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草书字体给人的感觉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草书字体给人的感觉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草书是一种怎样的情怀?
许多人说草书是最难的书体,我倒感觉无论何种书体,真正能够达到书为心声的境界,都是同样的不易。个人理解,所谓书法的情怀,一要不离法度,无论平和或激愤,都要能够达到使人感同身受的效果;二是自然随性,忌矫揉尚洒脱,从心所欲,朴素无华;三则唯书而书,不可非要旁边跟着许多摇旗呐喊的嬖童,摇头晃脑忘乎所以。正所谓字如其人,大气之人,***以时日的历练,终将成就大气之书。
草书,中国书法的最高境界,真正的艺术,他与音乐异曲同工,能充分宣泄内心情感。
写草书,从哲学上讲,是追求精神上的自由;从生活上来讲,是追求心理上的自在;从感情上讲,追求情感的喷泄。
好的草书,其艺术美感,同音乐的旋律一样无国界,无语言障碍。所以,我写的草书作品,都向不认识字的中老年妇女请教,请她们讲真话,她们会真诚回答说象花草一样,真好看。
写草书的人绝对是性情中人,有自己独立的精神世界,不染俗世,飘飘乎遗世而独立。也就是说草书书家有两个世界,一个是现实中的自己,不得不被柴米油盐牵绊,一个是独自游走在艺海中的侠客,跨过一座山,涉过一汪水,长河落日,去追寻那心间属于自己的闲适。这是自己的感受。
去年一段时间临怀素自叙帖,用长峰羊毫书写,感觉到一直发不上力,笔不熟悉。一个上午一口气写了百张纸,慢慢地想象着怀素是怎么个姿势写的,肯定是站着的吧,肯定是忘我的吧,突然间笔就熟悉了,神韵也出来了。拿着作品让行家看,行家说我有张旭遗风。没错,这种情怀就是不断超越自我的情怀。
在追求草书艺术的过程中,绝对不能被金钱名利为蒙蔽,否则字就会有铜臭气,或许你自己不知道,而行家一眼就能感觉出。这也是至高艺术所具有的排外性。
草书是艺术性最高的书体,草书的创作,抒情占主导地位, 以情感主宰笔墨,一切基于心情的驱使。
作品中的生动形象和深刻 的意蕴是融情入书的结果,撼动读者心灵的妙笔必系真情,神高韵远的境界必成于深思,所谓艺术价值的创 造,既是物质的存在,又是人格的存在。
体现在书法创作中,往往 是其他东西所不能替代的一次性获得。因此我们要取其精华,就 定要浸淫到法帖中去,深刻体会这种特殊感情支配下的惟一 形式存在,在这里起决定作用的是真挚的感情和激越的情绪。
以《祭侄文稿》为例,作为一篇祭文,颜真卿虽然怀着极其悲愤的心情一挥而就 但在他的行书中集情感和笔法、结构、章法为一体,它是无法之 法。
其用笔丰富而厚重,体势开台纵横,个性鲜明。形式独异的 述志、述心、技法、章法都开历史先河,集中反映了颜真卿行书的 艺术风***,为我们提供了极为理想的范本。
更多文章,敬请关注千年兰亭。
古人云,书者如也,书者散也。如也,就是字如其人,什么样的人就有什么样的字。散也,就是欲书先凝思静虑,忘怀庶务,从心底喷薄而出创造***。王羲之完成了今草规范以后,至张旭,草书已经完全脱离了记录语言的功能,成为一种抽象的专门表达草书作者情怀的艺术形式。如果说书法是中华文化的核心,草书就是原子核。孙过庭说书有五乖五合,尤其是得时不如得器,得器不如得志。所谓的“志”,就是情怀。而想要书法能够达其情性形其哀乐,就非得草书、尤其大草、狂草不可!为什么书法史上有颠张醉素呢?我们来温习一下张旭和怀素的创作状态。杜甫诗云,“张旭三杯草圣传,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怀素则是“远锡无前侣,孤云寄太虚,狂来轻世界,醉里得真如。”“粉壁长廊数十间,兴来小豁胸襟气,忽然绝叫三五声,满壁纵横千万字。”这里我们看到的都是以极度忘我的精神,肆无忌惮的表达自由自在的***和挥发生命的创造力,创造出美轮美奂的艺术作品,千载而下依然激动人心,人人膜拜,***仿效,无人能及!这就是西方美学的酒神精神。颠张醉素而下,如黄庭坚,张即之,王铎,毛泽东等人的草书也都是极其无我又极其自我的。所有经典草书作品都是***澎湃,意象万千,波澜壮阔,令人热血沸腾,感同身受。老子云“死而不亡者寿。”也就是佛家所说的“慧命菩提。”草书所欲表达的就是对这种慧命孜孜以求的情怀吧!
