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容易辨认的草书字体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容易辨认的草书字体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书法:篆,隶,楷,行,草,用最简单的话描述这几种书体的特征?
篆书:
铁线润且圆,刚柔一身兼。
装饰匀称美,高挑是主旋。
隶书:
蚕头燕尾妙,方圆互相跳。
提按要夸张,势扁两边翘。
楷书:
方正是主题,规整讲平齐。
点划涵筋骨,端庄君子仪。
行书:
篆书体态质朴,隶书体态华贵,楷书体态端庄,行书体态灵动,草书体态流畅。
文字字体的形成,遵循的是便捷。如果从艺术性来讲,正书之中篆书的形态肯定比隶书和楷书更具有艺术性。篆书更接近物象。所以有“书画同源”之说。最初的文字,就是像绘画一样的线段绘制而成的象形文。
书体之态,千姿百态,岂能以一言而能详尽!项羽说:“书足以记姓名而已,工与拙何损益于数哉”?社会之所以进步,是人类不断的追求完美。饮食由野果生食充腹变化精烹细制,装衣由御寒变成了礼仪时尚。文字乃道之根本,精研细修,穷一生之力尚未必能通解,简单的把五种书体描述出来,谈何容易!
篆书:高古线条均匀一部分象形一部分抽象,处在文字的转变期;而小篆标准统一规则,意义巨大。
隶书,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早期隶书,秦时期已出现隶书
第二阶段隶书的中期,大概文帝时期此时的隶书仍有篆形
第三阶段西汉中晚期这时的隶书已经成熟,尤其点、捺明显变多了。虽然偶见篆意的遗留,基本上和东汉时期的隶书写法上差不多。
楷书:隶书发展到后期的时候,去掉些许夸张的写法,等同楷书。用古词“法度森严”,一句话规矩要求比较多,但是又不能写死了像印刷字。
行书,楷书的快写,但是又不能用楷书的规矩来写,自成一套系统;虽是行书不能一味快,又要求有楷书的庄重感。
草书,江湖人士***必备利器之一、梳着大背头之二、身着唐装之三,颇有古人指点江山气势,云里雾里神秘莫测,也不想一想,古人草书写好的也就那几位,汉末张芝、唐张旭怀素、明王铎,剩下的皆是名家,这还是在社会上以繁体字为主的基础上才有这样的结果。究其原因平常人看不懂,你说是啥就是啥?我无力反驳,虽有疑问击不中要害。
简体:中书协认为是俗体,正统地位的是繁体,就如同秦时期小篆是官方规定文字,而隶书是俗体,谁知隶书不断演化成楷体,而篆书成了古体。可知书法的未来是由下及上,上有太多的资本利益牵扯,下才是最自由的最有生命力的。
不好意思,书法的发展史就是文字的演变史,一两句是说不清楚,你的要求太高了,这都还没有说清楚,以后有机会头条再见,分段详细介绍,真喜欢书法还是自己探索,古人的路已到头,因为繁体已成古体。接力棒在简体,最好的结果是为后人试错,因为书法就是这么来的的!
各书体有不同书体,同一书体还有多种不同的体式。各书体的结构特征蕴含着疏密、虚实、展蹙、奇正等对立统一的关系,由此使汉字具备了造型上的艺术特性和美学上的欣赏价值。
草书的主要特点是什么?书写时有何技巧?
草书的主要特点就是“草”!这个草字不是潦草、草率,是指的草书书写时的笔墨若不经意、疾如闪电的狂放惊奇效果,而这种奇特意象又不是用毛笔胡乱忽拉出来的,所以创立草书的草圣张芝说:”匆匆,不暇草书!”就是说急吼吼写不了草书。
这是一个矛盾,既要写出自然界的惊天地、泣鬼神精彩景象,又要从容徘徊、指点江山,下笔千里阵云,谁能达到?
因此张芝草书以后,王羲之甘拜下风,王献之只是略胜其父,……直到大唐张旭、怀素奇绝独出,才颓然天放、纵横千万,把狂草推上了书法的高峰,成为唐代文化三绝之一,成为中华文艺精绝之首。
那么狂草书写有什么技巧?这个问题使汉末的草书追求者几乎疯了,即使疯颠也无济于事,因为学草如丈二金刚,也摸不着头脑。
唐人怀素以忽然绝叫三五声,满壁纵横千万字闻名天下,他最终公开了书写狂草的诀窍是:自言转腕无所拘,大笑羲之用《阵图》!
