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草书字体族字写法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草书字体族字写法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这幅狂草作品倒是有多高?好在哪里?
这问题已邀了三次,不好意思不回答。但我不是书法家,只是说一下个人观点。首先,这幅字的草法不规范,写了会令人读不懂。第二,没有笔力,这是书家最忌的。第三,看不到墨色的浓淡变化。建议书者多读一下古代名帖,应该会有所领悟。我也是醉中回答,错了别怪。下一次谁的书法我都不再评论,也不想得罪人。头条请别再邀。谢邀。
还谈不上作品,只能说是练习,而且是极不老实的练习,想当然的练习。
首先,章法既不规范,又谈不上创造性,只是想当然的胡搞。字间行气和章法实际上是没有的,只是生硬的拼凑。
其次,点画不过关,软弱无力。
第三,没有灵魂。
草书是书法里抒情性最强的,看不出这幅作品要表达什么。
第四,有些字草错了。
本来呢,看得出来,还是有些天分和功力的,不过感觉走错了路。急功近利自以为是最害人,所以猛击一掌,希望醒悟。再这样连语言都不通顺,“倒是有多高”地问下去,沾沾自喜只会害了自己。很多搞书法的人就是这样,连基本的东西都没有就狂起来,结果到头来一事无成。
草书代码还需提高,精准!否则,让人认字困难。
笔力尚浅,线条过于单薄。建议熟练草书代码,只有足够熟练了草法后,才能逐步增加行笔的力量,才能让线条达到饱满,遒劲的效果!
提按能力太弱,没有多少控制笔毫的能力,致使线条主弱不明,看起来也缺少味道,书写时,也不可能有轻重缓急的韵律感!
章法与墨法都嫌单调,所谓,一篇优质的草书作品应该是,变化多端,无论是字体,章法改有墨色皆不了单调,一个字而言,有长,有短,有胖,有瘦,再结合章法,气韵及墨色的变化,才能使你的作品看起来,有气韵,有格调,有风***!
感谢小秘书的邀请!
作为一个学习了五年草书的学者来说,我看到开头大胆的猜测了一下,这应该是《观沧海》,再往后,我就不太好猜了……
这幅字以书写者目前的水平,还不能用作品来形容,怎么说呢,草法还有待提高,且有的字不能叫草书,只能用潦草来形容,举例:
比如这个东临石碣,临字的第二笔明显不对,石碣二字更是连在了一起,这是什么草法?我可能是孤陋寡闻了。
谢谢邀请,这幅草书作品写的是三国时期曹操的诗歌《观沧海》,整体书写流畅,有一定的书写的功夫。
但是书法水平的确很一般,整体给人的感觉很乱,章法处理的太过于“满”,落款的地方处理的也不是很好,落款的位置太低了,一直写到了最后,连盖章的位置都没有了,给人比较憋屈的感觉,其实到最后只剩了这么一点地方,只需要写一个名字就可以了,没有必要落长款了,另外没有盖印章,也不是一件完整的作品。
作者用笔上比较粗糙,很多笔画都是作者凭自己的感觉写出来的,没有遵循一定的草书的法度,属于比较野的用笔路子,没有经过系统的草书的临帖训练,而且里面还出现了很多的草书错字,有的写的也不够准确,总体来看,可以说还没有入草书的门径,
我们来看一下这幅草书作品:
这幅作品里面出现了很多的错字,这是一个硬伤,比如比如第一句“东临碣石,以观沧海”,其中观字和沧字都写错了,这在草书里是大忌,本来草书就不好识别,现在更难了,接下来还有不少的错字,如第二行的“树木”、“百草”风字,都写的不正确。后面秋风萧瑟的“瑟”字也不是很准确。
观字的写法
另外,最后两行的连笔太过于缠绕,没有通透的感觉,总之草书要草而有法度,草而不乱,这才是好的草书应该有的,而不是潦草的书写。
建议作者从小草和草字开始学起,系统的临帖和学习草书的字法,从临帖中去寻找草书的书写方法,而不是会了几个草书,就开始连篇累牍的书写,我觉得以作者的书写的功力,系统练习的话,必能取得成绩。
沧字的写法
二王的草书规范吗?你怎么看?
历史上有三次对汉字立下规范,分别是篆书,隶书,楷书。按照这个标准,二王不规范。二王处在汉隶向唐楷的过度时期,打破一个规范建立另一个规范,二王也可被视为规范之母,他们有自己的规范。
第一,篆书美化并规范了象形文字,为文化传播打下了统一的文字基础,无奈秦立国太短,篆书影响不大。
第二,隶书进一步提高了汉字的书写速度和传播效率。大汉立国400余年,汉隶影响深远。
第三,楷书法度严谨,体现了大唐作为超级大国,在文化上的完美追求。
总之,规范总是不断被创立,又不断被打破的。只有在社会规范和内心规范之间寻找到契合点,才能成为伟大的书法家。
二王的草书基本规范了,既承前师之精华,又有本人之创新。那个时代书法(当时可能没有法书这概念,只是把字用最优美的形态表现出来)在二王笔中有了质的飞越,大方向大规模地形成了。以后在二王的基础上没有翻天覆地的变化。只是少微有些更新,万化不离其宗,大体精髓未改变的,所以二王草书还是比较规范的,学书法的还是要拜访书圣的。
我们都是学字写字,二王的草书是规范的样本。但后者的草书有很美草,有很多新草,皆尊二王的规范原体。
草书保旧创新,但不造字。用现在文方四宝,难写出二王的草体皆同,总会有差异,只原版印刷是不变样的规范,不然就成活二王了!
草书是很受人喜爱的,想象书者就尤如眼前,看手看笔看字,印象是草书修养也,文也!
从历史上看,规范字是楷书。行书和草书,都是楷书的***书法。草书虽不像楷书那样大众化,但也是人们普遍认可和喜欢的。也就是说,行书草书是为楷书服务的。是为了楷书写的更快一些。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行书、草书从来也不是规范字。古代如此,现代也是如此。这是事实。
二王的书法,是唐代以后逐渐成为大众学习的书法规范的。而事实上,大家学习的二王书法,主要是行书。因为行书是日常最便利的书法。一是活泼可爱,二是书写比楷书效率要好,三是行书介于楷书和草书之间,比草书容易辨认,为大家乐意接受的学习。但是,行书事实上也是***字,而不是规范字。
因而二王的草书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规范字。
“规范”这个词一用到书法上,就很容易误导很多人,认为规范的就是要必学的,是标准。我们现在太相信***的讲解,相信“名人”的话,可书法、绘画恰恰是要有自己独立判断的标准,只是我们抛不开一个范畴,但是绝对不能把一个人写的字作为标准。我讲的我明白了,希望大家也明白。哈哈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草书字体族字写法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草书字体族字写法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