草书的艺术性体现在哪里?
草书的艺术性体现在哪里?草书体现在达情达意之能。最能表达情感,如何艺术化表达,以丰满多姿态的使转线条,及点画来表现。
故,一方面能抒发胸臆,一方面把这种情感用笔墨表现出来, 书写时,充满***,由心迹之变化,寓笔墨之中,使点画起伏,错落,顿挫,抑扬,或圆转,或方折,疾速,平缓,一如心电图。通过掌握的笔法,充裕自如,随心激荡挥洒。方有艺术性显现。
往往因情而冲动,法疏意大,那么其点画之致之韵有失,反之,有失情性,
所以草书,必须有扎实笔功,及字外之功,才能挥笔从容,又有情感丰富,达及意法相济,才有体现出草书写心之艺术表现。
从而可捋出艺术性,在情性丰富,还有精准的法技。
主要体现在:
1.线条,也就是线条要有质量,入木三分,不要游离纸上。要有律动,抑扬顿挫,粗细浓淡搭配。
2.错落,要有所区别,有点匠心。
3.结字,有特点,别千篇一律。
4.疏密,要有致,具有张力。
草书在篆隶真行草五体中是最能表达性情传递情感的一种书体。草书作品通过线条的变化反映作者创作的状态、思想、情绪、感悟和认知,通过大小、浓淡、润枯、欹正丶软硬、粗细、收放等对立统一来表达哲学思唯,使书法充分表达思想和情感,一下子活了起来。内容和形式的完美结合,使草书作品充满生机。欣赏草书就是一种直接的艺术享受。
虽然大多数人看不懂草书,但人们对草书的喜爱丝毫不减,那种提笔挥毫、势如破竹、风驰电掣的感觉,可能是很多人梦想中的事情。这是因为草书有个最大的特点,就是最易书家性情的流露,纵心奔放、富有变化,具有较高的艺术性,所以尽管难写难认,还是以它独特的魅力得到人们的喜爱。
草书的笔法非常丰富,虽然变化万千但也离不开擒纵转折。擒是要能收得住,纵是要能放得开,转折看行笔之方折。草书笔法的关键就在提按之间,表现在一幅草书作品上的时候,就是我们看到的这些线条的变化,例如轻重、快慢、迟速、起伏、方圆、大小、正斜、虚实、粗细等等。
孙过庭在《书谱》中说到草书时曰:
姜夔这段话对我们理解草书的笔法帮助很大。
“大珠小珠落玉盘”是古人用来形容音乐的,拿来形容草书也不为过。一幅草书作品中,点画是跳动的音符,章法就是乐章,书法被誉为无声的音乐,草书可能最具代表了。
章法的基本原则就是“和谐”之美,不管是像怀素《自叙帖》那样的急迫如狂风暴雨一般的狂草,还是他那《小草千字文》古淡如一个高士行走于羊肠小道一般,都能带给人美的享受。
如果从对人的视觉冲击力来看,章法要重于笔法。欣赏一幅草书作品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它的整体气势,然后才会注意到笔法的变化。就像我们看一个人一样,章法代表一个人的气质和姿态,用笔和点画是一个人的眉目。一个人姿态优美、气质高雅,即使眉目稍有瑕疵,也瑕不掩瑜。
章草作品往往行距和字距都比较疏朗,给人一种轻松愉悦、从容不迫的感觉,但这种章法对书家的要求反而很高,写不好就状如算子,毫无生气。虽然字字独立,但要行气贯通,顾盼生辉,攲侧俯仰、远招近唤。
我们常见的行草书往往都是行距宽,字距紧凑。书法线条的动感与留白处的静,形成鲜明的对比,整体有秩序感。王羲之的《十七帖》多是这种章法,字间大小、攲正变化丰富,非常耐看。
草书代表书法的最高成就,无疑是最美的,当然对草书不是每个人都能欣赏,必须是对草书有所了解的才能欣草,不懂的都认为草书就是乱画,其实草法有法,而且非常严谨,都有相对固定的草书符号,草书之美在于结体,欹正,疏密,浓淡,线条……下面第一幅张旭的《肚痛帖》,除前三字相对规范,后面越写越流畅,气韵连贯,一笔到底,飘逸流畅,汪洋恣肆,潇洒自如,美不胜收!释文为:"忽肚痛不可堪,不知是冷热所致,欲服大黄汤,冷热俱有益,如何为计,非临床"。第二幅是本人写怀素《自叙帖》,没完全按原帖,有些自己的书写习惯,请书家批评指正。
这张草书小品如何?
