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友字的草书字体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友字的草书字体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请秀出你感觉满意的软笔及硬笔书法,让大家欣赏一下,怎么样?
壹庸
确实比较喜欢书法,以前对毛笔书法比较喜欢,更是喜欢二王书风,由于条件的限制,近半年多的时间,上手写硬笔书法,其实不管硬笔书法还是毛笔书法,在书法理论上的没有明显界定的,可是,两者还是存在着差异。
说句真心话,对自己的硬笔书法还是算不上满意,可是没有办法,学习总需要一个过程,进步也是需要过程的,看大家都在秀自己的作品,作为一个爱好者,我也跟风晒一晒,大家多多指点批评。
练字是一个享受的过程。书法不仅仅是练字那么简单,练字可以自己乱写一通,但书法不能乱写,既然叫书法,就是有一定法度的。
无论软笔还是硬笔,都要遵循法度。法从何来?从帖中来,帖者,古为上。临古帖,写出来的字才比较耐看,比较有书卷气。江湖体中不乏有好看的字体,但无法从中感受到书卷气,江湖体写得好是一种艺术,但它不是书法。
此处留两幅本人字迹,水平较拙,忘广大书法大神们批评斧正!
我是一名书法爱好者,两年多来一直看孙子。在防疫抗灾的困难日子里,很多朋友以笔为***援前方白衣将士,我也趁孙子睡觉时拿起笔伧促的涂抹了几张,不尽我意,趁楼主邀请也拿出来晒晒,见笑了。
疫情期间宅在家里练练字,修心养性是不错的选择。本人因为是带着孩子回老家,还要照顾老人,也没啥机会练字,就把自己之前的一些习作发出来献献丑吧。
本人一直很喜欢启功先生的小字行书,而且觉得启功先生的这种小字行书非常适合硬笔书法来学习,因此利用疫情期间,在家创作了一个专栏《启功体硬笔行书技法》,将启功先生小字行书做了一个归纳,把自己的经验作了一个总结。
启功先生曾经说过:“行书宜当楷书写,其位置聚散始不失度。楷书宜当行书写,其点画顾盼始不呆板。”因此看启功先生的小字行书,点画位置、聚散谨遵法度。但同时点画姿态有变化万千,笔势顾盼呼应,用笔流丽,毫不呆板,不愧是当代书法大家。
硬笔书法当向毛笔书法取法,传统名家书法作品众多,是我们学之不尽的源泉。学习传统书法也同时锻炼了自己的欣赏、审美能力,可谓一箭双雕。
特别是在临习启功《论书绝句百首》的过程中,又顺便对书法史有了进一步的学习。上面的几幅习作就是临习启功先生的书法。
上图是临赵孟頫《心经》,学习这些古代大家的书法,越练越觉得自己的渺小,时不时会感叹:吾生有涯,学而无涯。
我是翰墨今香,一个专注分享传统书法文化的人,希望得到您的支持和关注。
谢谢北燕老师的邀请。我发几张本人的硬笔拙作,凑个趣吧,这几张图都选自我最近的一个专栏《抱庸硬笔唐诗三百首》,请书友们批评指正。
硬笔书法是小众的,但硬笔书法的受众是大众的,可以肯定的是,练习硬笔书法的人群规模,远远大于毛笔书法。硬笔作为当今最主要的应用书写工具,受众广,实践多,既有艺术性,又有实用性,因此被很多书法爱好者所喜爱。
书法学习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想从自己的习作中找出最高水平的“代表作”,是一件很难的事情。对于多数的书法爱好者来说,如果一直笔耕不辍,现在的书写往往就代表着最高水平。当然,考虑到灵感、状态的因素,今日的作品未必就一定胜于昨日。进入脱帖创作的阶段,就是不断的探索、尝试与突破,有顺利的,也有绕弯路的,但总体上是一个波浪起伏并逐渐上升的轨迹动态,一般都是会越写越好的。
浅谈。颂友书祺。
大家晒一下自己的书法,并附上是练习谁的字帖,我的是庞中华?
@徐敏豪大诗人 @徐敏豪大哲学家
上联:“三个独步”独步当代天下古今,
下联:“三个自成”自成一体一家一流。
横批:“三个不重复”不重复古人他人自己。
注释:
1.三四十年走进去,三四十年走出来。“入门”不易,“出门”更难。真草隶篆行“五体”皆能为“能”,方得“入门”。而后,方可“登堂入室”,信步“神逸”。三品神逸能,顺流而下,能者“五体皆能”,逸者“不可多得”,神者“不可复得”、有如神助、巧夺天工。书品从人品,亘古至今。为何?相由心生。心正则笔正,一笔、一字、一篇不苟,从知难行易、知易行难,到知行合一,唯一选择、不二法门。宇宙、地球、天道,只有、仅有一个。
2.三四十年前不要怕,三四十年后不要悔。艺海无涯,书海无涯。书如其人,亘古至今。为何?身心、赋勤、学养,一目了然、一眼见底、一览无余。德识才学、格致正诚、修齐治平,外秀慧中、气宇轩昂、尽收眼底。书画同源,内得心源、外师造化,深谙与行知天道与否,绝无虚言。天道,天人合一、顺天应人、顺昌逆亡。古今中外、概莫能外。书法,虽为“小道”,亦旨归“文以载道”。大道至简、道法自然、物异理同。三辞赋比兴,赋直抒胸襟,比取类比象,兴浮想联翩,比最难。书法亦然。
3.人生的每一步,都不会“白走”,皆为成功阶梯。从不悟、渐悟、顿悟、觉悟、醒悟,到开悟,过程极为艰辛,果实极为甘甜。小则修身养性,中则益寿延年,大则成就事业,亘古至今。真草隶篆行“五体”中,无篆无以说文解字,无隶不古,无真不足以标志时代,无草不足以笔走龙蛇,无行不足以张扬个性,亘古至今。从真书入手,兼收其它各体养分,不可或缺。亦步亦趋、因袭前人、时代无人,仍任重道远。
结论:
目标其上,求得其次;目标其次,求得其下。万物皆然,书法亦然。千万不要执迷于一体、一家、一派,而应兼收并蓄、博***众长、自成一体、自成一家,立志当代、天下、古今“三个独步”、“三个一流”,不重复古人、他人、自己“三个不重复”。唯此,中国书法,才能真正担当维护天道文脉、维系中国安全(西方早就预言,中国文字亡,中国则亡,绝不能自毁长城、河山,亲痛仇快)的重任,仍任重道远。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友字的草书字体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友字的草书字体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