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草书字体手写信模板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草书字体手写信模板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见字如面纸短情长, 手写纸质书信你有吗?
我喜欢手写的纸质信件,更喜欢用小楷毛笔竖着写的信件,因为手写的词语有温度,有情感,透过写信人的字体可以看到写信人写信时的心态,是真诚还是应付、是真情告白还是虚情***意?字里行间蕴含着浓郁的情感气息;随着电脑微信的出现,手写的信件已经渐次消失,八分钱的邮票已被收藏,邮局恐怕再不用去为每日分发信件而耗费时间和人工了,马路上也看不到竖立的绿色信箱了,时代向前,文化发展,传递文化的载体也在不断更新,自从有了电脑的邮箱,人们就开始用手敲击键盘,用鼠标点击发送信件了,现在的微信更是以迅雷不及掩耳之速传输信件,但都是一样的字体,不管是楷书,还是草书,都是漂亮和正规的,已经设定好的字体,看不到写信人写信时的心绪,是安静、还是浮躁?是真诚、还是勉强?当然了,我只是喜欢过去纸质手写信件,但不是否定现在键盘鼠标输出信件内容的方式,过去收到信件需要时间的等待,路途遥远,更是望眼欲穿,而现在微信书信往来,没有距离的限制,不管多近,还是多远,都是即刻收到,大概这就是信息的高速公路吧!
本人九五后,小时候上小学五六年级的时候,老师要求写过给自己好朋友、家人、同学写一封感谢信;我很荣幸受到了老师的表扬,并在老师的鼓励下在讲台念给同学们听,那时候的我们虽然字写得不是特别的,但是情意浓浓都表达出了自己真挚的情感,好环念那个小时候;现在有点变味了百度知乎各种知识网,搜索一些好的文章句子表面上显得你文笔好,知识丰富但其实这些都华而不实,并不能表达真实的内心情感,书信真的变成了奢侈的东西。
上大学时,写得最多!给家里的亲朋好友写,给同学写,给心中的她写!毕业后,两地分居,也写!一封一封,情深意长。闲情逸致,喜怒哀乐,笔尖流淌,香笺留香,总有说不完的话,随着一张张邮票,寄出,又盼着,回复。墨香与期待,希望与等待,一起交织,现在想起,回忆悠长!后来有了电话,后来有了大哥大,BB机,后来手机普及,后来QQ聊天,后来微信横行,笔,动得少了,那份感觉消失了!如果有人愿意,真想给你写一封,墨香飘溢的信,和着那份惦记,一并寄到你手中!
不写纸质信好多年,手中并无存件,很是遗憾!
回想起来,在柔软的稿纸上,写下柔软的问候,关切,实在是太美好的感觉!
如果现在还有人,愿意给你一个汉字一个汉字,去表达惦记,也算一种幸福!
什么是草书?草书有几种?有何不同?
一般说法,草书有章草、今草、狂草三种。也有的把行草列入,即为四种。其中以章草为最早。
“简化”和“草化”是汉字字体发展的基本倾向之一。论其原因,一般认为是为了便捷、急就。如东汉赵壹《非草书》所谓“盖秦之末,刑峻网密,官书烦冗,战攻并作,军书交驰,羽檄纷飞,故为隶草,趋急速耳。”这里所谈到的“隶草”,当是章草的前身,如“秦简”中较潦草的一类。至于草书产生的时间,历代众说纷纭,需要具体分析。许慎《说文解字·叙》“汉兴有草书”的说法,极近赵壹的“秦末”说,或指西汉简书之较潦草的一类。张怀瑙瑶认为始于战国,乃指行文起稿的草篆。宋张拭所谓“笔札以来便有之”,则又指汉字产生以来,就有一种潦草的写法,都不是指我们所说的草书字体。
作为最早的草书字体——章草的形成,从已见有章草法度的汉简来看,当在西汉后期。到东汉章帝时,章草已极为成熟,并出现了著名的章草书家杜度及稍后的崔瑗,并一直流行到晋代。章草的特点,是相当一部分偏旁部首或局部结构不仅章符化,而且统一化。写法严谨,一字万同,又字字独立,不相连绵。波磔鲜明,深具隶意,故有“解散隶体而粗书之”的说法。
传世的代表作品有后人临摹皇象之写本《急就章》,一般评论,以宋克的写本为最好。此外,还有索靖的《月仪》、《出师颂》等帖。
“今草”是在章草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虽有张芝创今草之说,但无可靠的书迹流传,所以米芾、黄伯思等都本欧阳询所谓“张芝草圣,皇象八绝,并是章草,西晋皆然”,主张王羲之和王洽变章草为今草的说法。从出土的汉简来看,应当说由章草到今草是一个渐变的过程,汉末张芝时期已经开始了这种演变。张芝当时是擅长章草的大家,专攻草书,有“池水尽墨”之说,因而能“转精其巧”,渐开今草之风,是可能的。到了东晋,今草就已非常成熟。从现存可信的墨迹——西晋陆机的《平复帖》,也可以看出这个演变的痕迹。
今草与章草不同的地方,是去掉了有隶意特征的“隼尾波”,加强了“使转”,并进一步草符化。晋唐以来,著名的今草书家及代表作品有王羲之的《十七帖》,智永的《千字文》,孙过庭的《书谱》等,都可用作初学草书的范本。
“狂草”是在今草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最为放纵的书体,不但行笔较今草更为流畅、奔放,且点画结构也更为简化,用笔纵横驰骋,极为迅疾、自由、并加强了字与字之间的连绵,便于抒发豪放的情怀。一般把唐代张旭、怀素作为狂草派的代表,书史上有“颠张狂素”之称。
草书应分为章草,今草,狂草三种。其个性不同,韵味各异,却异曲同工。
我有幸获得书法名家李雁教授墨宝一幅,今特晒于图中,请书法界慧眼大家者为我鉴别其为何草体?叩谢!
