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字体设计行书入门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字体设计行书入门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初学行书,如何练习笔法?
在学行书之前应把正楷练好,正楷好比人走路,行书相当于小跑,人要先学好走后才能跑,所以楷书练好了在练竹书就水到渠成了,只须在书写楷书上加一些正常的速度或节奏,对某一部分字的章法笔顺进行一些调整,这就须平时多读帖多记帖多临帖了!
从楷书的练习转入行书,应在运笔使转上下功夫。由于练习楷书时,字的结构框架即字的结体已基本掌握了,那么,在行书的练习中,就要灵活运用笔法。行书讲究行,行的特点就是有连带、使转,或意连等。我们在运笔的过程中,要使诸多方面照应,做到一气贯通。
因此,由楷书到行书的练习,也就是由框架结体到运笔使转连带的过程。
初学行书,如何练习笔法呢?
笔法通常包括执笔与用笔。书法练习,首先必须要有正确的姿势与执笔方法。
一、书写姿势
一般情况下,写各种书体,姿势没有什么区别。平时练习中等大小的行书,姿势与写楷书一样,既要端正,又要感到自然舒适,这样,才能毫无障碍地使右臂送力至腕,至指,达到挥毫得心应手的目的。若练习较大的行书,可以***用“悬腕”的姿势,悬腕有坐姿和站姿。
坐姿
站姿
二、执笔法
练习行书,要使笔锋垂直于纸,笔能提得起,按得下,让锋尖始终在线条的中心运行,即中锋用笔。这样书写的线条圆浑,厚实,富有立体感。行书以中锋为主,兼用侧锋。
中锋行笔,执笔姿势无定法,有“拔镫法”即“五指执笔法”、“三指法”、“二指法”,甚至如执钢笔一样,也可书写,既有个人习惯,又有师承关系,我就喜欢用“三指法”。
练习行书,用腕很重要。用腕有三种:1. 枕腕,即右手枕于桌面上,宜写较小的字。2.提腕,即肘部着桌面,腕部提空,宜写中等大小的字。有时也可以腕部与桌面若即若离,细微处靠着写,线条长处提腕写。3. 悬腕,即腕、肘部离开桌面,这样能灵活运笔。写较大的行草书,必须用悬腕法,才能不受拘牵。行书练习,对腕的要求比较高。腕力控制得好,线条圆而有劲,腕灵活,则圆转自如。
行书入门先学谁最好?
学习行书首先要有楷书基本功,也就要学好柳:颜等楷书,有了一定楷书基础,才能学习行书,行书字题一在民国前历史上用处广泛,民间文稿:书信:对联大多用行书体字,是书法中最多用的字体。本人认为学习行书应该先从王羲之的兰亭序入门最好,因为兰亭序是苐一行书。
想练毛笔行书怎么入门?
从提供的这幅习作来看,很有功底,写的不错。家字本身是很难写的,所谓写好風神家,成了书法家。
学行书,根据你的风格,度道书法有以下建议:
第一,可以从王羲之开始,学王首选《怀仁集王圣教序》。缺点是没有墨迹,碑刻不容易看懂。
第二,可以从赵孟頫或米芾开始,这两位存世墨迹较多,米芾手札尤为精彩,赵抄录古人文章甚多。
行书练习,是帮助重新认识楷书笔法的最好的补充练习。古代楷书的墨迹流传下来的很少。我们现在学习的楷书,大部分人都是从碑刻拓片影印的字帖入手学习。对于领悟正确的笔法,有很大的局限性。而行书墨迹影印的字帖,则比较丰富。从墨迹的行书字帖中,领悟出笔法的起止,应用于楷书中的练习,能使你苦练多年楷书而不知其道的外形描摹,变为自然而不失法度的书写。
选择字帖时,最好选择墨迹本。兰亭序,祭侄文稿,寒食帖,这些传世名作都是上佳的临写范本。还有米芾的蜀素帖,苕溪诗卷,赵孟頫前后赤壁赋,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等,各种风格流派的作品,都可以选择学习。
你学习颜柳楷书,不妨试试颜真卿祭侄儿文稿。在同一个人的不同字体中,他的用笔方法则是一致的。在一致的笔法中,寻找出他的规律。从而把这些规律,应用到实践中去。一旦领悟出笔法的奥秘,则书艺突飞,指日可待矣。
学行书可以一开始就临赵孟頫《洛神赋》等行书字帖吗?还是一定要从临《圣教序》开始?
