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小篆字体的虎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小篆字体的虎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虎”字的演变过程?
“虎”字的演变过程
一.甲骨文中的 “虎”字是对动物的整体描摹虎,是食肉的猛兽,处于食物链的顶端,不仅控制着整个食物链,而且严重地影响着古代先民的生存,因此,古代先民对这种猛兽十分熟悉并非常敬畏.甲骨文的“虎”字简直就是一幅虎的左侧视图, 是对动物虎的形象的整体描画.其实,这个字应该是来源于图画,与新石器时代的阴山岩画上的虎的样子十分相似,对比中可以明显地看出其传承的关系.
二.金文中的“虎”字突出的是动物身体局部的特点 金文中的“虎”字最初依然保持着虎的整体形态.例如:陕西法门寺西周青铜器虎簋铭文中的“虎”字就与甲骨文中的“虎”字十分相似.后来的金文的“虎”字就突出了虎牙虎爪.因为先民在***的生活中已经认识到老虎的威力和特点主要表现在爪子和牙齿之上.所以“虎”字就突出了虎的这两个特点.文字毕竟不是图画,字形设计创意中,并不能总是将“爪”“牙”两端兼顾周到,于是,“虎”字在后来的发展演变中,呈现在我们眼前的常常是突出“爪”“牙”两者中之一的构形.如金文中有的“虎”字,将虎的爪子做了极尽夸张的描摹,另一些金文中的“虎”字只注重了老虎牙齿的呈现.而秦简中的“虎”,着重了对老虎“爪”描绘,楚简中的“虎”,则明显偏重于老虎“牙”的凸现.
三.隶书中的“虎”字,虎的“牙”与“爪”构形依然“虎”字经历了甲骨文、金文、小篆等古文字的演变,又经历了隶书,发生了重要变化,和实际的老虎形象有较大的差距,不再像古文字那样可以比较清楚地看出虎的样子,只保留了虎的一些基本特征.在《说文解字》的小篆中,“虎”字,直到隶书中的,“虎”字,虎的“牙”与“爪”构形依然.
四.楷书“虎”字是一幅完美的回首长啸上山猛虎的左侧视图由隶书演变为楷书后,“虎”字不但保持了虎的“牙”,而且继承了甲骨文中“虎”字的虎的腿部和尾巴的构型,使得整个字的构形更加的完美:最上面的“丨”和“一”是虎的耳朵,“ 乛 ”是虎的上腭和牙,“丿”是虎身,“七”是舌头、下腭和牙,“几”中的“丿”是虎腿,“横折弯勾”则是虎的臀部和尾巴,构成一幅完美的回首长啸上山猛虎的左侧视图.
古文献中常出现大兕这种动物,具体是什么?
谢谢邀请,
大兕是远古时期的一种御兽,传说是上古的一种瑞兽,太上老君的座驾,到了人间以后就是状如犀牛不是犀牛,也有人说就是古代犀牛的一种兽,最早见于<<山海经>>,大兕的外形像牛,全身长着黑色的毛,头上长着一只角,兕的脂皮特别厚,可以用来制甲,后来就指古代犀牛。就是一种神兽,然后就说那个兕侠出窍,我看那时候说的是“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这这是高中的时候课本,出自<<论语.季氏>>。
兕就是犀牛。准确说是大独角犀。虎兕出于柙。就是指老虎,犀牛。《山海经》上说兕,身披黑毛,独角。有人说犀牛是两支角,怎么兕会是犀牛呢?其实中国古代有三种犀牛。大独角犀,小独角犀(爪哇犀),还有双角犀。其实古文里很多名词。兕觥,兕爵,兕觚。都是犀角制品。最早灭绝的就是大独角犀,然后是双角犀。解放前广西,云南还捕猎过小独角犀。50-60年代以后犀牛就彻底在中国境内灭迹。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小篆字体的虎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小篆字体的虎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