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刀的楷书字体的,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刀的楷书字体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刀的甲骨文?
刀"(dao)是象形字。甲骨文的"刀"字,是古代"刀"的象形图描,上部是刀把,下部长弯竖是刀背,向左下歧出的斜线是刀的刃部,这是古代有锋刃的切割器具。金文"刀"字的形体,是图像文字,这四款金文就是四款不同样式刀的真实图画的缩小版。在商代,刀很少用作武器,更多用作刑具或工具,一般小型的是工具刀,或随身携带以作护身武器使用。小篆承续甲骨文字形,只不过把"刀柄"写得更弯些,像形意味不足,隶书和楷书的"刀"字,与像形相去甚远,是完全符号化的文字。
"刀",说文解字:"刀,兵也,象形。" "刀"是一种用于砍、削、割、剖的单面侧刃的兵器。距今五千多年前的马家窑遗址,曾出土上古时代的青铜刀,可见"刀"的历史有多么久远。由于用途不同,刀的形制也出现了分化,有凹刃、凸刃丶长柄、短柄等等多种多样。长刃长柄的大刀通常用于战场砍杀的兵器。形制较小的通常作为工具,用途比较广泛,如农业中用于收割庄稼,畜牧业中用于宰杀牛羊,手工业中使用的地方更多,砍、削、割、剖都离不开刀,家庭日常生活中更离不开刀。
"刀"是纸张的计量单位。一刀纸为一百张。
"刀"也是古代的一种钱币。因其形如刀,故称刀币。有齐刀、即墨刀、安陽刀、明刀等,主要流通动于春秋战国时期的齐、燕、赵等国。《荀子.富国》:"厚刀布之敛,以夺农之财"。这里的"刀布"指钱币,意指加重农民的税收负担。
"刀"通"舠"。指代小船。如《 诗经.卫风.河广》:"谁谓河广?曾不容刀。" 意思是河面狭窄,容不下小船。这里的"刀"即指小船。
有人说魏碑不是用毛笔书丹而是直接刀刻的书法,真的是这样吗?有什么依据?
没有看到过有关由刻字艺人直接刻到石碑上的相关资料,不好妄加评论,倒是曾经看过介绍碑拓字笔画遒劲有力的原因主要是碑文上的字不完全是书家本人的原字形,在雕刻过程中有艺人修饰的因素,特别是撇捺竖折驻笔处修饰因素较多。有"师笔不师刀,刀锋非笔锋"之说。
我没有见过直接刻出来的魏碑书法作品,
1、可能有吧,但是大部分魏碑书法作品都是经过书丹,然后再找工匠刻的。比如像《张猛龙碑》、《张黑女墓志》这样大尺幅的书法作品,如果没有以前写好,是不可能写那么整齐的,实际上《张猛龙碑》本来就有格子,龙门二十品里面的《始平公造像记》也会非常明显的格子,魏晋时期的墓志,带格子的就更多了,都是提前规划好的,不可能直接写的。
在格子里书写的北魏《始平公造像记》
2、即使是直接刻碑,也是无法实现的,因为当时的大部分工匠都是不识字的,一直到了唐代,很多刻工也不识字,当时的识字率还不到百分之一,根本没有办法直接去刻。
古人写完没有来得及刻的北魏《令狐天恩墓志》
3、现在出土的大量的魏晋时期的墓志,里面有很多都是用买笔写完以后,没有来得及刻的,这些是铁的证明,证明魏碑是由书法家写完以后再刻的。比如著名的《令狐天恩墓志》、《延昌八年墓志》等等。
北魏《元怀墓志》
4、魏碑书法也不是骗局,魏碑就是一种传承有序的书体,由隶书演变而来,又直接影响了隋朝和唐朝的书法,比如隋朝的《董美人墓志》、《龙藏寺碑》和唐代欧阳询、颜真卿的书法。
历史上写的好的魏碑书法实在是太多了,不胜枚举,魏碑书法是中国书法的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上承汉代隶书,下启隋代、唐代的楷书,有丰富的书法风格,对于后世书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由于魏碑是刻在石头上的,所以流传过下来的作品非常多,有一些并非精品,但是这并不能掩盖魏碑的历史地位也艺术光彩。
隋朝《董美人墓志》,已经初具唐楷味道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刀的楷书字体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刀的楷书字体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