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草书字体字帖行书推荐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草书字体字帖行书推荐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草书要临哪位书法家的帖更好?
历史上精通草 书的书法 家不少,但人数最为集中的是唐朝。在唐朝,有两 大书法家 都被称为“草圣”:一是宰相张旭,二是和尚怀素。但是在我国民间,更多的人把张旭称为“草圣”。
张旭 ,吴郡人。字伯高,生卒年月不详。 他得书法得之于“二王”而又能独创新意。他的 楷书 端正谨严。规矩至极,黄山谷誉为“唐人正书无能出其右者”。若说他的 楷书 是继承多于创造,那么他的草书则是书法上了不起的创新与发展了。韩愈说:“旭善草书,不治他技故旭之书,变动如鬼神,不可端睨。”杜甫在《八仙歌》中写道:“张旭三杯草圣传,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他能把书法艺术升华到,用抽象的点线去表现书法家思 想情感高度的艺术境界。在书法艺术中,他的字貌似怪而不怪,关键在于点画用笔完全符合传统规矩。可以说,他是用传统技法表现自己的个性,而在书法上成了有创造力的无愧于自 己时代的书法家。博大清新,纵逸豪放之处, 远远超过了前代 书法家的作品 ,具有强烈的盛 唐气象。 古诗四贴 《古诗四帖》传为张旭所书。 纸本,草书,写在 五色笺上,共40行。 纵28.8厘米,横192.3厘米。 前两首诗是庾信的“步虚词”,后两 首为谢灵运 的“王子晋赞”和 “岩下一老公四五少年赞”。 原迹现藏辽宁省博物馆。 盛唐时期,以张旭为代 表的一派草书风靡一时,它打破了魏晋时期拘谨的 草书风格。把草书在原有的基础结构上,将上下两 字的笔画紧密相连,所谓“连绵还绕”,有时两个字看起来象一字,有时一个字看起来却象两个字。 在章法安上,也是疏密悬殊很大。在书写上,也 一反魏晋“匆匆不及草书”的四平八稳的传统书写 速度,而***取了奔放、写意的抒情形式。
他的草书代表作有《肚痛帖》和传本 墨迹 《古诗四帖》,正书有《郎官石记》等。《新唐书》卷二百二有传。《古诗四帖》, 墨迹 本,无款。明董其昌定为张旭书。五色笺。草书。竖28.8厘米,40行,凡188字。钤有“宣和”、“政和”、“内府图书之印”、“子固”、“项元汴印”、“宋荦审定”、“乾隆”、“嘉庆御览之宝”、“宣统鉴赏”等鉴藏印。曾经宋宣和内府、明华夏、项元汴、清宋荦,清内府等收藏,现藏辽宁省博物馆。盛唐时期,以张旭为代表的一派草书风靡一时,它打破了魏晋时期拘谨的草书风格。此幅草书,通篇气势奔放,运笔无往不收,如“锥划沙”,无纤巧浮滑之笔。
我的建议是:初学草书宜先临山西出版社出版的《草诀歌》再临韩道亨的《草诀百韵歌》,这样两本歌诀类的草书法帖易记易临对于识草临草打基础增加兴趣很有益,然后再临《智永真草千字文》丶《书谱》与《十七帖》,当草书有相当水平与功底后才进一步临《怀素自敘帖》《张旭古诗帖》等法帖!广泛阅读祝枝山贺知章王铎及《于佑任标准草书千字文》等名家法帖有助于提高草书鉴赏力,没有鉴赏力的书家达不到高水平!另外还要提高国学水平与打扎实繁体字根基!另外习草书者年龄不宜过轻,性情必须洒脱豪放!必须有较深厚的文化积淀!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草书字体字帖行书推荐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草书字体字帖行书推荐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