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字体草书作品入门教学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字体草书作品入门教学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山”字草书怎么写?
以下我为大家找了一些草书碑帖中的例子。希望我的分享能给大家带来帮助,也希望大家能够通过我的分享有所获得。
我们可以看到在篆书和隶书当中,山字的笔顺(先写中间的长竖,还是先写左边的短竖)并没有一定之规,因为字是左右完全对称的。
从隶书演化的章草中我们可以看出书法家多是从中间的竖画开始写。为了提高书写速度也有从左边的短竖开始写的。
每种写法都有各自结构的美,有不同的笔法要求。同时在章法中也起到不同的作用。
山字是一个非常简单的字,就有这么多写法。说明中国的书法博大精深,有很多内容需要我们去不断学习和积累。
以上的分享关于这个问题的解答都是个人的总结。希望我分享的这个问题的解答能够帮助到大家。
在这里同时也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我的分享,大家如果有更好的关于这个问题h的解答,还望分享评论出来共同讨论这话题。
“山”的草书写法有个演变过程。
早期的“山”,和隶书、楷书的写法一样,先写中间一竖,再写“凵”。如王羲之在《十七帖》中的写法:
后来古人写着写着,感觉先写“L”、再写“丷”更顺手。如在隋朝就出现了这种写法:
以后就沿袭了这种写法,下面是张旭的写法:
再来看怀素的“山”:
下面的黄庭坚的“山”,是不是像一座山?
书法爱好者具备哪些书法基本功就可以写好草书呢?
写好草书的书法基本功
书法爱好者或书法家在进行草书创作的时候,最基本的要求是快速,想要实现这样的效果,对于基本的技法就要熟练掌握,我们都知道“用笔、结体、章法”是书法的三大要素,虽然草书是简化连笔,但是依然要遵守“用笔、结体、章法”,其中“用笔”也叫笔法,这是技巧范畴,
所以,要写好草书的首要基本功是要有相当深厚的笔***力,比如,“草圣”怀素的草书作品的笔画起笔往往是抢锋入纸,而很少用尖锋入笔,也就是说使用的圆笔要相对较多,而方笔较少,通常圆笔与疾书快写是存在矛盾的,如果既要实现抢锋又要实现圆笔,就需要很深厚的笔***力,
其次从结体方面来看,书法家在书写草书时往往为了追求简捷而进行笔画的省略或者代替,于是就会出现偏旁部首使用各种符号来代替的现象,甚至有时一个符号可以代替很多种偏旁部首,所以为了可以辨别出草书字体,那么就要有行书、楷书的基础,毕竟行楷的笔画偏旁部首比较全面完整,更何况草书书写还要进行缩减、连接等一系列书写技巧,
如果书法家的书法造诣不够高深,基本功不扎实,那么就无法完成一件好的作品,孙过庭也曾经说过:“草以点画为情性,使转为形质。”意思是想要使书法家的思想情感蕴含在简单的草书笔画当中,并且使其具有形式美,这也需要书法家具备高深的技法才能完美地实现。
最后从章法方面来看,一件作品的笔法、字法以及墨法决定了其章法的表现,尤其是草书,更需要行气贯通,从而使整个作品节奏感加强,整体气势畅通,这就要求作品字与字以及行与行之间相互顾盼迎让,意趣横生,情感抒发酣畅淋漓,想要表达这样的境界,只能心领神会,因此在章法方面的技巧,需要书者不断地去领悟与实践、深刻地进行品味,逐渐地去积累经验才可以更好地进行布局。
很多初学者以为是先有楷书,再有草书的,其实这样的认识是错误的。是先有草书,再有楷书。
学习草书所要具备的基本功,就是在你学习草书之前呢,要先学会一种正书书,比如说篆书,或者说隶书,楷书。由正书入草书。篆,隶,楷都可以入草。
学习草书呢,要注意它的笔画。能省则省。还有他的笔法以使转为主,所以我们学习草书就要注意这几点。
没有正书功底,直接入草书了,你就写的线条会过于滑,没有笔法。
我们家的了解一下草书的历史。草书是由隶书演变而来的,那时候的草书叫做章草,后来慢慢发展成为了小草,和大草。再到后来的大草。
学习章草必须要有隶书的功底,因为他有隶书的笔法。章草的代表作有《急就章》,章草明显有隶书的影子。
再后来有了小草,以王羲之的草书《十七帖》为代表。几乎脱离了隶书的笔法。
大草以张旭和怀素为代表。有怀素《自叙帖》,更加的狂放!
感兴趣的可以看一下我的草书教学视频。
***s://m.toutiaoimg.cn/group/6808144002416640527/?***=news_article×tamp=1589175815&group_id=6808144002416640527
我是“快乐书法营”,我来回答这个问题。
关于草书的基本功,核心的要点是:
一、识草。
草书不同于隶,楷,行书的一笔一画写就,偏旁部首,甚至整个字都被极力简化,变为各种不同的符号,且这些符号,可以互相借代;有些不同的字,写法非常相近,区别仅仅在一个转折或一个不显眼的笔画的方向,角度的差异。
草书看起来龙飞凤舞,连绵纠缠,但每一个字,都有草书规范的的各种不同写法,信手涂抹,凭空臆造,就不合千年以来约定俗成的共同的法度,造成难以辩识,成了鬼画符。
孙过庭《书谱》局部
正因为如此,识草,就是要比其它书体更多一门的大课题。业界的共识,熟读,熟识,熟记《草诀白韵歌》是学成草书的必要前提;在草书的章草、小草、大草三大系统中,对章草以及今草中小草经典法帖,如王羲之《十七帖》,孙过庭《书谱》,智永《草书千字文》,必学必通,并能融会贯通。宋人从帖《淳化阁帖》,收录大量晋唐以来名家草书,都是参考学习的范本。次后,就可以涉猎大草。总之,识草字,熟草法,是学习草书的不二法门。
王羲之《十七帖》局部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字体草书作品入门教学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字体草书作品入门教学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