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堪兴经典草书字体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堪兴经典草书字体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学草书上佳范本《草诀百韵歌》,为何托名王羲之?
历史上流传下来的《王羲之草诀歌》版本很多,文字内容多少差别较大,但基本表述大体上一致。《草诀歌》以“草圣最为难”开篇,以“习观羲献迹,免使墨池浑”结尾,篇首冠右军之名,篇尾落款“王羲之书”,有的还钤有《王羲之印》印章。考察这些版本的异同,有两点可以肯定:
一是这篇文字的内容不会是王羲之编写的。王羲之是东晋朝廷大臣,是王公贵族,同时也是当时名士,自然很重个人名誉声望。他即使再自信或自负,也不会傻到自封“草圣“,并且在自己写的文章中自我吹嘘,要别人“习观羲献迹,免使墨池浑”的。
二,从落款署名“王羲之书”的各个版本书写水平来看,无论结体、用笔都与所传王羲之草书字迹相差甚远。有兴趣的读者可以找《王羲之十七帖》及《大观帖》所載王羲之墨迹刻本比照对勘,便可一目了然。即如卷首冠有米芾集字的版本,也与王羲之上述诸帖不可同日而语。
三、《草诀百韵歌》到底是出自何时何人之手,至今无法得出明确结论。但从时间上推测极有可能是宋人编写。
这主要是因为整篇《草诀歌》完全是由符合近体诗格律的韵文组成。全文106联,除首尾两联外,一律***用对仗且完全符合排律的规则。首句入韵,虽非一韵到底,却是全用平声韵,仅有少数句子略有失粘失对现象。大家知道,近体诗格律发端于南朝齐梁间,至初唐才渐趋成熟。所以此《草诀歌》绝非晋代之作。又从整篇排律对孤平、拗救的灵活处理上看,亦非唐人风格。
四,据有关资料介绍,明代杨慎《升庵外集》卷八十八有云:”《草诀百韵歌》乃宋人编成,以示初学者,托名王羲之。”
总之,《草诀百韵歌》是中国古代一本重要的草书歌诀,是学习草书的重要门径,历代大家如董其昌、韩道亨等都曾书写过这本歌诀。原作者之所以冒用王羲之的名号,其目的不外乎是为了加快传播。
另外,小草书到了晋代王羲之集其大成,正因为此,亦或就是说这是关于”王羲之草书”的歌诀。
《草诀百韵歌》从内容和字体来看,应该托名王羲之所作。古代书作、书论***托名人之作的不在少数,究其原因,可能有二:
一是历史上没有弄清具体作者之前,一些人误会为名人所作。
例如著名的摩崖石刻《瘗鹤铭》,是大概是南朝时期一位书法家里养的鹤死了,埋了并写了铭文,刻在石头上。石头几经沉江,后经打捞上来,但是真实作者一时还弄不清楚。唐代的孙处元认为系王羲之书,宋代黄庭坚、苏舜钦等亦持此看法;又因陶弘景曾自号华阳隐居,宋人李石《续博物志》即认为系陶弘景书,后附和此说者最多;也有人认为是唐人王瓒所书,甚至认为是颜真卿书。正是因为没有弄清楚真实作者,所以众说纷纭、以讹传讹。
另一种是故意伪托名人之名,故弄玄虚、唯古是尊。
举例说明。现在可以认定《述张长史笔法十二意》是***托颜真卿的名义写的,而且内容上多处抄袭梁武帝萧衍的《观钟繇笔法十二意》,后人之所以要用颜真卿的名义,多半是好事者想借他的权威,表达自己的观点,故弄玄虚罢了。就好比现在很多人写文章,一开口就说这是比尔盖茨说的,那是马云说的,其实根本就是自己的观点而已。
更多书法技巧文章,欢迎关注【麓风轩】书法公益课堂
于佑任草书易学吗?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觉得易不易学,首先要看你喜欢不喜欢他的书法艺术。
我们先谈谈于右任草书的艺术风格。于老的草书,每个字都有来历,单个字的结体非常漂亮,外柔内刚,血肉饱满而筋力内蕴,中宫比较松,笔画外撑而不散,很是大气,给人以雍容华贵,巍巍然大丈夫的感觉,象关羽那样,充满知性的男人美,清丽而不媚俗,大方而不张狂。
章法上***用章草书法特点,上下不粘连映带,气势相通全靠笔画首尾呼应,整体章法给人的感觉非常雅静,不躁不狂,极有书卷气,非常耐人品味。其书法格调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可以说,于老书法,是我国书法史上又一座辉煌的高峰。
学习于右任书法,新手不是太容易进入,如果手头上没有十年八年的功夫根本就入不了门。为什么呢?因为于老书法的笔画多为曲笔,而且每一笔画之内有丰富的粗细变化,这个是非常非常难的。没有相当手腕控制力,你根本体会不到它内在的神韵。
如果你想学习于右任,先练上一段时间的孙过庭《书谱》,熟练掌握草书字型结构,然后重点练习自己的腕力和控笔能力。我可以给你分享一下我自己的经验:我经常写地书,一米长的笔杆,三个手指叼住笔端,象在纸上写草书那样执笔,在地上写,如果你能做到收放自如、提按有度,每个字写得比较规范漂亮,那么你的手腕功夫也就练成了,再临写于右任书法的时候,你就会渐入佳境。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堪兴经典草书字体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堪兴经典草书字体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