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小篆字体教科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小篆字体教科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教育两字篆书怎么写?
【艺苑】的【方正小篆体】写法 小篆是在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前221年),推行“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的政策,由宰相李斯负责,在秦国原来使用的大篆籀文的基础上,进行简化,取消其他的六国文字,创制了统一文字的汉字书写形式。
一直在中国流行到西汉末年(约公元8年),才逐渐被隶书所取代。 【小篆字体的特点】 一是长方形,以方楷一字半为度,一字为正体,半字为垂脚,大致比例为3:2左右。
二是笔画横平竖直,圆劲均匀,粗细基本一致。所有横画和竖画等距平行,所有笔画以圆为主,圆起圆收,方中寓圆,圆中有方,使转圆活,富有奇趣。
三是平衡对称,空间分割均衡与对称是篆书的独特魅力。
对称不仅存在于左右对称,上下对称,而且还存在于字的局部对称,圆弧形笔画左右倾斜度的对称。
四是上紧下松,小篆的大部分字主体部分在上大半部,下小半部是伸缩的垂脚。当然也有下无脚的字,主体笔画在下部,上部的笔画则可以耸起。
学习小篆,先从峄山碑入手好还是邓石如的小篆好呢?
邓石如在清代书法史上,绝对是个绕不过去的人物,他对清代篆隶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邓石如之前的书家,都是以纯中锋写篆书的,清早期的篆书,更是以“玉箸篆”为主流,但也因此而将篆书引入呆板境地。
但来自安徽一个偏僻小乡村的邓石如,却将隶书笔法引入篆书,让篆书首次出现提按和方笔,顿时让篆书鲜活起来。
而他的学生们则在这条道路上走得更远,他们更将楷书笔法引入篆书,让清代篆书呈现出与秦篆完全不同的风格,并因此而异彩纷呈。
应该说,邓石如篆书简化了篆书笔法,让其入门更加容易,故很多书法家主张:
学习篆书,可从邓石如入手,快速入门后,再上溯秦篆,学习其端庄隶穆。
更多文章,敬请关注千年兰亭。
小篆属于篆书一类,自古以来就被称为富有神性的文字。作为一名小篆爱好者,我是从《峄山碑》开始临写的。后续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才开始写邓石如的小篆。我认为,从《峄山碑》开始练习,具有以下好处:
1.很多人可能都不知道《峄山碑》的历史,其实《峄山碑》可以称得上是“小篆第一碑”。
为什么呢?因为它年代早,历史悠久。是秦始皇二十八年(公园前219年)东巡时所刻,是最早的一块秦代石刻。资历可以说是很可以了。但原石被北魏太武帝摧毁,现存的西安碑林中的《峄山碑》是由南唐大家徐弦所临,就是由徐弦所临的《峄山碑》至今也有900多年的历史了。而邓石如是清代时期的人,相对于徐弦来说较晚。
弘一法师在谈学书法应该从篆书开始学起的问题上提到,“中国汉字每一个字都有它的来源,并不是凭空虚构的,一笔一划,都不能随随便便乱写的。若不学篆书,对于字形及文字的起源就不能明白,简直可以说是不认得字。所以学字由篆书入手,配合着从源头学习汉字,不但写字会进步,而且过程也会很有兴味与乐趣”。学习小篆同样是这样,溯本清源,应该从源头开始,后期的各种大家的篆书都是从前人的基础上不断发展而来的。从历史时期上来说,选择《峄山碑》作为“小篆第一书”毋庸置疑。 2.很多业内人士称临写《峄山碑》为“洗手”,为的是通过临摹《峄山碑》来洗去自己以前沾染的毛病习气,可以改掉我们写字中的弱、俗、荒、斜的毛病。洗去浮华,以纯净的心来学习小篆。而邓石如的小篆(如上图)具有鲜明的个人风格特点,如果直接按照他成熟的作品来临习,很可能会模仿他自己的个人风格。齐白石讲过,“学我者生,似我者死。”学我者生,就是从源头学习精华与长处,学习、超越之后,就得到发展。如果只学形似,只有死路一条。所以对于初学者来讲,一上手就学带有鲜明个人风格的***作品,很大程度上来讲是不适合的。
3.《峄山碑》又称为“玉箸篆”,它的特点是结构严谨,气势恢宏,文字笔力雄劲,线条圆润挺拔,既具有图案灵动之美,又蕴含着敦厚深邃的内力,古代许多书法家,在初学的时候,也会都《峄山碑》,作为学习书法入门的首选范本。所以我认为学习小篆应该从《峄山碑》开始。
我认为,从峄山碑入手比较合适。峄山碑乃秦篆,属宗师级的小篆,线条比较均匀、流畅,可使书者更好的掌握中锋行笔,当练习数月后,再写清代篆书,会感觉轻松自如。供参考!
学习小篆,宜从铎山碑开始。铎山碑,与会嵇刻石,久已失传,五代时,徐铉摹刻了这两个碑。此二碑,笔画圆劲,结构匀整,便于初学。
清邓石如,笔法得力于汉篆,以隶笔作篆书,化圆为方,运笔灵活。例如,石涧记,雄伟浑厚,酒德颂,茂密诙奇,春夜宴桃李园序,匀整飘荡。学邓石如,可以领悟篆书运笔之法,以免呆滞枯硬之病。
学小篆,先规范后灵活,不会失去篆书法体,先灵活后规范,就怕到时画虎不成反类犬。
所以,初学宜从铎山碑开始。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小篆字体教科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小篆字体教科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