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草书字体大小标准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草书字体大小标准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行草书中,怎样才能处理好字的大小?
细品王铎行草,总是蘸墨后由浓墨直写到墨枯。一行写下来,尽合浓淡枯润、大小错落、粗细匀合、韵势贯通……!
时听到一些朋友在评论或书写时,总强调一些如:字眼、字魄等高深“要诀”。殊不知这样刻意写的字,初观善可,细品则生厌。
总的说,笔画多的字,写得稍轻、笔画少的,写得略重;墨饱时写得收、墨竭后写得放。一切顺应字形的变化而变化。不要刻意造“矛盾”!
[临池管窥]欢迎关注!
谢邀:本人才疏学浅在大众面前谈论书法那是班门弄斧,本人对书法皮毛都没透,要谈论“识行辨草”更是不敢狂言。中国书法已被列为“世界非物质文化保护遗产”,中国书法是“中国文化的核心组成部分”,
中国汉字发展已有几千年历史。从甲骨象形文字演变到篆隶、楷书、行草等字体,汉字也在不停的演变,繁复的变的简单书写也变的更为方便。“行草”书法也不例外,
(图片来自网络)
“行草”是中国文字的一种书写方式,“行草”书法是汉字书写的一门艺术,“行草”书法字体大小各异,“行草”字大有“大气”美、小有“精华”神。
(图片来自网络)
在书法中“行草”的字体大小,是“行草”的独特书写方式,众所皆知汉字书写是一笔一划“字”的笔画有多有少从一笔一个“字”到十几笔一个“字”不等。“行草”书写“快”“简”“连”,安排“行草”字体的大小要安“字”的笔画多少书写方法来安排“行草”字的大小才能显示出“行草”书法的“精湛”“精彩”“精华”。
我是江上人喜爱书法。因为我是主攻行草。我来说一说怎么处理好大小关系。分享一下我的体会。
处理大小有两种情况。第一种就是天生的。也就是说这个字笔画本身就少。这就很容易写出小字来。这个字笔画很多,就容易写出大字来。在书写过程中你要会用自身大小来处理大小关系。这也是最普通的用法。也就是顺其自然。该大就大,该小就小。就是这么简单。
第二种情况,就不是天生的。而是人为的。如怀素《冬熟帖》中的“耳”字一个字占了一行。其实这就是认为的。一笔拉下去形成一个势,犹如“黄河之水天上来一去不复返”的气势。
这两种方法灵活用运,才能达到妙趣横生,动静结合,错落有致,互盼互离,开合有度。在平时练习时多练习,做到熟能生巧。功到自然成。
这是我对行草大小关系的感悟与体会,如果你比我更了解请一起来探讨学习。谢谢!
行草书的书写,字的大小,轻重,应顺其自然。
字本身有大有小。大字宜密,小字宜疏。大小轻重,不要人为的去安排做作。
我们经常看到一些行草书书法作品,一个重,或是两个重,接下来写一个轻……在另外一行,旁边的是重,就在旁边写轻……如此对应,美其名曰“错落有致”。其实这就是典型的做作安排。
字的轻重大小,首先看字的本身,字本身大,就写大,小就写小。再有看笔的含墨量。初蘸的墨,自然就会重,写过几个字后,笔中的含墨量少,自然就会写的轻。再看纸的尺寸。纸的情况发生在一行的末尾,字势未尽而空间不足,只有把字写小。
总的来说,不要刻意去写。顺其自然就可以。
谢邀!我也是一名书法爱好者,对于你所提出的问题在书法中称作‘章法’。章法,顾名思义就是整个书写版面的法则。
做个比如:基础笔画可以叫作每块砖;每个字的结构叫作一面墙;而章法就是整个房子的布局。要像房子好看肯定布局上有条有理、收放得体。我总结了关于怎样注意章法的3点意见:
一、找到行字的中心点,这是写好整篇字最重要的部分。在写每一个字的时候自己心里要对这个字的中心点有明确了掌握,然后再进行书写;
二、中心点掌握好后就是多字组合的过程,有这样一个规律笔画少的形体写小笔画写粗、笔画多的形体写大笔画写小,最后一笔为竖的放开写,总体来说写得合适的字较多,写小的字较少。
关于章法的问题我也发布了教学***,大家关注我,一起学习一起进步,在书法的道路上我们结伴同行。
用斗笔写五个字的纸多大(竖幅)?
每个字最好不超过20厘米见方。 再加上字距,再加上两个头尾装裱,就已经很长啦。悬挂在客厅,显得沉重。——可以随便在报纸上练练,隶书体的,可以字《左右宽度25厘米,高度15厘米。 若是行草字体,大小可以不必一致。
书法中草书一个字多种写法,普通人难看懂,有标准统一规范吗?
是学书法的人都知道,草书是书法的最高阶段,也是最难写的!草书不是笔画的简单缠绕和潦草,而是每个字都有草书符号的。学草书必须要掌握孙过庭《书谱》,张旭的大草,《草字诀》,于佑任《标准草书》等几种草书的写法。在创作应用中,因为每个人的兴趣爱好,性情和书写习惯不同,会用不同帖上的草字,这是正常的。因此不好统一,这就造成了草书作品不好辩认?要达到草书标准也很难!尽管这样,草书还是有非常严格的规律的,因为笔画的减少,很多部首很相似,少一笔多一笔都会是一个不同的字。对于没学过书法和没有熟练掌握草书符号的人,难以辨认是正常的!但对于从篆,隶,楷,行一直写到草书的书家,应该是很容易辩认和创作的!
书法中草书一个字多种写法,普通人难看懂,有统一标准吗?可以说有,从最初的《王羲之草书要领》到后面的《草诀百韵歌》以及近代于右任先生的《标准草书千字文》等都可以视为草书的标准;也可以说无,盖因草书乃个人性情发挥的最佳字体,其书写不像正体字那样讲究法度严谨,而偏重个人习性的发挥,且个人又因成长环境、教育水平、人生阅历等不同,因此,即使有草诀的基础但每个人的书写还是各异的。
图片:王羲之草书要领图片
草书是从隶书演变过来的,其最初为章草是汉隶字体的一种快写字体,此后张芝总结归纳出小草以及唐代发展出狂草,这三者均是属于草书的范畴。
草书字体是篆隶楷行草五种字体中最能体现个人的性情。但其又不似正体字那样有着严谨的法度,因此在辨识上就造成了困难。
可以说,即使是多年沉浸草书研习的书家,在欣赏一幅草书作品时,其大部分还是需要联系上下文方能予以确定,否则只从单个字进行观看也是不能做到百分之百肯定的。
草书的标准一般从古代的草书要领、要诀以及近代的标准草书等书籍和各种流传的碑帖等进行学习的。因此,此草字的意思为简洁、快速,而非是糊涂乱画。其书写更是讲究在规则内进行变化。
图片:王羲之草书上虞帖
草书无标准是从个人的性情角度进行理解的,而非是草书的书写没有标准。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草书字体大小标准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草书字体大小标准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