草书可分为章草,行草,小草,狂草。章草是隶书的简写,行草介于行书与草书之间,小草字比较独立,狂草多字相连笔。最后一种是***!(***这两字,请注意读音,两字都应读第四声)
草书属于书法中的一种,书法有六大类,即楷书、行书、篆书、隶书、草书和魏碑。当然,你也可以认为书法是5种字体,因为魏碑可以归到到隶书中,它介于隶书到楷书的转变过程。
题主你问草书有哪几种, 就现在而言,草书可以分为三大草书,三大草书即章草、今草以及狂草。
我们来逐一说一说这三种草书的特点。
章草
章草与今草相似,从草书发展史讲,章草大体上形成于西汉宣、元之间,兴盛于东汉、三国及西晋。当时,它既是一种小学“识字”,也是一种章草标准字体。
草书,萌芽于汉初,成熟于晋。草书,又称“破草”,由篆书、隶书、章草,沿袭多种古文字变化而成。草书特点是:存字之梗概,损隶之规矩,纵任奔逸,赴速急就,因草创之意,谓之草书。
草书有章草和今草两大类。先有了章草,章草笔划省变有章可循,又带有浓厚的隶书味道,因其多用于奏章而得名,代表作如三国吴皇象《急就章》的松江本。(章草也算作古草)
章草进一步发展而成为“今草”,即通常人们习称的“一笔书”,有小草与大草(即“狂草”)之分。今草不拘章法,笔势流畅,给人予观者豪放不羁之感。今草代表作如晋代王羲之《初月》、《得示》。
大草(狂草)出现于唐代,以张旭、怀素为代表,气势狂放不羁、运笔放纵、点点狼籍,成为完全脱离实用的艺术创作,成为抒发豪放性情的书体。
有哪些适合学习章草的好帖子推荐吗?
成人学习书法,可以从学习章草入手,也不失为一条进入书法殿堂的门径。
章草质朴古雅,学习容易把握特征,比如兼有隶法和草法特点;容易上手,方便研究字法把握笔法;不同于楷书,临习不易落入流俗。
但学习章草,与学习其它字体一样,建议把握几条学习选择字帖的原则。
一是取法乎上。要选择古代经典书法作为学习范本。比如章草要选《历代章草精选》、《居延汉简》、皇象《急就章》、索靖《出师颂》《月仪章》、陆机《平复帖》等等。一般不选择当代书家作品作为范本直接临摹,那是“取法乎下”的做法。如果需要,可以选择今人临摹古帖的作品,作为参考。
二是选择善本。古代很多作品不是以墨迹传世的,章草作品也是这样,有的是碑版,有的是刻本,也有的是墨本。碑版是指石碑、造像、墓志铭、摩崖上的拓印本;刻本是指墨迹的石刻摹印本。墨本最好,因为是书法墨迹的印刷品,能比较好地反映经典作品的本来面目。准确临摹学习,比较容易把握其气息和格调。
三是个人偏好。如果一本字帖在手上,一点感觉都没有,或者心理上引不起喜欢和美感,一般也不选。既然问者愿意学习章草,就要选择自己对古人作品“有感觉”的字帖,也许你还说不出那种好的感觉究竟来自何处,但可以对书家和作品作进一步的研究,掌握更多的资料和信息,就比较容易获得“感觉”,把握气韵。
四是容易上手。拿到字帖以后,不要立刻动手写,最好做以下三方面的事情:1.阅读字帖。书家的时代背景和书写背景,尽可能多地[_a***_]了解创作时代,便于了解书家风格和气质;2.参考书论评价。在把握作品的整体风格特点的前提下,进一步理解字法、笔法和章法特点;3、分类练习。要快速上手,从自己比较快比较容易把握开始,用尽量慢的方式临写,看清“笔路”,忘记自己。要先消灭自己的书写习惯,把临写得像作为学习标准,那样上手起来,才会更加容易“入帖”。
以上只是自己选择字帖的一管之见,一点学习体会,仅供参考。
索靖《月仪章》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草书字体手写信模板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草书字体手写信模板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