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势的行书字体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势的行书字体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书法中的"势"到底指什么?
书法中的“势”,指的是点画的位置,以及点画之外它所切割的空间的空白。
***如没有空间,根本就谈不上“势”。设想,把一块石头放在半山腰,它有了“势”,我把它裹在一堆棉花里,它的“势”何在?一棵大树长在地上和空气里它有“势”,我把它深埋在土堆里,它的“势”何在?势是什么?将发而未发,如箭在弦,畜势待发。书法之势,不可尽。尽则力竭势衰 。应以势生势,环环相连,则力扫千军。
书法中的势,分笔势和气势。
笔势不同于笔法,这个要分清楚。笔势指的是一种单行规则,指在不同的字中点画位置的不同,须用不同的方法。使气势连贯。
东汉末年,蔡邕著有书法九势。指出书肇于自然,自然既立,阴阳生焉。阴阳既生,形势出矣。藏头护尾,力在字中,下笔用力,肌肤之丽。故曰:势来不可止,势去不可遏。惟笔软奇怪生焉。并为此总结出笔势的九势:转笔、藏锋、藏头、护尾、疾势、掠笔、涩势、横鳞。
得此九势者,虽无师授,亦能妙合古人 。
蔡邕所处东汉,所论虽然基于隶书。而书法的本质是相通的。在他的笔法体系中,涵盖了包括张芝钟繇王羲之张旭颜真卿等书法史上所有的最顶级人物。
笔势为实际操作上的应用。落笔结字,上皆覆下,下皆承上,形势映带,不能使其势背离。
气势则为抽象的感受。孙过庭书谱对书法的气势是这样描写的:“观夫悬针垂露之异,奔雷坠石之竒,鸿飞兽骇之姿,鸾舞蛇惊之态,绝岸颓峰之势,临危据槁之形,或重如崩云,或轻如蝉翼”。把书法的气势描绘的栩栩如生。
书法的气势,是自然的流露,其势如兽跂鸟跱,志在飞移。狡兔暴骇,将奔未驰。其势不可生造硬发。把蛮力狂写当成势,此非书矣。
说到“势”,就不能少了“气”。一般来说,气势是一篇佳作的重要因素,气与势相互依存,缺一不可。
书法中的势,是有形可察、直观的、易识的,如我们常说的笔势丶字势、体势,即作品的外在的、表象的形式。
而书法中的气,叫多指贯气、连绵、流畅,欣赏者面对它往往需要用心来感悟。
但在草书作品中,“气”较之于“势”,尤其可贵。
举例说明:王铎的草书以势胜,张旭、怀素的草书以气胜。
王铎多数草书的字势的确很美,用笔也很精到,可惜美的字势多是独立的,精到的用笔则楷意太浓,有鼓努为力,刻意追求的迹象。
张旭、怀素草书字势虽多以正面对人,字的大小也无意而变,不若王铎东倒西歪,摆态作势,但字与字,行与行之间却连绵呼应,神行气运,浑然一体。
更多文章,敬请关注千年兰亭。
明代赵左曾言:势也者往来顺逆之道!从字法说就是上一笔与下一笔之间关系。从章法上讲势主要是气势,我们常听人说一幅作品打开迎面而来的气息,先有气、再观其动态形势,上下字之间的相互制衡的关系!
你好,很高兴能与你一起探讨这个问题!
我认为书法中的“势”应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一个是单独个体的势,一个是整体章法的势。前者更多的是形态,每个书家都有不同的特点,例如楷书大家欧阳询,于险绝中见平正,就是很好的例子,其他还如虞世南的静,书圣王羲之的动,这些应该都范畴于“势”。后者章法的势是整体感觉,是对作品的整体印象,一个好的作品,无论是楷书还是行草都都应讲求一气呵成,不能断势,这种势是书家对作品整体的把握,无论放大到局部,还是缩小至整体,都可以察觉。
当然在书论中,我们还可以了解到另外的一些“势”,如笔势,包括:钩裹势,钩弩势,滚笔势,竖笔势,奋笔势等等。这里的势又进一步微观化,它不是对一个字的描述,而是对字的组件的描述,就是我所理解的偏旁部首,它们在字中造势。
怎样写才有"势"?
我认为主要通过临帖,反复的观察与学习,才能应用于自己的书写。不同的书家在不同的作品中可能表现出不同的势,我们可以先专攻一家一作品,先求精后求广,在慢慢的读帖与临帖中,学习这种势,当我们达到一定水平脱帖创作时,那时候对势的理解就会更加深刻了。
以上就是我对书法中"势"的理解,不足之处,欢迎批评指正!
如何学习书法中的“势”?
取势最好向魏晋、北魏人学习。魏晋书法一字一势,善于用主笔表达“势”,找到了魏晋书法的主笔,就看到了“势”。魏晋时代的书法,主笔是不固定的,随意生发,因此千变万化,不像唐法千篇一律,没有明显的“势”,取势到位,才能长短俯仰,寓变化于整齐,藏奇崛于方正,实现工整,变化,自然的统一,又符合自然万象之理。这是魏晋高于唐人的地方之一。
在偏远的山寨,农民把水从山上引至山下有一种方法,他们把竹子剖开,从山上一直架至山下,让水顺着竹子流至村中。
这就是巧妙利用了水的势能,前呼后应,顺势而下。
书法中的笔势也与此类似,是使毛笔在点画运动中产生的势能,上一笔收笔时所产生的势能,正好为下笔落笔所利用,这样两笔之间便产生了呼应。
笔势在一件作品中,痕迹并不显露,但可想象出来,介于有形与无形之间,名家高手善于利用这种势能,有意制造和加强这种势能,一气呵成地完成作品,让字与字之间充满有形的牵丝与无形的呼应。
笔势的表现有时可狭义理解为呼应。草书更现体现笔势,它不仅体现在单字的结构上,更明显地体现在字与字之间、行与行之间的呼应上。
更多文章,敬请关注千年兰亭。
势在古代的书论中最早出现,估计当时的书家已经注意到了线条的运动,因此理解“势”就是线条运动的路径轨迹和方向,比方说,炒股票就k线图,人们都理解为走势图,注意,这个“势”与书法的势类似。这样就比较通俗的理解。
如何学习书法之势?
笔致轻妙,之势,古人杨守敬评虞世南《积时帖》云“下笔如天马行空,”之笔势
因此根据选择不同之书体之势,厘清风格,便于一步步颖悟和学习,主要是通过在书写创作实践中探索,寻找技巧,寻觅规律。
另外不同书家有不同的书之笔势,简单比方米体具个性之刷笔,痛快于风樯阵馬,疾如驰骏,之势。由此书法中的势,在毫端的笔法中。注重心远笔法之揣度,是谓学“势”之看点,另外用墨也乃非常重要,枯湿浓谈,皆能影响笔势的张驰,轻重急缓之笔势。
总之,练中悟,悟中创作。循序渐进的过程,不会一撮而得也。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势的行书字体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势的行书字体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