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字体大的草书写法草书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字体大的草书写法草书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行草书中,怎样才能处理好字的大小?
谢邀!我也是一名书法爱好者,对于你所提出的问题在书法中称作‘章法’。章法,顾名思义就是整个书写版面的法则。
做个比如:基础笔画可以叫作每块砖;每个字的结构叫作一面墙;而章法就是整个房子的布局。要像房子好看肯定布局上有条有理、收放得体。我总结了关于怎样注意章法的3点意见:
一、找到行字的中心点,这是写好整篇字最重要的部分。在写每一个字的时候自己心里要对这个字的中心点有明确了掌握,然后再进行书写;
二、中心点掌握好后就是多字组合的过程,有这样一个规律笔画少的形体写小笔画写粗、笔画多的形体写大笔画写小,最后一笔为竖的放开写,总体来说写得合适的字较多,写小的字较少。
关于章法的问题我也发布了教学***,大家关注我,一起学习一起进步,在书法的道路上我们结伴同行。
谢邀:本人才疏学浅在大众面前谈论书法那是班门弄斧,本人对书法皮毛都没透,要谈论“识行辨草”更是不敢狂言。中国书法已被列为“世界非物质文化保护遗产”,中国书法是“中国文化的核心组成部分”,
中国汉字发展已有几千年历史。从甲骨象形文字演变到篆隶、楷书、行草等字体,汉字也在不停的演变,繁复的变的简单书写也变的更为方便。“行草”书法也不例外,
(图片来自网络)
“行草”是中国文字的一种书写方式,“行草”书法是汉字书写的一门艺术,“行草”书法字体大小各异,“行草”字大有“大气”美、小有“精华”神。
(图片来自网络)
在书法中“行草”的字体大小,是“行草”的独特书写方式,众所皆知汉字书写是一笔一划“字”的笔画有多有少从一笔一个“字”到十几笔一个“字”不等。“行草”书写“快”“简”“连”,安排“行草”字体的大小要安“字”的笔画多少书写方法来安排“行草”字的大小才能显示出“行草”书法的“精湛”“精彩”“精华”。
细品王铎行草,总是蘸墨后由浓墨直写到墨枯。一行写下来,尽合浓淡枯润、大小错落、粗细匀合、韵势贯通……!
时听到一些朋友在评论或书写时,总强调一些如:字眼、字魄等高深“要诀”。殊不知这样刻意写的字,初观善可,细品则生厌。
总的说,笔画多的字,写得稍轻、笔画少的,写得略重;墨饱时写得收、墨竭后写得放。一切顺应字形的变化而变化。不要刻意造“矛盾”!
[临池管窥]欢迎关注!
我是江上人喜爱书法。因为我是主攻行草。我来说一说怎么处理好大小关系。分享一下我的体会。
处理大小有两种情况。第一种就是天生的。也就是说这个字笔画本身就少。这就很容易写出小字来。这个字笔画很多,就容易写出大字来。在书写过程中你要会用自身大小来处理大小关系。这也是最普通的用法。也就是顺其自然。该大就大,该小就小。就是这么简单。
第二种情况,就不是天生的。而是人为的。如怀素《冬熟帖》中的“耳”字一个字占了一行。其实这就是认为的。一笔拉下去形成一个势,犹如“黄河之水天上来一去不复返”的气势。
这两种方法灵活用运,才能达到妙趣横生,动静结合,错落有致,互盼互离,开合有度。在平时练习时多练习,做到熟能生巧。功到自然成。
这是我对行草大小关系的感悟与体会,如果你比我更了解请一起来探讨学习。谢谢!
行草书的书写,字的大小,轻重,应顺其自然。
字本身有大有小。大字宜密,小字宜疏。大小轻重,不要人为的去安排做作。
我们经常看到一些行草书书法作品,一个重,或是两个重,接下来写一个轻……在另外一行,旁边的是重,就在旁边写轻……如此对应,美其名曰“错落有致”。其实这就是典型的做作安排。
字的轻重大小,首先看字的本身,字本身大,就写大,小就写小。再有看笔的含墨量。初蘸的墨,自然就会重,写过几个字后,笔中的含墨量少,自然就会写的轻。再看纸的尺寸。纸的情况发生在一行的末尾,字势未尽而空间不足,只有把字写小。
总的来说,不要刻意去写。顺其自然就可以。
书法里的草书和狂草,该怎么理解?
草书是统称,涵盖章草、今草和狂草。狂草是草书中最放纵,最能表达作者感情的一种书体,历史上的大家如张芝,张旭,怀素,黄庭坚,祝枝山,王铎、傅山等,张旭、怀素被尊为草圣。
草书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草书,是指一切写得不规整、潦草的字体,从这个意义上说,篆隶楷都有草书体,前中国书协主席张海就自称其隶书为“草隶”。
狭义的草书,是指篆书隶化后产生的章草及演化出的今草、狂草。这种书体已将前“潦草”之书规整化、格式化。
平常我们所说的草书,主要指后一种,它既要遵循一定的书写规则,又将自己性情等个性特征融入作品中。
从东汉开始流行的章草,在魏晋时逐渐向以二王为代表的今草演化,而后出现更加大气磅礴、一泻千里、情感更加丰富的狂草。
草书,尤其是狂草,已脱离其实用性,成为艺术性最高、情感最丰富、创作最难也最难于识读的书体。
但千百年来,草书尤其是狂草并没有消失,反而更受大众喜爱,这正表明草书更能表达个人的喜怒哀乐。
更多文章,敬请关注千年兰亭。
从书法发展的历史过程中看,与草相关者,有"章草″丶"今草″丶"小草″丶"大草″,等分类。大草也有叫"狂草"的,如张旭的《古诗四帖》丶怀素的《自叙帖》等作品。
怀素在《自叙帖》中说到,"草槀之作,起于汉代。杜度丶崔瑗,始以妙闻。迨乎伯英,尤擅其美″。最初"章草″是由隶变而来,也可以讲是正写隶书之外的方便之体。今楷丶今草都是隶变结束之后的产物。有人误解"楷书″后于"草书",完全是一种文字名词引起的误会。篆丶隶丶楷丶行丶草的先后顺序是符合历史发展实际规律的。今楷丶"楷书″之名称固定,肯定是很晚的。"真书"丶"正书″皆同"楷″之义。篆丶隶丶魏碑楷丶唐楷(今楷),皆为特定历史阶段中的真书,或说正书。"楷″本一种树木,转用在书体定义上,为法则丶规范。
行书丶草书,都是正丶真丶楷法之外的方便书写法。行书除书写技巧的流便,在字体结构的使转变化丶点画的省简方面,都不如草书的幅度大。所以不单独对草书字体进行识别丶书写训练,辨识欣赏草书作品就有难度。
草书的原始期,也称"稁书"。如怀素所说"草槀之作″。很简单的原理,庙堂公文的撰写不能没有起草打稿的前序,久而久之,在正写之外再形成一套写法简便的字体,是顺理成章的事。
魏晋以降,草书受宠,完全是它的流便书写所产生的视觉效果和抒情性,正适应着当时的社会上层官僚士族群体的格调情趣。二王书风的形成正在于此。当时這群人的时尚,便帖信简互送赠答,以草书为尊,不能不说有闲情逸致的释放和书写技能的炫耀。"匆匆不暇作草"是当时向对方致歉的措辞。
到唐代张旭丶怀素的狂写大草,完全独立到纯欣赏的功能上去了。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字体大的草书写法草书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字体大的草书写法草书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