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方正黄庭坚行书字体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方正黄庭坚行书字体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黄庭坚书法好在哪里?
黄庭坚推崇“无法之法”,即为书之“变态”,书法创作本是兴之所至,不用恪守什么技法;正如禅家参禅一样,虽各异其词,但都从自然中获得,而真能向本性自然中求得墨韵,又处于言语道断、心行路绝的尴尬境界之中。这种澄净虚空的要求,到黄庭坚那里即成了“心不知手,手不知心”,心手合一的境界。“无法之法”并不是没有法,而是入法之后的不拘泥于法。其实,黄庭坚也很讲究技法的学习与锻炼。他认为,学书之时要知“法”,不知法则不可学;下笔之际要忘“法”,不忘法则无以为书。若一味地考虑技巧,则会失于技巧;一味规摹古人,则会失于古人。书法家不是不用技法,而是要灵活应用,“无法之法”才是书法创作最好的方法。吴门书派杰出代表文徵明取法黄庭坚,做到了遵法与变态。文徵明反对泥古而缺乏自我创造,主张笃守法度绳墨,同时又不被绳墨拘牵,于是一再强调书法要富于意趣,寄个性于法度之中,达到“变态”,他主张要严格遵循法度,而不能自我作古,但他又不是一味狞古,惟古是务。纵观书法史,大抵就是法度形成、发展与替代的过程;所谓成功的书法家,无不经历从“法中之法”到“法外之法”,再到“无法之法”。
不能说的太专业,不然一般人接受不了。我来分享说说,在黄庭坚之前,书法的书写工具是短锋的毛笔,而到了黄庭坚这里,黄庭坚开始大力倡导用近似今日的长锋毛笔书写。书写工具的改变导致了后来的书法风格完全大大不同。第二黄庭坚的书法风格也开始了引领后代的变化。不从书体变化讲,单看宋代四大家而言,苏轼是自称石压蛤蟆体,米芾提出了八面出锋,写出来的字也是有点乖张,蔡体属于隽秀一类,黄庭坚却不是,他讲解追求的是字要随意,不是刻意要打到某种程度,就是说下笔后写成什么就是什么,而不是刻意为追求什么效果而去做出某些运笔的方式方法达到效果,(打比方说,这里一个小转带勾画,那里一个横画带点隶书味道)综上所述,黄庭坚对书法的种种提倡,理解和追求才产生了自己独特的书法风格,并把自己独特又丰富的书法理论留给了后世。
希望条友们多多批评指正!
黄庭坚书法中宫紧缩向四周辐射。
黄庭坚行书凝练有力,结构奇特,几乎每一字都有一些夸张的长画,并尽力送出,形成中宫紧收、四缘发散的崭新结字方法,对后世产生很大影响。在结构上明显受到怀素的影响,但行笔曲折顿挫,则与怀素节奏完全不同。在他以前,圆转、流畅是草书的基调,而黄庭坚的草书单字结构奇险,章法富有创造性,经常运用移位的方法打破单字之间的界限,使线条形成新的组合,节奏变化强烈,因此具有特殊的魅力,成为北宋书坛杰出的代表,与苏轼成为一代书风的开拓者。后人所谓宋代书法尚意,就是针对他们在运笔、结构等方面更变古法,追求书法的意境、情趣而言的。黄庭坚的书法,小字行书以《婴香方》、《王长者墓志稿》、《泸南诗老史翊正墓志稿》等为代表,书法圆转流畅,沉静典雅。大字行书有《苏轼黄州寒食诗卷跋》、《伏波神祠字卷》、《松风阁诗》等,都是笔画遒劲郁拔,而神闲意秾,表现出黄书的特色。草书有《李白忆旧游诗卷》、《诸上座帖》等,结字雄放瑰奇,笔势飘动隽逸,在继承怀素一派草书中,表现出黄书的独特面貌。他的起笔处欲右先左,由画中藏锋逆入至左顿笔,然后平出,无平不陂,下笔着意变化,收笔处回锋藏颖,以“画竹法作书”给人以沉着痛快的感觉。其结体从颜鲁公《八关斋会报得记》来,中宫收紧,由中心向外作辐射状,纵伸横逸,如荡桨,如撑舟,气魄宏大,气宇轩昂,其个性特点十分显著。
黄庭坚是一位富有创造精神的书法家,无论是行书,草书,楷书,均取得了很高的成就。他的书法凝练有力,结构奇特,富有创造性,经常运用移位的方法打破单字之间的界限,使线条形成新的组合,节奏变化强烈,因此具有特殊的魅力,成为北宋书坛卓越的代表。
黄庭坚是崛起在北宋文坛的一位卓越的诗人、词人和书法家。黄庭坚的书法承先启后,独树一帜,对当时和后代产生了巨大影响,在北宋及以后的数百年间,许多书法家、评沦家都.盛赞黄庭坚书法的独特风格和艺术成就.给予黄书以极高的评价。《宋史·黄庭坚传》云:“山谷善草书,楷法亦自成一家。”宋徽宗云:“黄书如抱道足之士,坐高车驷马之上,横钳高下,无不如意。”宋代诗人陈师道在《何郎中出示黄公草书四首》之一中赞道:“龙蛇起伏世无前,江汉渊回语更妍。好事无须一赏足,藏家不必万人传。”岳珂(岳飞之孙)在《山谷范滂传》中写道:“山谷在宜州,尝大书《后汉书·范滂传》,字径数寸,笔势飘动。”董史《豫章先生传》云:“公楷法妍媚,自成一家。游荆州,得古本《兰亭》,爱玩之,不去手,因悟古人用笔意,作小楷日进。曰:‘他日当有知我者。’草书尤奇伟。公殁后,人争购之,一纸千金。”从上述评论中可以看出,黄庭坚于草书、行书、楷书和大字、小字无一不精,可谓书法艺术上的多面手。
黄庭坚的书法主要体现在草书上,而其草书也确实达到了张怀之后的最高层次!
黄庭坚的草书取法王献之,但是,其取法也仅仅限于在章法上,其笔法上距王献之的笔法可谓差距过大,所以后世对其评价也有失偏颇,有夸大其草书成就的嫌疑。
黄庭坚之后的草书大家除王铎之外,草书皆不堪!可能是这种原因吧,既然黄庭坚都是难以逾越的高山,而黄庭坚与王献之又是不可同日而语,与其崇尚王献之,不如崇尚黄庭坚好,黄庭坚尚有机会追赶,而王献之是无法追赶的!
至于黄庭坚的行书,书法史也很推崇。个人对黄的行书确不以为然!黄庭坚的行书能在书法史占据一席之地,与苏轼的写自己的书法有关,个性吗?死蛇挂树是个性!狗撒尿也是个性!黄庭坚的行书基本功也就是可以,而在笔力上确实不成,这种又伸胳膊又展腿的书法,美观性好差的,至少书法大家是名不副实!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方正黄庭坚行书字体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方正黄庭坚行书字体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