这不是应该问题。
因为二人书法都是传统功力深厚的书法家。
白蕉善尺牍,沈伊默善诸体,可谓书法上追下探,苦心孤诣。
至于谁的书法更潇洒,我到感觉,总体上他们各有千秋。
白蕉细柔一些,沈伊默大气一些。
看白蕉的书法如池塘蜻蜓,明丽轻盈。但往往也能有一些波谲澜漪。
为什么现在写书法的人不写简化字,还写繁体字?
学习书法不写简化字而写繁体字,一方面学习书法必须从师古开始,就是通过临摹古代书法经典来掌握美观的字形和书法的技法,这些字形和技法是我们近五千年的劳动人民和艺术家不断承前启后,不断发展创新的智慧的结晶,是我国书法艺术的菁华,学习书法,临摹繁体字,更容易接近古人,了解古人,学习古人。
二是从书法艺术或书法文化角度来看,学习书法临摹繁体字,比较简化字而言,繁体字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文化信息、书法艺术底蕴更丰富和深厚,博大。
三是学习书法或在日常生活中和艺术活动中使用繁体字,更有利于提升自我的素质修养和性情。
按照孙伯翔的话说,就是,汉字不能再简化了,在简化就将中国文化的根简没了。(大意)
三是简化字不利于书法文化的通过和学术研究。
所以,从根本上说,写书法作品不使用简化字利大于弊。再说,书法是我国传统文化艺术的源和根,繁体字本身就记载这我国古代的历史和文化,宏扬和传承书法艺术和文化,推崇国学传统,是我们的一项不可或缺的使命和任务。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五四青年字体楷书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五四青年字体楷书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