运腕,就是笔法,就是草法。不会运腕,无缘狂草。不会运腕,也无缘书法也!
草书的主要特点从书法艺术的角度看,就是气势连贯,神***飞扬。从文字学的角度来说,则是减省笔画和改变笔顺。草书相比较于行书,减省的笔画更多,笔顺改变的更彻底。这也是许多书家反对从行书开始学习草书的原因。草书之连笔是有其自身的规律的,也是和毛笔蘸墨多少相关联的。即使是同一位作者他的连笔方法也是有差异的。当然草书的字与字的连贯和作品的空间布局有不可分割的联系,这些都需要我们在书法实践中不断学习领悟古人的笔法、章法和用墨方法。所以说临习古人字帖绝不是可以绕过去的一段路程,而是有志于书法学习者的必由之路。
感谢邀请,对于这个问题,我有以下三点看法:
第一,草书最主要的特点是结构简省、笔画连绵。
第二,我们在学习草书的时候,不仅要了解草书的主要技法,还要对草书有一个基本的认识。
草书是中国书法中的一种重要书体,这种书体形成于汉代,最初是为了书写简便在隶书基础上演变出来的。草书分为章草、今草、狂草。章草最有名的莫过于三国吴皇象的《急就章》,今草当以王羲之《十七帖》、孙过庭《书谱》为最佳范本,狂草则主要是学习张旭的《古诗四帖》、怀素的《自叙帖》。
第三,说到草书技法,其实并不复杂,只不过有些人爱神乎其技,把简单的事情搞得复杂了,让人看得眼花缭乱,不明所以。下面重点说一下草书的技法。
草书跟其他书体一样,同属于中国书法,那么该遵循书法的普遍规律:“书法以用笔为上,而结字亦需用功。”
2.在结字上,草书主要有有四字标准——连、省、变、符。
(1)连,就是把两笔或者更多的笔画连接在一起。比如,“反”字,楷书共有4笔,草书却连成了1笔。
草书与篆丶隶丶楷丶行诸种书体比较而言,其特点可主要概括为:简易流美。抒情写意。
其结体省笔丶变形,删繁就简,趋便捷爽利。省略点画细节,以概貌约形体。打破平衡,变形夸张其势。
书写运笔以使转为主,以点画为辅。打破匀速,突显节奏变化,以适应情性表达。
孙过庭《书谱序》云,"草以点画为情性,使转为形质″。"草乖使转不能成字″。
草书的起始阶段,也是实用型的。所谓"倚马可待"立等遂取,所谓"匆匆不暇"而作草。前者为环境条件所限,后者为时间所迫。现实生活中机动便利的要求,促成了草书体例的形成。
毕竟"草"之随机随意性,最终难逃"不登大雅之堂"的命运,跳出实用范畴,成了文人墨客的公余炫技之便。由于其脱离了谨严的规矩束缚,也便成就了它的另类艺术风格。盛唐出现"颠张"丶"醉素″的狂放大草书,可以说完全走出了实用。再以此用于魏晋前后的简牍丶翰扎之书写,那就是格格不入了,与小草书都完全是两码事了。
草书的书写创作,从技法丶技能上说,也应把握其特有的規律丶原则性。孙过庭有言,"草不兼真,殆于专谨″。凡事过犹不及,草得没了节制,就是了草丶草率了,就是病(殆)了,就是过失了。所以他强调,"草无点画,不扬魁岸"。光突出照顾草书书写的使转流便,便无气魄丶态势之张力。這是特别要注意到的,不少朋友逆反对楷书功夫的夯实,其实是很使草书基础功夫乏力的。
草书的字内功丶字外功之要求都是很高的。"无间心手,忘怀楷则,自可背羲献而无失,违锺张而尚工"。忘怀楷则,决不是不要规矩,不下基础功夫。而是要基础沉厚,功夫纯熟,"心不厌精,手不忘熟,若运用近于精熟,规矩諳于胸襟,自然容与徘徊","潇洒流落,翰逸神飞″。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容易辨认的草书字体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容易辨认的草书字体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