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诸的行书字体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诸的行书字体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文征明楷行草俱佳,为何书法名家里没有一席之地?
感谢您的邀请!
文征明在楷行草上的建树,书法史上曾留下过浓墨重彩的一笔,诸如史上将文征明同沈周、唐寅、仇英合称“吴门四杰”。文是吳派中第二位大家,其书法在明代中期名气极大,号称“文笔遍天下”。后人在书史上对其着墨较多,己经列入名家之列。
文征明的楷行草各有造诣,但最擅长行书和小楷,其书温润秀劲,法度谨严而意态生动。虽无雄浑气势,却具晋唐书法的风致,也有自己的特点。其小楷笔画婉转,节奏缓和,有“”明朝第一”之称。文征明同唐寅,祝允明,徐祯卿又合称为“江南四大才子”。
后世将“吴门四杰”,“江南四大才子”的美誉授于文征明,可见历史已经充分肯定其书法名家的地位。
凭心而论,如果把文的楷行草与王、颜、柳、欧、赵和怀素、张旭相比,其草书远不如怀素,张旭;行书更不敌二王颜真卿和赵孟頫;楷书确实不及欧阳询和颜真卿。文的行草虽有温润秀劲一面,但总体上气息滞结,气韵不够贯通是其硬伤。因此,入名家之列己是高就,要与王羲之等诸大家比却相差甚远。
此乃一家之言,不妥之处请指正。
以下是本人临文征明小楷《落花诗十首》,请书友们指正。
说文征明在书法名家里头没有一席之地,这句话是有点过了。文征明,就像你提问中所说的,楷行草三体俱佳。唯一遗憾的一点就是他没有创新出属于自己的一种书体。而这一点正是使用他没有在第一阶梯的书法名家里头。
文征明算是一个全才的人,他的书画造诣极为全面,诗、文、书、画无一不精,被当时的人称为是“四绝”才子。
他的书法是跟李应祯学习的,绘画是跟沈周学习的。在绘画方面他跟沈周共同创立了“吴派”画派,在中国的国画史上,沈周、唐寅、仇英跟文征明合称“明四家”,又称为“吴门世家”。
文征明的书法最早拜师李应祯,后来他广泛学习了前代的名迹,篆书,隶书,楷书,行书,草书这五种字体都各有造诣,尤其擅长行书和小楷,他的书法温润俊秀,法度严谨但又意态生动,虽然没有雄浑的气势,但却具备了晋唐书法的风致,有一定自己的风格,但是又那么的明显。他它的小楷笔画婉转,节奏缓和,跟它的绘画风格相结合,在当时有明朝第一的称谓。
总之,
关于文征明在书法史上的地位,的确是有些遗憾,他五体皆能且造诣非凡,但是在书法的第一阶梯却没有他的名字,主要就是创新二字所导致的。但是,这一点上来讲,也算是必然的规律吧,中国自从文字的出现到现在,历经将近4000多年,真正能够在书法史上第一阶梯的位置,出现的名字也是寥寥无几。
有时也在感叹这种形情,书法的学习,自娱自乐、悦人悦己就可以了。
行书横版书写的规范是什么?
软笔行书多为竖写,写作品的目的。横写行书的多为硬笔行书,实用性强、或随抄以自娱自乐为目的。
硬笔行书要有一种节奏感,好的行书,像一排山一样,是迭宕起伏的!或者说,要有收有放!
在字的收放、节奏上上,我也在学习中,但为了方便举例,就拿昨日的随抄示例了,如下:“每个人的笔迹都是其个性在纸面上的投影。”
“每、笔、都、其、投、影”这几个字,像高个魁梧的军人一样,自信神气!主笔要突出,架子更稳,写的要张扬,略大一点!
而“个、人、的、上”,这几个字,尽量写小一点,因为结构相对简单,像天生的小家碧玉,不适合跳蒙古舞蹈!
“在”字可大可小,写成行书时,可大一点,写成草书在时,可小一点,总之,这是需要你写字时的心情、手感的。刚才铅笔试写如下:
2.不论字的大小,每个字的重心,尽量是在一条线上,比如,有人会问,红字中的字有的并没有在一条线上,尤其是第二排,有点歪了。
原因很简单:我水平不到哈。我自幼写字姿势不好,离纸太近,所以到现在总是写的歪歪扭扭!
具体原因见下图:
根据书写者的水平和爱好,字可以写在每行的正中央,也可以写的紧临下划线。
综上,如果字的结体、笔画上没大的问题,个人以为,硬笔行书横写,需要注意的地方不多。整体上大方齐整,又收放自如,就很好了!你觉得呢?
关注我,为你提供最真实有效的练字经验和行书示范,一起学习进步!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诸的行书字体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诸的行书字体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