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小篆字体米字格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小篆字体米字格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履字在米字格怎么写?
履的米字格写法是:横折、横、撇、撇、撇、竖、撇、横、竖、横折、横、横、撇、横撇/横、捺
履lǚ
〈动〉
(1)(会意。小篆字,从尸,即人;从彳({chì}),表示与行走有关。履在战国以前一般只作动词用。一般用“屦”称鞋子。用“鞋”是唐以后的事了。本义:践踏)
(2)同本义 [tread on]
(3)又如:履危(蹈践高危之处);履亩(勘查田亩);履虎尾(踩踏虎尾)
脱离了米字格,我怎么会东倒西歪,大小高低不同,求您指教?
脱离了米字格在书写的时候会出现东倒西歪,大小高低不同,这种现象在某一种程度上也是属于正常的,但是从技法的角度来讲,你可能在书写的时候,没有将字的重心摆在同一条线上,而这方面是属于技法也是章法上的问题。
按照你所上传的图片来看,是隶书的习作,从习作上来看你所书写时的布局也就是章法是没有问题的,那么这种现象的出现,很简单的表明了一点:也就是你对这个重心把握不足。
你所上传图片中的习作是汉代的曹全碑风格,曹全碑上的字体整体扁平,但也不缺乏有些字是成长方形的,因此在实际的书写中出现大小高低不同这种现象是属于正常的现象,但是不管一个字它的形态如何,字的重心是不会改变的,只要你能把握住每一个字的重心,在布局上将它们的重心摆在同一条线上,那么从整幅作品来看,即使有些字大小高低不同,整体上还是显得协调统一。
因此,
书法,我最烦动不动就打格子,弄个框框把字和自己都框起来,还怎么写字,你那样写出来的是书法吗?是艺术品吗?
所以,我劝所有写字、想玩书法的人,再不要打格子了,那是作茧自缚,那是画地为牢,那是不会写字的表现不要说草书、行书,就是篆书、隶书、楷书你也不要打格子,那是很愚蠢的行为。
艺术的东西是最体现自由想象的,你的一个格子就把艺术弄没了,知道吗?
先对比一下,***框里的写的都不错,其他的主要问题出现在水平线上,隶书从篆书演变过来,所以每个字基本保持水平线,很少有右边比左边高,更多的是右边比左边低。
我们就拿“为”字作为参考
我们可以观察一下“为”字,有米字格我们很容易就可以判断起笔的中间笔画位置,你的“为”字很明显起笔的位置就不对,三个横折右边太高。
绿色的第一笔已经决定了这个字后面的走势,所以如何观察每个字的中间在哪里是很重要的。
米字格有八块面,里面的四个正方形又可以分出16个正方形。。。如果懂得观察米字格,每个笔画在哪个格子,临帖基本可以做到90%以上准确度,所以基础阶段先懂得观察每个笔画所在的米字格位置。
没有米字格我们先观察中间这条线,这样写出来的字基本可以在中间位置。
没有米字格要学会每个笔画之间的呼应关系,每个字都是一个整体,只要起了第一笔就有了对比关系,就像开车一样不但要观察前方的车辆,还要懂得观察前方前方的车况和左右后面的车况,这样你开车可以做到行云流水、得心应手。
如何做到不东歪西倒只要记住两点:
第一:要懂得观察每个字中线(纵横中线)位置。
第二:要记住每个横画右边不要比左边高。
以上建议仅供参考。
这个只能说你审美疲劳了,典型的眼高手低——但实际问题是,你眼低手低。
1.古人习字,先大后小。大字写好了,小字一般不会差。田字格、米字格还有九宫格,是毛笔书法练习大字结字时所常用的***方法,练习小字时一般不用这些。而小字的结构把握比写大字容易多了,只要把写大字的一般结构方法移用于小字书写就可以了。
2.过去书法家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是临习之后把临习的字挂起来,每天看,一般看个两三天就会发现越来越不满意,其实这种不满意就是自己审美水平的提升—。事实上练字过程中本身就伴随这审美水平的提升,当然这种提升的方向是你临的字帖。
3.现在你临的是隶书,选好字帖,认真读帖,心摹手追,由易到难,各个击破,学以致用,持之以恒等等,这都是练习时所要重视的。在写时,你对自己的字这么明显的不如字帖的地方视而不见,还觉得可以了,这绝不行的。
4.当你有了一定书法基础后,是可以不用田字格和米字格的。慢慢去掉实际的格子,起始,心中也可以有一个虚拟的格子,等到驾轻就熟后,是可以完全不用格子,通篇的章法也可以了然于胸了。
5.最后,在临帖时要记在心里,争取下一遍改善,要观照下笔的力度、速度,笔画的角度、笔画与笔画之间的相对位置,入笔行笔收笔达到的效果和帖子有何差异,静下心来,细细观照。另外,行草书的的书写和练习一般是不要格子的。
学习有个过程,这很正常。那就先米字格,再田字格,再方格,再叠暗方格,逐渐过渡。不论用什么格,写前都预想字形,把重心、主笔位置预想好,然后落笔,一气呵成。你已认识到了平衡的问题,纠正起来会很快就能掌握住平正。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小篆字体米字格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小篆字体米字格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