我是大成,我爱国学。
对于草书,我不算行家,但可以给您一点建议,希望有用。
1、您对草书的临习是下过功夫的,这点能看出来,但法度不够谨严。云、万、山、度等字都有明显的书写错误。草书这种字体和其他字体在修习方法和创新思路上有个最大的不同,每个字的书写方式和线条组合缠绕都必须遵循恒定的规则,否则会引起辨识度问题,这就是“法度”。草书写的好与不好,标准在于线条质量、章法和气韵变化,单字的构成上不能越雷池一步。每个单字的写法都是自古如一。楷行隶书尚可在结体上做一些变化,新的穿插方式、点画形态和部首组合方式都能被普遍接受,原因在于这些书体的局部变化不会影响辨识度,草书则大大不然。这点您可以稍作留意。
2、您的草书熟练度是够的,看的出来对书法的钟爱,让人有敬意,不过在笔法上似乎还没上道。不仅是草书,行书楷书自二王一脉传承下来有其笔法脉络,其核心就在于转指,或称捻管。这一点在我族毛笔这一特定工具的使用上是最有特色的技巧。可以说,毛笔的笔法很大程度上就是转指、转锋、切锋、截锋、调锋、揉锋、逆锋等技巧,这一点,跟西方油画所谓的笔法其实和笔无关,而与色彩涂抹构成方式有关就大有不同,这也是我族书法最为迷人之处。君不见,毕加索那样的西方***临摹八大山人是何等的不堪入目?不是能力问题,是关注点不同所致。您的字几乎就是一面锋,除了极少量的笔管倾侧变化以外。草书中,无论是二王传承还是张旭怀素孙过庭,都是把八面锋用到极致,所以我不太能判断出来您到底是学的哪一家。其实,大量江湖书法都有这个毛病,殊不知,锋的技巧不懂,就和书法无缘了,这是最基本的功夫。草书可贵之处,不在于您多会绕圈圈,而在于绕圈绕的如此优美专业而气度娴雅。顺便言及,您的毛笔选的太硬。笔软则奇怪生焉,笔太硬就只有一面锋,写的字不含蓄也写不出转锋的流利变化,行话叫“字有点生”。
3、我不知道您学书法是爱书法还是爱***。像这种写了字玩滤镜玩翻转的朋友,在头条上还真不少。或许您觉得这样更美观,但很遗憾的是,字口不清晰、墨色变化丢失,这还能算书法吗?书法的美有定法,过多借助软件去“做”,未免有点“作”。
书法是一门死功夫,好与不好不用管别人怎么说,网上喷子多如过江之鲫,最重要还是找到正确的学书法之路,然后,临池、临池、临池!功夫到了,书法的灵性之美就能表达了。那种美的境界,绝不是玩玩儿滤镜美图能比拟的。
过年不过年,说就说真话,希望您不要介意!
我是大成,我爱国学!
敬请点赞,春节码字,顿感温情!谢谢!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草书字体给人的感觉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草书字体给人的感觉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