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书法字体楷书韩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书法字体楷书韩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只看单字书法作品,真草隶篆各种字体,哪一种书法更能体现汉字的艺术之美?
中国书法的五种书体风格各有短长,也各有自己的展示领域和价值空间,问题的关键是看书写什么字,表达什么思想,做什么用?但就多数汉字书法艺术来说,用行草更能体现书法艺术之美。比如有人写“虎”、写“龍”、写“凤”、写“舞”,用行草就比较好的体现了书法艺术之美。当然,简单的汉字就不尽然,但用行草的笔法可能更体现汉字的灵动性和艺术性。
为什么强调行草用笔,而不强调行或草,这是因为行虽比楷灵动,但还不能体现作者个性和书法特点;草书是中国书法的最高境界,但单个草书往往失去它们可读性和信息传播性,也不能真正体现书法艺术之美。所以我主张行草用笔,实现行草的完美结合,这样才能更好体现汉字书法艺术之美!
石千石519
昨天 12:56 · 湖南湘潭电机集团有限公司职员 艺术领域创作者
谢谢邀请。 看单字是欣赏书法艺术之大忌。这是书法艺术上的一大常识。为什么?今天此处不详谈。就四体单个字说事,最能体现生动、天真、自然、造型、意境、古朴等等只有大篆才是首出之先也。这是任何一种书体无法代替、无法比拟、无法在一个层面此美的一种书体。你就是单打单的写上一个大篆字挂在室内,就够猜想、回味、想象一阵子了呢,就是写下一个大篆字足够作为装饰之物了!不信?你选其中之一个大篆字试试。后面三体无法比拟了,逊色了哦。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效果呢?因为大篆之书体,是原始文字之一,表现正好原生态之形。我国创造文字原动理由,本来就是来自大自然生态物之形,变成了语言交流符号。也就是说,例如:当你看到了大篆'草'字时,就是画了一幅有关'草'的中国绘画作品了。'草'是文字符号、也是中国画这样理解和欣赏概念。
《好太王碑》看起来比较奇怪,它属于隶书还是楷书?临摹时要注意什么?
很高兴回答“《好太王碑》看起来比较奇怪,它属于隶书还是楷书?临摹时要注意什么?”这个问题,《好太王碑》,又称《好大王碑》、《广开土王碑》、《广开土王陵碑》或《永乐太王碑》。通常我们都叫“好大王碑”,是我国著名碑刻之一,出土于清末,现在位于集安市洞沟古墓群禹山墓区东南部太王乡大碑街。其风格怪异独特,受许多书法爱好者的青睐。那《好大王碑》是属于楷书还是隶书呢?临摹它时需要注意什么?
《好大王碑》属于隶书,但风格有向楷书发展的痕迹,整体笔意是篆籀用笔,造型厚重朴实,含蓄不外放,内收,内部空间结构疏密有致,字体饱满、朴拙,风格特点具体如下:
1.用笔:圆润浑厚,朴拙涩劲
《好大王碑》整体用笔简散,没有明显的波磔变化。其有些地方略显草率,符合民间书法的自然特点,这种看似率意的笔画,表现出的却是天真烂漫的效果。笔画带有篆书的笔意,圆润浑厚,线条劲涩富有质感。笔势虽然没有一波三折,却能收放自如,笔随意行。
《好大王碑》的用笔平缓,没有典型隶书所特有的“蚕头燕尾”,但在看似简单的笔画的质感中,我们能感受到其极强的生命力和来自荒山野的独特韵味,充满灵气和古雅。
2.结字:平正敦厚、跌宕雄强
《好大王碑》的结字特点相对平正,结构恢弘雄强,平实稳健。取势含蓄收敛,不作纵横驰骋状,力求平正而不显于呆滞。它整体结字多取横势,少部分字取纵势,使通篇中看起来灵动但不显得很突兀,反而有起到调节行气的作用。结字没有明显的长短粗细对比,字内空间随意自然。
《好大王碑》这种隶书的结体,篆籀的用笔,平正而不呆板、跌宕而不奇险、舒朗而不松散的结字方式,在汉代的隶书碑刻中极其难得,其艺术审美价值不在“三颂”(《西狭颂》、《郙阁颂》、《石门颂》)之下。
3.章法:疏朗开阔、肃穆雍容
《好大王碑》整体章法气势恢弘,布局平正严整、古朴典雅、肃穆雍容。它对技法的要求不是很高,属于风格型、性情型,其疏简敦厚、跌宕雄强的结字方式,能构成一股强大的冲击力。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书法字体楷书韩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书法字体楷书韩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