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书法字体楷书坤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书法字体楷书坤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怎样用书法写“天道酬勤”更好看?
书法没有一个固定的标准,怎样写“天道酬勤”好看,同样也没有一个统一的答案。
大家喜欢写“天道酬勤”,估计更多的是看重了它的寓意:勤奋的人会得到更多的回报,而成功呢,会更偏爱辛勤的人。有耕耘就会有收获,我们只要不懈努力,最大限度地完善充实自己,然后不断地提高自己,就会有一个美好光明的未来。
当然,如果能做到形式和内容的统一,既有视角上的美感,又喜欢内容表达的意境,那当然是最好不过了。不过也没关系,只要肯下功夫认真学习,每个人都可以追寻到理想的效果!
顺便附上自习写的“天道酬勤”,希望与朋友们切磋!谢谢您阅读!也希望您能关注我!
这四个字的出镜率真匙太高,到处办公室和家里经常见到,还有十字绣也有木刻印刷等各种形式的《天道酬勤》,大都千篇一律的,让人看多了以后,很是倒味口。古代经典名句很多很多,难道只有这四个字,可以鞭策你让你更加勤奋努力吗?
近些年,面对求字者,我也写过近百上千张此字,且越写越疲惫,越写越没感觉了,可能写的太多以后,貌似复印机没***与冲动了吧?
下边是我近年写的挑了几件,请大家不吝赐教批评拍砖。。。
启功的“厚德载物”具体笔画写错了吗?
这种写法从先秦至汉魏六朝至隋至唐初,在大篆、小篆、竹简、帛书以及汉隶、魏碑中,“德”字中间无一横的写法都一贯未变。唐高祖李渊曾写过一篇《为男世民祈疾疏》,其中“合家大小福德”的“德”字中间即无一横。此碑文拓片现收入《中国书法史国录》中。可见,“德”字中间多写一横,在唐中期始见。唐代大书法家李阳冰,学秦小篆变势变体,在他书写的篆书《千字文》中,“德建名立”的“德”字,在字中间添写了一横。这是“德”字有一横的始见。李阳冰这个“小动作”,可视作“始作俑者”,不久书法家史惟则在《荐福寺碑》中,“德”字也加了一横。于是,中唐时期,篆书中出现了“德”字加了一横的写法,只是书法中出现标新的异体,在典章文献中并不通用,如唐碑《郭府君墓志碑》,字体为楷书,写“大唐武德七年”,“德”字中无一横,可认为这是唐代通行文字书写的范例。
可见,“德”字的这一写法,从唐初至明末清初,均循旧例未变,延至明代仍可以找到佐证。明代官方《永乐大典》第十七卷中的“德”字,无一横,又如宣德年间官方铸造的写有“大明宣德年制”的“德”字均无一横。再如明南京城墙数百块砖文上,及府县官员及窑工姓名,凡写“德”字均无中间一横。由此可见,从先秦到明代的官方规范中,“德”字中间是没有横画的。“德”字之中无一横的写法,沿至清初,事情来了一次出人意料的颠覆。康熙49年(1710年),下旨编《康熙字典》,谕曰:“勒为成书,垂世永久”。康熙55年(1716年)书成,大学士、陈邦彦在序中写道:“官府吏民,亦有所遵守焉。”在《康熙字典》中,收入的德字,赫然是有一横的“德”字。
启功先生是爱新觉罗家族的,受的是中式教育,他写的厚德载物留世不少,而且他写的德中间是没有一横的,和现在常用的德字有区别。估计在他们那个时代,按照古书法,德是没有中间一横的,反正大家能认识,理解就行了。
喜欢启功先生的字,非常简练,大气,秀气,达到了书法的较高水平。厚德载物这个典故来自于易经,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这也是我网名的由来,自强不息,厚德载物。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书法字体楷书坤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书法字体楷书坤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