学行书,临《洛神赋》还是临《圣教序》,其实都有道理。但我更赞成圣教。
赵孟頫是书法史上最接近王羲之的书家,他简化了王羲之的笔法,让王字变得易学,从《洛神赋》从手学行书当然不错。
而《圣教序》是集的王羲之的字,虽然行气上有些问题,但《圣教序》胜在字数多,相当于一个王羲之的“字库”,学习行书,直接取法“书圣”无疑l是最好的选择。
但学习《圣教序》一定要解决一个问题,那就是应该同时临习王羲之的其他经典手札作品。圣教因是集字,连贯性稍差,而其手札正好可弥补这一缺点。
我的看法您同意否?
更多文章,敬请关注千年兰亭。
谢邀。这个没有规定。我认为首先选择自己喜欢的古人法帖。今人用笔失误较多,刚开始莫选今人的字。尽量选择体态变化丰富,用笔提按自然,粗细变化微妙,用墨燥润处理合宜的字帖。你所提到赵孟頫《洛神赋》,集字《圣教序》,都是佳帖。先练哪一帖都可。行书临帖虽则有练结字技巧方面的要求,但主要是练习用笔,锻炼驾驭毛笔的能力。能随心所欲的写出自己所想要的笔画是临帖的主要目的。因为你最终是要写出自己独具风格的字,所以亦步亦趋的练习方法最终还是要舍弃的。要有蜜蜂***花的精神,集众妙为我所用。
对于学习行书从哪里入手,这是一个很多初学者关心的问题。
学习行书,需要有一定的控笔能力。行书的笔法变化比楷书丰富,因为这一特性,成为历代书家最喜爱的一种书体。历史上的著名书法家,多以行书名世。王羲之、王献之、颜真卿、赵孟頫……
行书从什么地方开始学习呢?很多人主张从王羲之的《圣教序》开始。《圣教序》,是怀仁耗费二十五年时间,搜集王羲之写的最好的字镌刻而成。给学习王羲之书法的人提供了极其宝贵的资料。但是,《圣教序》是石刻,没有相当的书***底,对王羲之变幻无穷的笔法有所认识,直接从石刻的《圣教序》入手学习,便无法探知道行书多变的奥秘。临写出来的字干硬无神,全无王羲之韵逸洒脱之气。
赵孟頫《洛神赋》墨迹本,是赵孟頫的行书代表名作。全文并序九百余字,一气呵成,酣畅淋漓,锋芒变化,毕现毫端。对学习书法的朋友来说,最难的是怎么下笔。下笔的角度、轻重、方向、映带承接,在石刻中是很难看到的。而墨迹中,这些东西清晰的呈现在纸面。越是细致精微的地方,越是书法的机枢所在。把这些东西学到手,理解透彻以后,再去学习《圣教序》,就不会受困于石刻中干硬的点画。写出有血有肉,神飞韵逸的行书。
我觉得学行书就要学自己最喜欢的,有自己的审美观,但也需要大家的审美观,多看看大家的评论,吸取好的,放弃不好的,我学王羲之、赵孟頫的为主,已学三,四年了感觉还好。
提供我的几位恩师的观点吧,就简单叙述,不作评论,以敬恩师。
第一种,从集王圣教序,或书谱。
我当时是从圣教开始的,一段时间后,易出现呆板的现象。
而其他书友从书谱入手的,比学圣教的更有书写性,对于各种笔法也掌握的丰富而精准。
第二种,从赵孟頫的真草千字文入手。
赵的真草千字文,真书流畅妍美,笔法一窥即知,况赵的结字平稳,点画精到,对于打基础还是不错的。
第三种,智永的真草千字文。理由同上。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字体设计行书入门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字体设计行书入门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