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常用行楷书字体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常用行楷书字体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想练行楷,临谁的帖好?哪个帖好?
我一直以柳公权,柳体楷书为标准。从小学初中高中,一直坚持练柳体。大学因学业太重,基本没有练写字。立业参加工作后,还是坚持用柳帖。直到现在还在用,柳体九十二法帖。学柳帖直到现在,柳楷书间架结构。藏九十二法字帖,是我珍藏和伴侣。我书法全靠柳体提升,伴随我五十余年。以后是我珍藏版,以柳为师再创新。形成自己的风格!
想练行楷,范本很多。可以到网上或书店里查一查,遴选自己最喜欢的一种,坚持练下去,必有收获。
我赞成因人而异,因性自选。说白了,就是看上眼的,就是喜欢的标准。学起来有兴趣,有自己的积极性,容易出效果。我个人的观点,学行楷临赵孟頫的字比较好。
行楷,是比较灵动也比较近似楷书的字体。或有的字有行书的连笔,有的字就是楷书。赵孟頫写了相当多这样的字。如《胆巴碑》《三门记》《妙严寺记》等,都是上乘之作。习这个方案有了成果,进而学他的行书帖,事半功倍。赵孟頫本身是元朝人,书法继承晋唐书风,尤其是学王羲之学得最像的人。与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的楷书,并称四大家。学他,也算师法较高,不失矩矱(yue)。仅供参考。(宋凤洲)
下面图例摘自网络:
个人认为元代赵孟頫是行楷书大家,赵氏尊崇传统,继承二王笔法,结体宽绰优雅,行笔干净利落,笔圆架方,字字流美,容易上手学习。其行楷书有传世十大名贴之一的《前后赤壁赋》,还有《洛神赋》、《三门记》、《兰亭十三跋》等均为临习佳作。
苏轼行楷《赤壁赋》遒劲丰腴,筋骨内含,静穆高远。左低右高,横轻竖重。
《赤壁赋》是北宋苏东坡写的一篇赋,记叙了他与朋友月夜泛舟的感想。
文章首先写月夜在大江上泛舟,饮酒赋诗,心情愉悦。再写历史人物兴盛哀亡。感到人生苦短,心情郁闷。最后写精神解脱的达观。艺术构思独特、理意透辟。
苏东坡的书法在内在骨力、气韵、意蕴、性情等方面颇有功力。什么是筋骨内含、骨法用笔?
古人云:"欲书先构筋力,次乃求之形体,次乃求之法度。″盖天地间凡物具一形体,而形体中必有筋骨,然后肌肉色泽始有所附,筋骨藏于内,色态敷于外,古人谓"绵里裹针″,如以绵裹针,外丰腴而内峭劲。后人但见笔画调匀,姿致秀逸,止于皮外求之,而不知其中之键骨内藏。宜乎千余年来无能追法魏晋间也,故论字必辨骨始。一一汪沄《书法管见》
练书法楷书选什么字体好呢?
先学楷书是肯定的。至于练什么体?一、和欧、柳、赵相比,颜体更容易入门,练其他三体要有耐心;二、身边有书法较好的亲友,跟他练一样的体,不懂可以问;三、身边没***的话就建议你学欧体,网上可以找到很多田蕴章田英章兄弟的欧楷讲解视频,可以帮你打基础。
另外,灵飞经不能放大写,大字小字结体有区别,而且刚开始就学灵飞经难度大。
学习楷书,宜循序渐进,建议先学一点基本笔法,可以从永字八法入手,研究侧、勒、努丶趯、策、掠、啄、磔诸法,这是构成字形结构的基本要素。
字体的选择,宜从唐楷入手。唐楷法度严谨,规律性强,宜于初学。
至于碑帖的选择,可根据自己的个性丶气质丶爱好选择,不强求一致。
但我们要注意,每种字体既有自己的特点,也有自己的劣势。欧字骨力强健,但易滑入板滞;褚字实用流动,但易滑入浮薄;颜享肥劲丰腴,但易滑入臃肿。等等。
初学者在选择不同碑帖时,要抓位其本质特点,择善而从,从变幻迷离的形式中找出内在的具有共性的东西,方能以一驭万,知常达变。
更多文章,敬请关注千年兰亭。
我一贯主张选自己喜爱的字帖练,能增加兴趣和动力。但是我还要谈一下我自己的看法供你参考。现在流行学欧楷。欧楷的特点是简洁、明快、秀雅。其笔法单一,比较好学,见效快。但是,由于笔法单一,想创新也难。柳体虽脱胎于颜体,但是字体挺拔、劲健。其特点是笔画平直,练习后容易手腕僵硬,以后不易往草书上过渡。我认为学习颜体比较好。颜体字体宽博,小楷,大字皆宜。特别适合将来写榜书,字体比较厚重。字越大体势越雄健大气。颜体笔法丰富,曲画较多。能锻炼手腕的灵活性。以后向草书过渡比较容易。另外,颜体有三个变化过程,《多宝塔》规矩、俊美;《勤礼碑》点画用笔变化丰富,《家庙碑》厚重,方整;《麻姑仙坛记》古拙,老辣。完全体现了从青年到老年的用笔和风格的变化过程。最后是人书具老。人们常说学书当学颜,这应该是经验之谈。若不对,一笑置之。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常用行楷书字体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常用行楷书字体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